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君》一文,选自《明夷待访录》。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为梨洲先生;又固曾筑续钞堂于南雷,人又称他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的父亲黄遵素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因参与反对阉党魏忠贤的斗争,被害而死。黄宗羲也曾继续与阉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他曾在浙东一带组织义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讲学。清政府一再诱逼他出来做官,他都坚决予以拒绝。他的重要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州,浙江余姚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所处的时代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父尊素为“东林”名士,被魏志贤陷害。十九岁时,他入都为父讼冤,用铁锤击伤仇人。后来,他领导“复社”成员与宦官权贵——魏忠贤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等作坚决的斗争,几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在浙东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抗清斗争。明亡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阮大铖两大家族世居桐城,向来友善。但在明季崇祯时,因阮大铖为阉党余孽,名列“逆案”,遭复社清流痛恨;而方以智加入复社,劝钱澄之退出中江社,彼此怨隙遂生。复社刻《留都防乱公揭》斥逐阮氏,阮以为方氏主谋,且与复社势同水火。当方以智父方孔熠系狱,阮幸灾乐祸。弘光初立,阮一朝得势,立即捕杀复社成员和方以智,以报私恨。二人的恩怨,其实是阉党势力与复社之间不可调和的党争延续和矛盾逐步激化的反映,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正> 朱书(公元1654——1707年),名世文,后改名字绿,字紫麓,号怡斋,别号杜溪,安徽省宿松县杜溪人,是清康熙年间著名的古文家。朱书是个多产作家,据《宿松县志》记载,他的著作计有:《杜溪文集》、《杜溪诗集》、《松鳞堂偶集》、《怡斋日记》、《怡斋记闻》、《怡斋漫记》、《寒潭琐录》、《谋野录》、《评点东莱博议》、《游历记》等,其中“最措意有《游历记》”。他还参加了著名的《佩文韵府》的编纂。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浙江余姚人,明宋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而被杀害。黄宗羲在年青时就参加了反对阉党的斗争,明崇祯即位后清除阉党,他十九岁,入京讼父冤,就袖出铁锥刺伤陷害他父亲的仇人阉党许显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和东林子弟一百四十人出《南都防乱公揭》,反对阉党遗孽阮大铖,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亡以后,清兵南下,他在家乡组织义军“世忠营”进行抗清,曾任浙东鲁王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职。清顺治六年(1649年)他奉  相似文献   

6.
《五人墓碑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选自张溥的《七录斋文集》。文章记述的是明朝天启年阃的一次抗暴斗争,表彰的是颜佩韦等五人的大勇大义。历史上,苏州人民为反抗明王朝的剥削和压迫,曾多次进行过抗暴斗争,其中较突出的一次是发生在万历廿九年,由纺织工人葛成领导的击杀税监孙隆、参随、黄建节等人的斗争。如果说,这些斗争是偏重在经济方面的话,那么,“五人义”事件该算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抗明王朝残酷的特务统治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斗争了。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明末复社首领、著名文学家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它记述和颂扬了明末为反对“东厂”特务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而仗义捐躯的五义士事迹。 五义士仗义捐躯,在当时轰动一时,人称“五人义”,是苏州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市民抗暴斗争。 明朝天启(明熹宗)年间,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贪赃枉法,残害百姓。魏忠贤利用手中掌握的“东厂”特务,专门迫害正直人士,血腥镇压主张改革弊政、整肃吏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鲜血溅成的桃花扇描写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南明弘光一朝兴亡的历史画面。对弘光帝福王朱由崧的荒淫无耻,阮大铖、马士英这些阉党余孽当政时的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高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五人墓碑记》一文中用了“吾社”这样的词语,教材对“吾社”的解释是“指复社”,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因为张溥是在崇祯元年(1628年)写下《五人墓碑记》的。《五人墓碑记》记叙了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所发生的苏州市民暴动。据史料记载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可见苏州市民暴动时复社还没有成立。因此有些文学作品选本就把“吾社”解释为“我们东林党”,可是“社”与“党”在词意上相去甚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吾党”  相似文献   

10.
彭莎 《华章》2012,(13)
元朱德润有《存复斋文集》以及《存复斋续集》传世,《存复斋文集》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成化十一年项璁刻本,后世流传的版本皆源于此.然《存复斋续集》则是后来涵芬楼重印《存复斋文集》时意外发现.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存复斋文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及《存复斋续集》的成书进行探讨,兼论此文集的集外佚文情况.  相似文献   

11.
〔忠介〕这是崇祯皇帝给周顺昌(《五人墓碑记》中人物之一)死后的谥号。一个“介”字,表明周顺昌耿介不阿的个性特点。他一身正气,不畏强暴,面对阉党爪牙,他张目叱之,“至京下诏狱”,虽遭“拷打倍酷,身无完肤”,可仍“骂不绝口,无一语哀气。”阉党许显纯“椎落其牙,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噀血唾其  相似文献   

