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香 《新闻天地》2006,(2):41-44
2004年2月3日,一场火灾发生,一位母亲叫醒了自己熟睡的儿子,二人得以逃生。可是,熟睡中的继女竟被大火活活烧死……亲生母亲了解真相后,艰难查证,决心为亲生女儿申冤……经过艰难的取证和漫长的等待,经历了两级法院的两次审理,2005年10月底,女孩亲生母亲终于在女儿逝去一年半以后,接到了判处后妈有期徒刑3年的终审判决书……同是母亲,女孩的后妈为什么在火灾中只救出自己的儿子?女孩的亲生母亲又是如何将女孩的后妈推上法庭的?随着记者的采访,女孩亲妈告后妈的内幕也被逐渐揭开……  相似文献   

2.
鲁迅所译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从出版到现在已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前,鲁迅在给亲密的战友瞿秋白信中曾无限深情地说,自己对于《毁灭》中译本“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爱“书”竟然如同爱“子”,这或许会使今天的一般读者感到些微诧异。可是,假如我们回顾在那腥风血雨  相似文献   

3.
阿红 《新闻世界》2005,(6):47-48
20岁的大学生朱浩身患恶性淋巴癌,需要巨额医疗费。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变卖了按揭不久的房子。但已和母亲离婚的、拥有200多万资产的父亲却“没钱”给身患癌症的亲生儿子治病。为了活命,儿子一纸诉状状告富翁老爹。  相似文献   

4.
事件一:为了教训儿子,严厉的父亲失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打死……小陶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男孩,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去年10月,小陶未写作业并对父亲撒  相似文献   

5.
改文章刍议     
文章的删削修改,如同衣帽的剪裁葺补一样,必不可少而又技术性强。文章大师可以说都是“高级编辑”,一生中的许多光阴是在这种剪裁文章的生活中度过的。文章的修改过程又是一个多思多想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成于改”。这里仅据某些改文轶事作些粗浅议论。一议自改己文。法国作家大仲马将自己的作品称为“亲生儿子”,由此可以想见人们对自己作品的爱惜之情。几乎所有名家都对自己作品或文章的问世持审慎态度,这里  相似文献   

6.
陈志远 《新闻前哨》2004,(11):49-50
2003年2月19日的《武汉晚报》有两条独家重磅新闻,其一是一版头条 A17版“非常新闻”的《500万巨奖击溃亲情》;另一是一版标题导读、A7版“深度报道”发了一整版的《溺爱再酿悲剧——亲生儿子举刀砍向母亲》。这两条重磅新闻足以撑起当日武汉晚报的零售市场,全国各大网站竞相转载。上海电视台在网上看了这两条新闻后,次日就乘飞机赶到了武汉,找到武汉晚报要以电视的形式重新演绎前一新闻。哪个办报的人看了这两条新闻不眼馋?  相似文献   

7.
6月21日,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夜读《杭州日报》,看到头版头条消息《纪念定海保卫战公祭三总兵典礼在舟山举行》,他问:“三总兵是谁?”因为报上没写明三总兵的姓名,我凭印象替报纸交代了背景。儿子又问:“总兵是什么职务?”我说不出,报纸也没有介绍有关资料。儿子与我至今存疑。 次日,找出省城另4家报纸,这一报道都登在头版头条,可见各报对这一报道的足够重视和兴  相似文献   

8.
在焦裕禄同志的高大形象面前,我感到自己太差劲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象一面镜子,使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种种污点。焦裕禄,一个县委书记,能在一个老贫农面前说:“我是您的儿子。”我问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说“我是您的儿子”呢?我估计不会,至多叫一声“老大爷”。为什么?因为我对贫下中农还没有焦裕禄同志那样深的阶级感情,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过去我曾对自己有迷信,认为自己在下放劳动时和农民关系很好,这几年又不断到农村去,交了一些  相似文献   

