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具有虚构成分的叙事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人们较普遍地具备了自觉的虚构意识.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出现既有功利方面的原因,也是叙事技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确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对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汉魏六朝小说及其在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的大量具有虚构成分的叙事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人们较普遍地具备了自觉的虚构意识。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有其自身特点,它的出现既有功利方面的原因,也是叙事技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确理解汉魏六朝小说的虚构意识,对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汉魏六朝小说及其在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作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这一时期诗歌的语言,更是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对汉魏六朝时期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几条常用语词进行考释,旨在补充《汉语大词典》中失收的词义,并指出某词某义在汉魏六朝时虽已出现,但辞书引例在时间上却较晚。  相似文献   

4.
于安澜先生著《汉魏六朝韵谱》,对汉魏六朝八百余年的作品用韵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韵部概况,是研究汉魏六朝时期韵部演变的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该书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如谢脁之部的文字就存在诸多失校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勘,将有助于该书之研究。  相似文献   

5.
于安澜先生著《汉魏六朝韵谱》,对汉魏六朝八百余年的作品用韵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韵部概况,是研究汉魏六朝时期韵部演变的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该书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如谢脁之部的文字就存在诸多失校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勘,将有助于该书之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时期的主谓谓语句在句法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除了普通的单一谓语外,还有少量的套合谓语类。考察这一时期的文献并对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整体的句法结构进行描写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时期的主谓谓语句在句法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除了普通的单一谓语外,还有少量的套合谓语类。考察这一时期的文献并对这一时期主谓谓语句整体的句法结构进行描写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创作,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先秦诗歌的优良传统,而且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从而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对后来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古典诗歌爱好者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诗歌,更好地批判继承这一部分文学遗产,给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文艺提供一些借鉴,我们必须重视对汉魏六朝诗歌的研究,大力出版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9.
碑刻语料是汉魏六朝时期独具特色的文献材料,其中的委婉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对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化、心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其中有关“死亡”的同根委婉语。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时期,老学空前繁荣,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在阶段性上,汉魏六朝的老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着远远超出后世的巨大影响,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时期;在特殊性上则表现为大量老学作品问世、研究老子的阶层非常广泛、研究形式趋于多样化、人们对老子其人不断作出新的解释,形成独具特色的老子观等方面.而从解释学的角度看,汉魏六朝的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对汉魏六朝隐逸诗的研究少有涉及;后20年,关于汉魏六朝隐逸诗的研究大大加强,研究的角度和覆盖面较之以前都有较大的突破。但大多注重研究诗人个体的隐逸思想及诗作,缺乏对这一时期隐选诗的总体透视。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臆语文学作品存在多种类型,它们虽然隐的程度不同,却呈现出隐语的特性,在汉魏六朝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属于地位不高、不受人重视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的坟基义词语.这些坟墓义词语少数是单音节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从文化上来考察,它们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葬俗和人们对阴间的认识.它们的产生,也是人们对坟墓结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存在多种类型,它们虽然隐的程度不同,却呈现出隐语的特性,在汉魏六朝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属于地住不高、不受人重视的种美。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日渐盛行。从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的角度审视这一时期俳谐文学的发展状态有着重要意义。西汉时期,俳谐文学批评理论散见于司马迁、班固、刘向对东方朔、枚皋等人的评论中。并由此可见当时俳谐文学的接受和传播状态。东汉时期,俳谐文学在利禄的驱动下,得到更为自由的发展,传播更为广泛。由蔡邕的《陈政要七事疏》、《后汉书》部分篇目不难看出,当时文人创作俳谐类作品已很正常。三国曹植的《与杨德祖书》、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客观上道出了当时俳谐文学接受态度。南北朝时期,俳谐文学的批评达到历史最高峰。总之,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学虽没得到大力的提倡,却得到自觉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石刻中的语料非常丰富,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研究六朝时期词汇的重要出土材料。本文从汉魏六朝石刻中数字缩略语的构成、词义的发展以及语用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在汉代的仙传小说中神仙的形象大多威严冷漠,与凡人的关系隔膜疏远;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神仙开始走下神坛,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与凡人的关系日渐密切,神仙形象具有更加浓厚的人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营造了一个奇幻神异的动物世界。六朝志怪中的动物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动物形态奇异,幻化灵异,功力神异。这种独特的动物描写的审美形态使得六朝志怪中的动物集神、仙、鬼、于一体而具有神异之美、荒诞之美和奇幻之美。这种审美不仅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美学思想影响,更是汉魏六朝文人审美自觉崛起和突围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20.
公文语体,就是用以体现公文的体裁特征并与特定体裁相匹配的程式规范与公文语言.汉魏六朝时期对公文语体的批评主要是从程式用语和语体特征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