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言体诗在曹丕现存诗歌中约占四分之一,感情表达浓烈,哀婉动人,其背后隐喻着诗人一片悲天悯人的情怀,隐喻着其作为一代仁君哀哀下民、安定生民的政治理想和愿望。在野有旷夫、室有怨女的普遍生存状态下,曹丕用代言体这种独特的诗歌体式把动乱的现实苦难和游子思妇的哀怨融合在一起,扩大了代言体诗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初晚唐体诗人大部分是隐逸之士,他们的诗歌虽然学习的是中唐诗人贾岛,但在贾岛奇僻清冷诗风的基础上又向平淡闲远发展,在平淡的艺术追求上实开宋诗的先河。而且,晚唐体隐逸诗人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甚至成了宋代乃至后来人们心目中品质高洁的象征。因此研究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对于我们认识晚唐体诗歌乃至宋代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山水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援道入儒心态。横向考察整个晚唐诗人群体,具有这种同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变化对晚唐文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积极入世的诗人,但因其政治追求的失意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长期郁积,导致他的诗歌意象运用独特,形成了一系列以悲剧心态为情感底蕴的诗歌意象,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和悲剧情调,从而产生了跨越古今的美学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著名诗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妓女的特殊观照。形成杜牧这种特殊观照的原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探讨,即唐朝的社会状况和杜牧本人的性格经历。在此基础上把诗人放在晚唐社会的大背景中来探讨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唐人的生活概况以及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宋初晚唐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诗歌流派,因对"晚唐"诗歌风格的共同追求而自觉不自觉形成的诗人群体。它的产生,不仅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诗歌自身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同时与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生活情趣以及彼此的唱和等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海诗歌中的家园意识深深植根于乡村文化,这种独特的品质在小海早期的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进入21世纪,小海的诗歌呈现出宏大的历史叙事特征,尤其在诗剧《大秦帝国》中流露出厚重的家国情怀,令人印象深刻,表现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所应承担的责任与精神承载。  相似文献   

8.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咏史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怀旧伤时心态。这种浓重的感伤心态对晚唐文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鑫 《陕西教育》2009,(10):91-92,74
马戴的诗以雄壮之美在晚唐诗坛别树一帜,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就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塑造了一个个英雄豪迈的边关将士形象,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功业理想,边塞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边关将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内容上充满了一种英雄的豪迈之气。与这种情怀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写景阔大、壮丽,豪迈的胸怀与壮丽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审美风格。这种风格与晚唐诗内容闲雅、气格纤弱、境界狭小的总体风格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0.
晚唐文坛笼罩着深刻的悲剧色彩。晚唐社会的动荡给诗人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诗坛上怀古伤今、凄迷感伤之作频出,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同时期的敦煌在长久沦陷吐蕃后重归唐朝,文学上多庆贺成功收复失地,表达重归大唐王朝的欣喜。本文选取当时敦煌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部分代表性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诗歌特点、形成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以及诗歌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贾岛是晚唐诗人中极具特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寄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其中有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有与朋友相交的真诚,还有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追求。研究贾岛诗歌有助于人们理解晚唐时期诗歌的发展历程,而研究其诗歌中的人文精神则有助于理解晚唐文人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的楚骚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晚唐诗人对屈原和宋玉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他们推尊屈原,学习了屈辞中的比兴寄托手法又有所突破,却更为看重宋玉,因为宋玉的多才、风流和伤感与晚唐诗人的精神状态极为契合。晚唐诗歌总体风貌的形成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盛世剧变下的晚唐,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爱国、忠君、怜民”的晚唐诗人的杜牧,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心态在晚唐颇具典型意义。文章选取杜牧的政治爱国诗,着重分析其诗歌中所流露的济世补天心态。并试图通过横向考察,探讨出晚唐士人群体所共有的这种心态。从而探究这种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唐时期,由于社会颓弊、国家衰败以及自身想匡正时弊却无能为力等诸种复杂情况,使得晚唐诗人对历史、人生、事物以及客观规律产生了理性思索和省思,反映到诗歌中则产生许多哲理性话语,使晚唐诗歌呈现出一种哲理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15.
何其芳的《预言》从抒情对象的选择到表达方式、传达的情感、色彩的运用,各个方面都表达了象征主义和晚唐诗歌对于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作为晚唐的杰出诗人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其中以吟咏春光为题材的部分诗歌给人以封建国家末期特有的颓废之美;主要分析这种颓废之美的三种具体表现,并进而探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温庭筠本人遭遇对此类诗歌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韦庄是晚唐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意象。通过梳理分析可知,韦庄诗中的植物意象在具体使用时呈现出颜色鲜明、拟人化以及结合他物构成意象群的特点,在情感方面其诗歌主要承载了诗人的国破家亡之痛、拯物济世之盼、羁旅怀乡之愁以及山林村居之闲。韦庄常用的一些植物意象虽与唐末诗人有共同之处,但这些意象在哀叹个人"小我"命运之余,又展现出体恤百姓,关心家国的"大我"情怀,有着传统儒家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的诗歌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机能,中国的诗人往往会利用诗歌中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等。在中国诗人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诗歌并不是单纯的景色、场景等的描写,很多时候是诗人们用"比兴"等手法借以托物言志的表达。而日本的韵文学则不同,其文学作品着眼于四季,不像中国文学作品那样带有浓烈的政治意义,是以"物本位"为创作指导理念的。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上,探讨晚唐诗人许浑写作咏史怀古诗的直接动因及诗歌的内在含蕴,并对其诗歌定式之弊端给予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从晚唐诗人杜牧诗歌和生平思想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其诗歌中存在鲜明的喜秋意识。这种喜秋意识的形成 ,与杜牧的襟怀抱负、心性气质和家世等因素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