9.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10.
某报载,柘城县年过半百的农民杨某,领着4个儿子到外地打工。4个儿子领工各包一个窑场,杨某当上了4个窑场的“总指挥”。每年给柘城县挣回20多万元的劳务费。被誉为“当今的杨家将”。 另一份报载:“最近夏邑县运输表彰会上,该县第一家个体汽车客运户、51岁的农民宋某,带领亲生的5个女儿,登上领奖台,台上台下一阵轰动。原来宋某5个女儿4个学会汽车驾驶技术。今年春节,宋某把自己的4辆“中巴”新车发包给5个女儿经营客运,每年净收回承包费17.8万元,宋家的“五朵金花”出了名。 众所周知,农民发家致富靠的是党的政策。致富典型受到表彰,理所应当,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条上海很轰动的社会新闻:一位居民,为儿子穿上一件新买来的棉袄,被隐藏在棉袄中的一枚缝纫针刺入儿子的心脏,幸而抢救及时,才救回了一条小生命。这条新闻,实际上是从那个“针眼”引起的,如果后来那位大夫不是发现了那个针眼,就想不到异物进入体质;如果不是从小孩的身上取出了钢针,就想不到事态如此严重,也就不会引起报纸接二连三的报道。这个小小的针眼,却引来了大大的问题。问题之一,是为什么先后两位大夫,诊断结果,完全不同。一个说“没有问题”,一个却发现了问题,结果呢,如果按照“没有问题”的判断,吃几颗“先锋霉素”,那可能肇出一场人命官司。为什么先前的大夫看不出这个毛病,是设备不够吗?是技术不够吗?还是涉及到大夫的职业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纠错三则     
哪有"亲生的兄妹"7月5日上海某日报5版《医院里的一场讨论会》中有"亲生的兄妹"说法,笔者以为恐怕不通。所谓"亲生",是指自己生育的或生育自己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育自己的父母可以称为亲生父母,自己生育的儿女可以称为亲生儿女。  相似文献   

13.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14.
就在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大门的时候,1999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我和库尔勒晚报记者李立、城市晚报女记者张彬彬一起成功地实现了我国新闻界的第一次罗布泊南北大穿越。有人向我们提问:“你们一不是科学家,二不是探险家,一个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闯罗布泊,有什么价值?穿越成功了又怎么样?”显然,对我们的举动很不理解,确切地说是一种误解。近年来,罗布泊逐渐“升温”,不仅为国人所关注,也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热点地区。著名科学家彭加木  相似文献   

15.
以丑开局     
一个杀牛的到一个杀猪的朋友家串门,杀猪的不在家。他的儿子避讳说父亲去杀猪,就说:“父亲出亥去了。”杀牛的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赞人家儿子聪明,会说话。几天过去了,杀猪的到杀牛的家来,杀牛的儿子因记着上次父亲的话,便说道:“父亲到人家出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出完丑就回来了。”  相似文献   

16.
乌萨 《新闻界》2001,(2):61
转眼间,30多年的人生历程就这样过了,同学们有的换了房子,有的换了位置,然而,萨古曲惹“涛声依旧”,房子依旧是租的,妻依旧在老家乡里,整天忙碌在田间地头,他自己仍行走在新闻“格子”里,为美姑的稳定与发展报喜。好心的朋友对他说,妻长期在乡里不是办法,年岁不让人,应该去“走走”,何必苦熬在“格子”里。可他总是笑着说,没事,乡里总是有人在,“格子”总是有人爬。他认为自己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党培养了他,如今,党和人民需要他当一名记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该好好干。于是他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上、言行上始终和党…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6,(3)
“亲生母亲”辩析四年前的一件传奇新闻:一位善良女人.路遇孤寡全心侍奉一年半后,竟发现老者是她失散48年的亲生母亲!(见《女友》1996年第4期第19页)句中一位女人称路遇的老者是她的“亲生母亲”,令人费解,建议改为“……老者是她失散48年的生身母亲!...  相似文献   

18.
郑丹 《出版参考》2016,(3):36-37
IP是时下的热门话题,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能力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很多新兴的中小型公司.而其中最让这些中小型公司有心无力的是:自己手中缺乏优质的IP. 那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错过IP的大潮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有大的玩法,小有小的优势.南京凤凰悦世泓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世泓文”)正是通过自己独辟蹊径的方式,上演了一出小公司“逆袭”大IP的好戏.  相似文献   

19.
八小时以外     
苏凌 《四川档案》2005,(1):53-53
认得荞麦从前,有个乡下人,出外做了半年生意,以为见了大世面,回来要在穷朋友面前炫耀炫耀。走近村口,见田里有一老农正在挖沟,他拿腔拿调地说:“喂,老乡!那田里红杆子开白花的是甚古董?”老农以为是什么读书人路过,他抬头一看,正是自己出生意的儿子,气得发抖,顺手就是一巴掌,打得儿子杀猪似的喊叫:“救命啊!荞麦田里打死人啦!”父亲气呼呼地骂道:“畜牲!这下你认得荞麦了!”父子戒酒从前,有父子俩,都是酒鬼,几乎天天都酒醉如泥。这父子俩也想戒酒,可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效。一天,他们又想喝酒,面对放在桌上的一壶酒,都想多喝一点,各人闷着想主…  相似文献   

20.
家有千金     
当我家的电脑从“奔3”升级换代成“奔4”之后,我也由儿子升级成了父亲。记得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孩子的男人不是完整的男人”,所以,当妻子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千金时,我不禁振臂高呼,仰天长啸,为自己的完整而无比自豪,更为自己荣升一级而万分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