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语境和话语的涵义及达尔文的生物"适应/选择"学说进行介绍,并从达尔文的生物"适应/选择"学说视角,分析研究语境与话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和"认知隐喻"是外语教学中有关文化和语言不得不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其特点、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经过比较分析之后,了解"模因论"和"认知隐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语言文化学习和教学十分重要.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研究.后进入到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模因(meme)源于生物学词汇(基因).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说起观察的作用,也许我们会想到很多:牛顿观察"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达尔文观察生物,写出了<物种起源>;仔细观察化学元素,门捷列夫列出了元素周期;魏格纳观察地图,发现了大陆漂移等等.仔细观察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性不用再多说,现在我就来讲讲怎样通过观察来提高写作和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研究一下"观察学"博士是怎样诞生的!  相似文献   

4.
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产生过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匠,也产生过文学巨匠海涅、经济巨匠索罗斯等.它的人口近2 000万人,仅占全球人口的0.25%,而它的富商巨贾却占全球的1/3,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犹太商人阿克森长期在湖南经商.视湖南为"第二故乡",对犹太文化和湖湘文化、"天下湘商"和"天下犹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作者与犹太商人阿克森就"天下湘商"和"天下犹商"的差异问题的对话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因首倡进化论而广受瞩目,抨击批评者有之,支持赞赏者有之,拿他来开玩笑或故意刁难的人更是多了去. 有一次,达尔文应邀赴宴.席间,与他并排坐在一起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她想调侃达尔文,便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达尔文先生,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您看看我,是不是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呢?"  相似文献   

6.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于是达尔文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了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医学院后,他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将他送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尊贵的牧师".  相似文献   

7.
吴德铎先生《〈天演学初祖〉及其他》(载《人民日报》文艺部编《八方集》,1981年出版),介绍了中国人编译的达尔文传记,认为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的李郁编译的《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传》,是"《达尔达自传》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达尔文本人著作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以后又发表了《达尔文在中国》(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也强调了这一点.是否李郁的《达尔文传》是达尔文自传及其著作的最早中译本呢?不是的.1901年,马君武译出达尔文《物种起源》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试图彻底地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良心这种道德意识进行阐释.但是,他的道德或良心进化论不仅具有描述或说明的维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规范内容:他把恩爱、同情心和社会性本能当作"人的道德组成的最初的原则",表明他站在利他主义立场上反对利己主义道德原则;他也没有简单采用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不是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是把"社群利益"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他把"你们愿意人这样待你们,你们也怎样待人"这个"应然"的规律当作人类道德的基础;在论述人类道德的进化时,他站在自己鲜明的价值立场上对种种愚昧、野蛮的行径展开批评,等等.对达尔文而言,对事实的描述和说明同价值或道德规范的设定是完全一致的.把达尔文当作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是对达尔文的一大误解.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的"绊脚石" 关于龟鳖类的起源,古生物学领域长期以来争论不断,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积年的"悬案",主要是因为它们独特的身体构造的演化来源缺乏可靠的化石记录.根据达尔文理论,这么奇特的生物,其产生必然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在地层中留下一些过渡物种,比如背部有一些独立小甲板的原始龟.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论的建立大都经历了"从事实到形成观点、再由观点解释事实"的过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便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上.本文以"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为例,阐明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恰当的材料阅读与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学会辨析科学事实与科学观点,并厘清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把握科学研究的特...  相似文献   

11.
1999年8月6日<科学时报>科学纵横版就生命伦理开辟专栏,请专家就克隆现象发表高见.是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发育生物学家、大熊猫克隆专家陈大元发表开栏文章.陈先生的文章许多地方堪称陈腐,比如说"从达尔文的人类有性生殖在生物学上比无性生殖进化的观点来看,人类为什么要放弃有性生殖,逆进化而提倡无性生殖呢?"人类克隆人并不是"放弃"有性生殖,也不是"提倡"无性生殖,而是以无性生殖弥补有性生殖的缺陷和无奈.比如有的人虽然有性,却无生殖,怎么办?能有克隆技术帮他们一把,多好哇!再说达尔文说的无性生殖,那是大肠杆菌之类的无性生殖,与克隆人的无性生殖能是一个无性生殖吗?达尔文老人就是梦套梦也想不起来克隆人这层无性生殖.  相似文献   

12.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科研成果令世人瞩目。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达尔文也干过一件鲜为人知的"蠢事"。  相似文献   

13.
音乐之谜     
沈致远 《科技文萃》2005,(2):183-185
达尔文说:"欣赏和创作音乐是人类最神秘的才能之一."音乐之魅力,音乐之起源,音乐欣赏之机理,此三者均包含着未解之谜.自达尔文以降,许多科学家不断进行探索,至今仍未得到圆满解答.2003年9月16日<纽约时报·科学时代>刊登惠特(Nicholas Wade)的文章"韵律之谜",综述了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争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试图对人类良心的起源作彻底自然主义的解释,于是,他必然会追溯到“动物道德”的起源。达尔文虽然强调了只有人才是真正的道德动物,但又指出人和动物一样都具有一些社会性本能,它们会随着理智能力的高度发展而发展出良心或类似于良心的东西。在“动物道德”的形成过程中,群体自然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是从哪里来的?世界上的动物为什么多种多样?每个小孩子都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但是大人们都不愿意回答,还叫我们不要乱问。难道这些问题真的没有答案吗?当然不是。其实一百多年前的达尔文就已经靠自己的努力提出了科学的解释:人是从猿进化来的,世界上的其他各种各样的生物也是进化的结果。但是达尔文又是怎么发现这个答案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77年前的伦敦去看看吧。(小好奇)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史上的趣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1达尔文——近亲结婚苦不堪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如今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然而,再伟大的学者也会有他的局限性,由于达尔文对遗传学认知不够,与表姐艾玛的婚姻虽很甜蜜,但结果却是苦涩的。婚后,艾玛生了6男4女共10个孩子,然而没有一个孩子身体健康:两个大  相似文献   

17.
徐风 《课外阅读》2012,(14):54-55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制作动植物标本。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人希望达尔文将来也能从医,于是把他送到医学院学习。可是达尔文整天"不务正业",父亲非常生气,将他送到剑桥大学学神学。然而,达尔文仍然痴迷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有时候,他爬到树上去看  相似文献   

19.
<正>元旦假期阅读了"六角丛书"之中外名人传记《达尔文》(张晓斌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5年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证据,经过不断整理和补充,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不难看出,达尔文5年的科学考察为他思考物种起源这一"秘密中的秘密",并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年复一年的工作也如同达尔文的"环球旅行",但我们的大多数教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文学家杰克·伦敦一生短暂,但作品颇丰,而评论界却说法不一,通常视其为既信奉达尔文理论的自然主义作家,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他又推崇尼采的超人哲学,其中的矛盾极为明显,甚至根本对立.文章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两个立场出发,在哲学层面上以事实来论证和阐释杰克·伦敦的自然观与人生观,消除外在的对立,达到有机统一,给予杰克·伦敦一个恰当而又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