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人文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在他“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地位,并为人在义与利的追求上指出了正确方向。孟子的人文主义思想及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德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人性基础的论证,重视德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孟子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强调“尚志”和树立道德理想,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突出人的道德主体性,是其德育方法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王充的教师道德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人贵论”基础之上,肯定了教育能改变人性,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反对“信师是古”,提倡“多闻博识”;主张“韦弦之教”、“博达疏通”、“学贵专一”等积极有为的教育观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儒学大师,孟子的教育思想相当丰富。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为拙工改废墨绳"、"精研自得,博学详约"、"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周之际,时至晚周,社会政治模式的大动荡,大改组,促进了以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高涨。孟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系统而完备地创立民本主义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先贤尤其是老子、孔子的重民思想,又从新的时代环境中汲取营养,使其宗旨更明确,措施更具体,尤其是在君民关系方面,突显“民”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将民本主义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仁政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孟子提出了许多体现"仁政"的主张,主要内容包括:制民恒产,教以人伦,轻徭薄敛,取民有制,为政在人等,本文就孟子的仁政学说分析孟子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格教育是作为孟子"仁政"社会秩序的精神形态而存在的个体内在秩序的动态实现形式.孟子由实现其仁政社会秩序的理想出发,提出了君子大丈夫人格模式,论述了人格教育的理论依据、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为健全和提升人格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以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逻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逻辑思想周文英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曾任齐宣王的客卿,终因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论学,著有《孟子》一书。孟子自称私淑于孔子①,他极力宣扬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思婉 《文教资料》2011,(13):108-110
仁爱之心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急功近利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的道德情感出现种种缺陷。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情感,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对孟子的法律思想作一番简略的探讨,分析孟子的“伦理法思想”中所包含的法律观点和主张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倡导教师要注重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因人而进",因材施教;提出"明人者先自明"等师德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有着重要的学习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一直以思想家的眼光自觉地关注历史,他笔下的历史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烙印和"为我所用"的功用色彩。孟子的历史思想建立在儒家"仁政"学说基础之上,以对历史材料的使用为目的,是历史材料功用性的体现。虽然这种思想家解读历史的方式,会对历史产生不同程度的曲解和谬误,然而,他以史为鉴和借用历史阐述自己"一家之言"的方法,对我们研究历史和应用历史指导现实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孟子的品德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子的品德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1)内外因统一的品德形成论。认为人有形成良好品德的内因,有为善的可能性,但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取决于环境和环境。(2)充满主动和自觉精神的品德结构论。重视道德动机,认为它是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内因,在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中起中介作用。(3)注重观察的品德鉴定论。主张从人的外貌、言论和在各种场合下的行为去观察,以了解人的品格。(4)因性育德、全方位切入的品德培养论。主张德育应顺应人的本性,应从品德的诸要素入手,全方位地培养人的品德。  相似文献   

14.
孟子(约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代表,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发展孔子学说,曾被尊为"亚圣"。孟子论"乐",是以"仁""义"为其内容。他说:"仁之实,事亲事也:乐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子·离娄章句上》)因此,孟子实际上是将伦理道德的完善与精神情感的审美体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是他的"乐之实"不仅具有伦理学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美学的意义。这同孔子一样,是将伦理道德的实现纳入"乐教"也就是美誉的轨道,寓教于乐。寓理义于情感愉悦的体验之中。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人们对养生学愈加关注,而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汲取养生智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同时,他对养生也有着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孟子的养生思想主要包括"护本体,存心性"、"养浩气,重道义"、"立志向,保乐观"、"倡寡欲,守中和"、"重环境,与人善"这五个方面。孟子的养生智慧亦是博大精深,对当今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他关于教人做人的思想,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在明人兽之别的基础上,将教人做人的主张发展为较为系统的人格教育理论,并论述了人格教育的目的、任务,揭示了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阐述了人格教育的基本动力、途径及其原则和方法。这使孔子倡导的教人做人的教育,由经验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从而在历史上得以长期流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对我国的道德生活实践和民主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内容: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以"善教得民"为目的的道德作用论,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为主体的道德范畴论,以"反省内求"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  相似文献   

19.
孟子乐教思想的深层意蕴是人的发展,其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活动的利益追求,乐教是教师追求教学利益,实现自身发展的思想和行为.教师教学利益是教学活动中满足教师生存发展需要的对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孟子乐教思想对建构当代教师教学利益观的启示表现在:“得”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主体性;“英才”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关系性;“教育”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活动性;“乐”体现了教师教学利益的发展实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秦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荀子与孟子虽然在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治理路径等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人在尊崇孔子、发展儒家思想、批判非儒学说、王霸观念、重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交集面.在某些问题上,荀子在批评孟子时,也受了被批评对象--孟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