12.
《茅亭客话》是一部“多记西蜀之事”。(《茅亭客话》石京序)的笔记书。作者黄休复,北宋初人。和他同时的成都学者李畋说他的籍贯是江夏(今湖北武昌)。他还写了一部品评四川画家的书《益州名画录》。从他的两部书谈的都是四川掌故看来,宋代著名目录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里就明确说他是四川人。江夏,不过是他的郡望。黄姓是世居江夏显贵的家族,为当地人所仰望,姓黄的人就把江夏作为郡望。所以《四库总目提要》的作者怀疑李畋的《益州名画录序》写在宋初,也许是沿袭唐五代的旧习,“题黄氏郡望,亦未可知,未必果生于是地也。” 《茅亭客话》内容广泛,记载了许多四川的传说故事,还记载了五代宋初四川的一些风俗习惯和人物事迹。黄休复笔下的四川  相似文献   

13.
《五人墓碑记》为张溥所作。作者为明末五位反抗暴政的老百姓作记旌表。死者激于义,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慷慨就义;作者不畏强豪,慷慨为文,赞良善、斥阉党、讥显贵,亦激于义。如今读来还有许多教益。张溥(1602——1640)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江苏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授庶吉士,一生好学,名重一时,与同邑张采齐名,世称“娄东二张”。他于明熹宗天启末年发起组织“复社”,成为该社的杰出领袖。后被魏忠贤余党构陷,死于  相似文献   

14.
杨剑兵 《培训与研究》2007,24(3):23-24,43
《樵史通俗演义》较为全面而客观的描述了天启、崇祯和弘光三朝的党争,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阉党与东林党和复社之间的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图景。在总体描述客观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明显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明末文学家、复社领袖张溥的杰作《五人墓碑记》,是一篇著名的碑文,同时也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散文佳作。该文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明末苏州市民抗击阉党的英雄壮举和其中五人被捕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淋漓尽致地抨击了阉党及其依附者的丑恶行径。文章慷慨激昂,脍炙人口,而又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6.
阮瑀(公元?——公元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早年受学于当时著名学者蔡邕,建安中都户曹洪欲请他掌管书记,被拒绝。后应曹操之请,出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建安”十七年卒,是“七子”中继孔融之后第二个辞世者。关于阮瑀的著述,《隋书·经籍志》录有五卷,新、旧唐书同,《宋史·艺文志》阙载,至明张溥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似文献   

17.
释“社”     
《五人墓碑记》中言及“社”有两处: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教材中对“社”的注释也有两处:“郡之贤士大夫”的注释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注释为“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这里,首先应指出的是,教材的注释把《记》中所提及的“社”都认定为“复  相似文献   

18.
曹植少好诵辞赋,下笔成章,其自编集《前录自序》云赋七十八篇(《艺文类聚》卷五五引),现存者,包括残篇散句在内篇题标为赋的,《曹集铨评》所收有五十二篇。实际当不止此数,如属“七体”的《七启》,仿张衡《髑髅赋》所作的《髑髅说》,拟《九歌》而作的《九咏》,受《渔父》影响而写的《释愁文》等,虽无赋之名,却都是赋。曹植自言赋“所著繁多”(引同上),《前录》所载只是精选的篇目,他是否亲自编过《后录》,史文缺载。仅以现存赋观之,曹植已无愧于建安时代赋大家,在赋体发展史上是关键人物之一。他的赋,在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宋史·儒林传·杨万里传》载杨万里曾向丞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60人才,“淮次第擢用之”。周汝昌先生《杨万里选集·前言》将此事系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杨万里”条又云:“(淳熙)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今案:杨万里向丞相荐人才之事本在淳熙十二年(1185),不在十三年;所荐乃60人,而非16人,迁枢密院职乃在荐人才之后(次年),而非其前。检《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钞本《诚斋集》卷113《淳熙荐士录》,  相似文献   

20.
黄宗羲(公元1609—1695年),字太冲,浙江余姚人。号南雷,亦号梨洲,学者称梨洲先生。他父亲黄尊素是明末御史,后被阉党所害。父亲生前与杨涟、左光斗等过从甚密,所以黄宗羲对当时政局的清浊和政治斗争,十分清楚。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他于青年时期即参加过反对阉党的斗争。明亡后,他举兵抗清,随孙嘉绩、熊汝霖诸军于江上,失败后入四明山,后随明鲁王于海上。他为了抗清,改名换姓,转徙各方,“屡濒于危”。直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