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所谓“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十亿人口的大陆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台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来的,是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实行的一项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然而这一构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的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科学设想。这一科学设想的提出和付诸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祖国统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它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必将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祖国统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是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它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必将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九七回归”后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讨论舒邦华叶存洪一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中华民族150年来的耻辱将得到洗雪。中国政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对香港的政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内,“不实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香港回归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曾多次阐明我国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即: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来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说: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圆满地解决了香港问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个重要步骤,为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提供了可靠保证。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解决香港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来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是全新的史无前例的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构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 从实践的角度看,香港回归成功地落实了“一国两制”这一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 所谓“一国两制”,即在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探索中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凝聚了集体的智慧,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这一构想的形式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存,灵魂是两种制度共存于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由此实现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提出的用和平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伟大创举。在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之际,回顾“一国两制”的构想,深感其独具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邓小平“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经过了一个长期酝酿和发展的过程。早在1956年,周恩来总理就公开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条件下,采取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58年10月,毛泽东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又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香港问题一直是我中华民族洗雪自鸦片战争一个半世纪以来所蒙受的耻辱,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课题。“香港主权不收回,我们就是李鸿章,”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但是,长期以来大陆与香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均不尽相同,要实现从不相融到共存,怎么办?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站在实事求是的高度,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传统的和平外交政策,果敢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独特论断,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最佳模式。 一、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实行“一国两制”,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治国方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一种构想,这并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平分秋色,分庭抗礼,关键是它确立了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旗帜不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邓小平同志集党中央的智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深思熟虑,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这一当今世界上的最大胆的、最开明的、富有远见的战略构想,是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尊重“香港、台湾、澳门的历史和实际”,考虑到“香港、台湾、澳门”各方和“大家都有利”,着眼于“维护世界和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门化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13.
1.材料一: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说: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材料二: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旅美学者时就提出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他说: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我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然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的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 材料三:江泽民主席1995年1月30日在春节茶话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北京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说它是最有天才的创造。邓小平同志回答说:“这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构想,应该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这天撒切尔首相在赵紫阳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也说“我们两国政府都奉行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即敢于客观地分析问题,用你们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 可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是我国处理国际国内一切重大事务的准则,它已为国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运用“一国两制”成功地收回香港和澳门,现又面临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在这一种背景下,回顾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思想的探索经历和形成过程,对于弄清“一国两制”的来胧去脉,把握其丰富涵义和理论内容,以保证其实施,是一件极富有意义的工作。从人类历吏发展演进复杂性和社会制度的多样化方面看,在一个国家之内,尤其在社会交替,历史转型时期,两种制度并存的情况并非是个别现象,在中外历史上都曾出现过。公元前60年即汉代皇帝神爵二年,汉朝统一西域以后,…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教师有必要将它们解释清楚,以利于帮助学生消除误解,深化教学,提高认识。一、对“过渡时期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不清楚有学生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许多同学只是看到我国处理港澳台问题都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却忽视了港澳台问题的区别。其实,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本阐述了这一构想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定含义,分析了“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台湾问题上的运用以及作为和平解决争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构想在国家社会制度主体、国家形式和统一战线等方面,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国际间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到一个国家内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并完整、系统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邓小平用“一国两制”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学说的继承,而且是一个伟大创造性发展。它不仅是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破天荒办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20.
[政治知识链接]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