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墨家天鬼与基督教上帝有着诸多异同。其相同方面主要有:作为一种普适性的标准,不分贫富贵贱;在天人关系中以人的实际需求为中心;都强调精神上的超越性与终极性,引导信徒通过他界来世追求圆满。其相异方面主要是:在终极存在上,上帝是绝对的一神,天鬼则不然;在入神关系上,上帝观通过契约形式传达了一种平等精神,天鬼思想透露的则是神与人的单向的、不平等的关系;在命运上,上帝观所反映的是上帝决定一切的宿命论,而墨家则明确提倡非命说。正确理解这些异同对于深入探究中西历史文化的特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20-22,26
通过对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摩西五经》的解读,可以得出犹太教的上帝是一位"人格神",进而梳理出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主要表现出意志性、父性、信实性、情感性等属性。上帝无上的神性是犹太教信仰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上帝作为"人格神"则为沟通并保持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以及通过效仿上帝以成为"义人"提供了可能。犹太教"人格神"上帝对犹太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搜神记》鬼话继承了上古鬼神祭祀说,因而在确信其真实性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与阳间社会相似的冥界,鬼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搜神记》褪去鬼的神秘与恐怖,一方面传达着当时"鬼不过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态"这样一种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干宝认可鬼世界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现实人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4.
刘义庆所编纂的《幽明录》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内容丰富,其中的婚恋故事既浪漫又离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人神恋、人人恋、人妖恋。这三种类型的恋爱婚姻都折射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是不平等的:在人神之恋中,各仙女貌美性善,男性则无需付出代价就能拥有她们的真爱;在人与人之间的婚恋中,则重在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痴情、忠贞;在人妖之恋中,男子对她们先是亲近,一旦发现其为鬼魅则毫不留情,将其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5.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儒墨学派形成各自的修辞观.由于先民文化的影响,儒墨都高度重视立言修辞者的道德修养并有相关精辟论述.儒家和墨家在修辞的道德准则方面存在异同.儒家讲究"慎言",但却走入了"讷言"甚至"无言"的极端,墨家坚持当说则说;儒家提出的准则没有摆脱"礼"的束缚,要求对象是君子,而墨家则为全体言辞使用者.  相似文献   

7.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溯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唯理主义认识论渊源,剖析其语言天生论与笛卡儿等人的天赋观的异同,指出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生物遗传学基础之上的一元论,后者则是建立在"上帝"基础之上的心物分离的二元论;其中既有继承和发展,也有批判和扬弃.使我们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周礼》所载大师礼有自成体系的祭祀内容。按照时序,这些祭祀可分为出军前、军中和还师后的祭祀三个部分,包含祭社、告庙、设军社、齐车载主(军社和迁庙主)、祭行神、祭上帝、祭山川、献捷礼等。祭祀对象上,天神、地祇、人鬼皆有,涵盖了国家祭祀系统主要的神灵。这些祭祀本质上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祭祀神灵以获得福佑是人为建立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国家的权威和军队的威严来构筑和解释的,它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也有利于巩固天子与诸侯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论庄子对上帝鬼神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他虽然没有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但把道置于上帝之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他向人们揭示了神道设教的真实面目;对相面、鬼神致病、驱鬼活动也作出了理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仿《聊斋》派传奇小说作家在创作动机、鬼神迷信、娱情审美、小说观念等诸方面皆有值得注意的特点。他们因困顿辗转而发愤著述;对鬼神之事大多明确表示出怀疑态度,甚至予以根本否认。他们普遍关注作品的娱乐审美作用,而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仍显示出体例杂糅现象,只是到后期的王韬,其认识才较为纯粹。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中疾病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神与人的二元对立;其次,是灵与肉的冲突;最后,是身体政治的隐喻。同时,疾病的隐喻也启示我们:人类与外界及自身的危机关系在逐步加剧。通过疾病的文化内涵的演变,人类要反思的,是人本身。  相似文献   

14.
唐代传奇小说中穿插诗歌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男女的诗歌赠答;聚会宴饮时与会诸鬼神精怪的酬唱赋诗;小说中人物的独吟抒怀;引用别人的诗歌入小说发表评论。具体说,诗歌在小说中执行了以下功能:创造浪漫的抒情风格;营造优美的叙事意境;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构造曲折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5.
论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元素分别在建筑、雕刻、绘画、楹联、音乐诸方面充分表现,运用自如,巧妙配搭,其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一、世俗化。神性被淡化,神人之间界限较模糊,反映闽南人文性格中务实、理性的一面。二、伦理化。即宗教艺术与伦理教化相渗透,主要指向为封建正统文化理念——儒家的传统道德,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神本体,成为独立的伦理艺术存在。三是区域化,具本地区的独特风格。艺术创作的材料本地化,内容表现本地化,艺术创作手法本地化。四为综合化,指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因此,在闽南民间寺庙乃至分香台湾的民间寺庙。信众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宗教的奥秘与魅力。  相似文献   

16.
论雷祖的诞生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祖陈文玉并非历史上的真人,唐宋有关陈文玉事迹的文献,都是明清以下伪造出来的。陈文玉是统治者为神道设教的政治需要、民间雷神崇拜习俗、通俗文学创作合力虚拟出来的人物。陈文玉虽是虚拟人物,但他在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否认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使甘南民族地区具备了实施适度超前教育的条件。此种条件也决定了在实施适度超前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国家政策的干预是适度超前教育的保证;其次要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另外还应消除任何乌托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神学本体论是指论证神的存在及其本质、属性的本体论哲学,它来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产生以后,神学家(教父及绝大部分经院哲学家)从多方面继承了柏拉图主义的遗产,对上帝的存在进行论证.神学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神学本体论在为宗教信仰作论证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范畴和方法,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为人的存在和生命寻找意义,为人生的价值和尊严寻找支撑点,具有一定的伦理意义.神学本体论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制约,非科学性、臆断性和主观性是其主要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Concept maps are being us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ducators in Europe and the US. This paper has four goals. First, it discusses problems in developing Novak's style concept maps in Turkish caused by lingu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urkish and English. Second, it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 research study conducted to adapt concept maps to Turkish. Third, it recommends three methods for the adaptation resulting from research findings.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adaptation for educators worldwide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一,都认为法治优于人治;二,都承认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三,都认识到了法的可变性与稳定性的辩证关系。二者的法治思想又有着鲜明的差别,在对立法和执法主体的认识、对人性的看法及对法的性质和宗旨的界定上,有本质的不同。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