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质量,关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什么样的阅读风尚,则关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的风貌,更关乎对优秀文本的创造水准和文化价值的传承程度。对于充满朝气、活力四射的中学生而言,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读物就如同一片五彩缤纷的原野,只要乐于徜徉其中,就一定能看到鲜花绿树,嗅到果实飘香,喝到清冽甘泉,体会到来自心间的遏制不住的愉悦和惬意……因此,阅读教学的作用绝不该是让学生去欣赏一条干瘪的毫无生机的丝瓜,而是在品尝一瓣甜汁四溢、唇颊留香的哈密瓜。关键是教师如何进行恰…  相似文献   

2.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儿的生命我觉得应该是精神生命,也就是精神生活、师生感情。那现实的互动式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相似文献   

3.
何富镯 《现代语文》2008,(11):42-43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生活,阅读人生,阅读自己,阅读文字,阅读情感,阅读心灵,阅读生命。好的作品能引起心灵的震撼,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通过与阅读文本的对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应该成为语文课的追求。由作者到背景的详析,从篇章到句段的切割,先语法后修辞的肢解,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痛快淋漓地展示庖丁的绝活。学生只好日复一日地“欣赏演出”,抄写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学生远离了自主的阅读实践,失去了亲近文本、感受文本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面对浩如烟海、鱼龙混杂的书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真正走进书中去,汲取养分,却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围绕主题引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学生阅读方式由传统的本阅读转向电脑浏览,他们更加迷恋看漫画卡通、影视剧作品等,而远离了经典作,拒绝了丰满的人物,忽略了与本的心灵对话,在教学中师生很难产生深层次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因此,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内外语文主题阅读活动,在大量的群文阅读中实现"扎根课内,拓展课外,大量阅读"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并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结合实际写读书心得,使读写共进,实现交流共享,以真正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8.
阅读文本,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阅读期待,以实现文本生命认同;二是精神领受,即经遇阅读,"新旧"生命碰撞,冲突阶段;三是精神升华,阅读"新人"的诞生。文本精神才是生命课堂的"生长原点"。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一、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同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语言文字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熠熠生辉,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细细品读每一篇文本,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厚重感,而且能够领略字里行间蕴含的诗情画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确引领学生在阅读教材文本时,能够与文本当中的诗意情境融合到一起,并从中提炼出诗意文化,品味和享受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真正的作品是属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都属于读者。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实中有些语文课,学生的阅读近乎“戴着镣铐跳舞”,个性未被张扬反遭扼杀。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绝对的解释权,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暗示甚至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阅读,  相似文献   

12.
让文本诗意地流淌进学生心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诗从哪里来、诗到哪里去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在现状的考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注;和谐德育侧重从两个方面"筑造"和谐校园;和谐德育描绘了学生诗意栖居校园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话常常满含着智慧直扑人心,例如“文字缘同骨肉亲”。文字往往是从鲜活的内在生命中萌芽、成长,最终绽放的花朵,折射着个体情感阅历的缤纷色彩,是整个人生健康精神、诗意情怀和人文理想的瞬间定格。当我们穿过语词的密林,沐着涤荡万物的长风,任清澈温暖的语言之泉在心灵深处静静流淌,那是多么美妙的生命体验!安徒生借小女孩的手一次又一次擦亮火柴,其实是为世人燃起了一朵又一朵悲悯的光焰。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理解和鉴赏在于品读,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则在于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精品细琢的同时,应围绕主题精心挑选文章,构建主题式拓展阅读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阅读相关文章;围绕作者背景,阅读系列作品;围绕文体,阅读同类文章;围绕表达方式,阅读同手法文章。这样的阅读拓展,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延伸。在美国,不管克林顿的“阅读挑战”,还是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是要大力提倡阅读,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然而,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阅读被赋予强烈的功利色彩。阅读,就是教师讲解书本知识,图解课文。然而,新课标告诉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所在。而非功利的审美体验感悟,虽然似乎离考试较远,却是阅读的本质,是人类梦想诗意的表现。让阅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阅读的愉悦,用阅读所得来指导生活,可以让生活更富有高尚的志趣,更有诗意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因此,作为一个中小学语文老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宝贵而美丽的精神素质,“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使其从阅渎中获得终生受益的精神力量。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成了值得语文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认为,学生进入阅读时,主体已有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学生在与文本真诚的对接、碰撞和交融之中,常常赋予文本以生命的灵性,领悟文本的内涵,从而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文本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20.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学生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让阅读成为师生诗意的生活方式,师生在校园能够尽情遨游书海,快乐沐浴书香,从而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