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试的工具价值可分为由估价目的引起的工具价值和由估价结果引起的工具价值。前者,考试是一种测评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由估价目的决定;后者,考试是一种获利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能左右估价目的。当考试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大于其作为估价工具的价值,且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对主评者与受评者双方都“有利可图”时,考试才会既成为教的目的也成为学的目的。有两种考试,一种是决定机会的考试,一种是提高把握机会能力的考试。后一种考试为前一种考试所决定。它在应试教育里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即通过频繁的考试所引起的竞争,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表面上,价值和评价关系十分清楚,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决定或制约着后者;后者依存前者,是对前者的主观性把握和显现。而实际上二者关系极为复杂,作为逻辑性基础的价值,并非与评价无涉地独存,而是在评价的光照和揭示下呈现;价值和评价在互渗中影响、作用和生成。  相似文献   

3.
教育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依次经历了从考试内容到考试结果的理性存在阶段、从价值判断到价值观念的主观认识阶段。在两个阶段中,存在客体价值与主体价值的分歧以及客观存在价值和主观认识价值的分歧。前者源于考试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分野,后者源于评价内容标准与价值判断标准的不合。当下,很难纯粹从技术或工具的层面完全消除教育评价中出现的功利化、应试化和唯分数等复杂问题,但可通过对价值分歧的探析,在科学价值论的普适性观照下,厘清教育考试问题的主要矛盾和调解思路,为考试的技术革新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靶向。为解决不同对象和状态间的价值分歧,应确立教育考试价值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媒价值的分割可以价值决定为依据,也可以斯密的三分法为依据。前者能够保证公平,后者有利于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产品既有政治属性,能够作为舆论宣传工具;又有经济属性,能够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传媒价值的分割从而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分割传媒价值,能够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和人才培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用培养人才的标准来划分,考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鼓励死记硬背的考试,一种是着眼于发展创造能力的考试.前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后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培养人才,就必须在考试中摒弃死记硬背,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的考试是一种怎么样的考试呢?首先,应当引起学生对考试的浓厚兴趣。没有兴趣是无法培养创造能力的。有一家杂志发表了报道杨振宁教授从事科学研究事迹的文章,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主要的、有意义的工具,目前存在着诸如学生评教随意性、偏向性、差异性的内在缺陷,同时也存在着偏移教学本真价值、诱发教师功利行为等方面的外在缺陷。针对学生网上评教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准备把握学生评教的本真价值、采用多元化评教方法、加强师生交流来完善,推动高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做人与作文,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前者决定后者,南宋词评家范开说过:“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得意必远”(《稼轩词序》),鲁迅也说过:“作家固然需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随感录·四十三》),都是强调了作者的思想、人格对写作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后者是前者的反  相似文献   

8.
科举考试作为一种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却一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着影响。分析科举的价值并总结其教训,给人们的启示是,高考的活力在于改革;高考作为一种教育机会的竞争制度,必须与时俱进,让改革、创新成为其惯例和特征;对高考改革进行远景式设计,让它成为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在高考科目上进行组合,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以多种途径提供教育机会,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尽快为考试立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虹静 《成才之路》2014,(5):70-71
考试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并成为了各国教育领域青睐的工具,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欣喜它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也有人憎恶它拒自己于梦想之外。然而"考试"究竟是不是"应试、应试教育",基于对考试、应试、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重新定位,否定"考试等于应试教育"的说法,提出考试作为一种工具,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需要人们好好地把握它。  相似文献   

10.
一、他评:素质教育的"心病"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考试是一种评价的工具,可以甄别出学生知识多寡、能力大小、成绩优劣、素质高低。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优点和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