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与“实”是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之一。在雕塑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能产生出音乐般的节奏韵律,使观者产生审美上的愉悦。雕塑的“虚”与“实”通过雕塑的瞬间动态,发挥联想,具有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的特性。雕塑和其他艺术一样,“实”的艺术表现出明晰与严谨,正是因为有“实”的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虚”的雕塑艺术创造,才具有其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虚和实,是写作艺术中经常运用的技巧之一。本文对虚和实在写作构思中的作用、关系、成因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情况作了较详细的论析,并从中归纳出类型化的手法来。  相似文献   

3.
在姜夔词中,到处可见他对虚与实这两种手法的交错运用。实的一面是姜夔词情感和意境的载体,是客观实在的场景物象和人物踪迹,是可以分析把握的实体。虚的一面是词的气韵,贯穿于词作之中,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趣及所触发的艺术联想,它能够被感知,却难以清晰地描摹出来。姜夔将虚与实这两种艺术手法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和处理,并使二者高度融合,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姜夔词中,到处可见他对虚与实这两种手法的交错运用。实的一面是姜夔词情感和意境的载体,是客观实在的场景物象和人物踪迹。是可以分析把握的实体。虚的一面是词的气韵,贯穿于词作之中,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趣及所触发的艺术联想。它能够被感知。却难以清晰地描摹出来。姜夔将虚与实这两种艺术手法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和处理。并使二者高度融合。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虚与实     
齐白石有一幅名画叫做《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并没有青蛙,只是画了几条生气勃勃的蝌蚪来间接地表现蛙声。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在我们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千姿百态的青蛙,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要通过对教材名篇的审美情感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7.
一、不同语境中的虚与实 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但是迁流辗转,在很多艺术领域中都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显示了强旺的精神活力!  相似文献   

8.
王云春 《现代语文》2006,(10):103-103
古人云:有为实,无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为实,隐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相似文献   

9.
一、不同语境中的虚与实 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但是迁流辗转,在很多艺术领域中都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显示了强旺的精神活力!  相似文献   

10.
虚实的美学思想包含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和实生于虚三个基本观点.虚与实不仅仅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还包含了两者之间的相互涵摄,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错相杂,相交相接,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态,构成了中国画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价值在于对在职职工和成人进行非学历教育,即提高成人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人教育重在实效,因此成人教育要避虚就实,走出学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虚”“实”是《老子》用以描述道体及道物关系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历来重“虚”而轻“实”。事实上《老子》中隐含着其从存在论、认识论、修养论三个向度深入探析“虚”“实”内涵,并从“以实见虚”到“以虚观实”着手对虚实关系做了系统梳理,揭示其“虚实并重”之真意的内在逻辑。就存在论而言,“虚”并非一无所有之真空,而是寄寓于“实”并与之结合才彰显并发挥其效用;就认识论而言,以“为学”认识万物之“实”之后方能“以实见虚”,即“为道”;从修养论而言,通过“观”,进而以具有“致虚”功能的心“涤除玄览”,去掉一切指向“实”的经验、知识,方能“以道观之”,最终实现“以虚观实”,关照人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发展,高校大学生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设置是其中积极的应对方式.但鉴于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与方法,尤其是效果存在不少差异,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虚与实,而避虚就实成为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基础人文素养课程。大学语文课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外,还要肩负起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审美品位的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选择经典美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美的世界,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审美境界和精神世界,形成更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教学习作 ,应当避免过多务虚的设计 ,也应当避免完全不考虑课程实际需要的务实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学习作的设计 ,应将虚题和实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典型的美学特点是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诗歌意蕴悠远,境界开阔。中国古代诗歌的这种美学风貌渊源于老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中国诗词中母题的重复拓展延伸了诗歌的意蕴、文言文语法的灵活性是实现这种美学风貌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探讨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与虚构的原理,从而探讨作品在处理“七实”与“三虚”关系方面的是非得失,并进而论证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虚、实钱与虚、实估是唐代经济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作了探讨,探究领域涉及虚、实钱与虚、实估的概念、成因、关系及省估、时估等方面,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就六十余年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希图方便读者,进益研究。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流动在空气中的无形,是"虚";但有了歌词的声乐,具备了明确的语义及内涵,赋予了音乐"实"。古话说"虚实相生",声乐表演便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练习、行腔和吐字三个方面的"虚"与"实"分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希望演唱者在今后的演唱中能注重"虚"与"实"的结合,做到虚实有度、相辅相成,促进声乐表演中哲学艺术之美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魏源批判了汉学与宋学对当时人心所造成的寐患与虚患,要人们树立自信心,将心思才志用在实功实事上。在事与心、法与人、今与古、物与我的关系上,他指出了外物、规律、法则对人们的限制,但更强调了思维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感性经验是认识的起点,否定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并提出了“才生于情”的观点。但他的经验认识论是不彻底的,强调先天才能对认识的巨大决定作用,从而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