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论文揭示了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可变费用价格契约,可以分离出不同类型的技术使用者。同时,因为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高效率的原因,所以针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价格契约,在逆向选择和对称信息条件下,都是纯固定费用价格契约;不同的是,在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所有者由于处于信息劣势,故要向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支付一定的信息租。  相似文献   

2.
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技术转移中可能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并研究通过恰当的契约设计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模式因其中内在主线知识转移机制的特殊性,将正式契约尤其是具有正向激励功能的设计视为合作绩效的关键,而有形契约的设计如何对相对无形的知识转移机制进行有效约束、监督,尤其是正向激励,恰恰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基于知识形态的特殊产品的生产、管理、库存、运输等常规环节所要进行创新性思考的问题。对知识转移在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发生机制、作用机制、成本与风险机制、人员心理关系机制等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把握,结合产学研契约设计固有的原则、内容和应用,探讨对知识这一特殊而关键的隐性资源的产品化、利润化、资本化进行激励型监管的契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空间理论,将基于集成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模式划分为三大类七小类,并对每一类集成跨越模式的主要特点和适用对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分析朗科"优盘"产品的创新过程,构建突破性产品创新模型,旨在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性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指出技术集成是我国企业实现突破性产品创新的有效途径,突破性产品概念创新是应用技术集成的前提,内生型技术积累是技术集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技术集成创新可以通过虚拟企业、动态联盟、集群式创新等途径实现,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最关键的问题是集成主体的选择。在分析传统选择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间两两比较判断的互补性准则,引进了互补相对优序度概念,最后得出目标权向量来选择集成主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构架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毅  吴贵生 《中国软科学》2002,24(12):66-70
通过技术集成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已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在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创新,是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提出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的构架创新框架,然后分别对杭州锅炉厂和华北制药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一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技术集成的产品创新和产品衍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基于技术集成开展创新活动。为此,深入分析朗科“优盘”产品的技术集成创新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集成创新模型和产品衍生模型;指出领先用户法是概念构建过程中可资运用的方法,而技术选择及其与新领域知识的整合是技术集成的基础,集成产品的成功还需要持续的新领域知识的植入。以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田巍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172-175,209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在分析现有产品共同研发模式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下主导企业创新努力可有成本的证实、伙伴企业创新努力可有成本的证实、双边道德风险三种情况下企业间合作产品创新的契约形式和适合条件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契约下各方的创新努力程度和合作创新收益进行比较,并基于参与各方不同创新贡献能力下的契约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岳贤平  李廉水  顾海英 《预测》2007,26(3):44-51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论文分析了存在于技术所有者的逆向选择条件下的技术许可的价格契约设计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对称信息条件下纯固定费用价格契约,逆向选择条件下将存在一类序列均衡分离契约,在这一分离均衡契约中,好的类型技术所有者,将通过具有信号传递作用的可变费用契约和差的类型技术所有者进行区分,同时,为了有效许可其高质量的技术,好的类型技术所有者还将通过相对应的固定费用或可变费用对技术使用者进行一定信息租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的违背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红  胡艳  黄健柏  杨涛 《预测》2007,26(6):14-21
科技创新团队不同于企业和一般的团队,是非传统的雇佣方式,由于其成员的特质和团队组建目标、方式、运作的差异,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契约的违背,影响团队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以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特质及其心理契约的差异性,分析科技创新团队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和做出的反应,提出重建心理契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合约管理的大学——企业技术授权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大学——企业技术授权中双方都不可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为大学提出基于授权合约管理的一些防范措施,如选择合适的授权企业、支付方式等控制策略应对技术授权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大学——企之间技术授权的成功合作,为大学管理技术授权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海外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云  王硕 《预测》2004,23(6):38-42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结合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战略安排,着重对先进工业国家的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特别是其海外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战略选择途径和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产业技术创新中知识资源配置效率,融合了效用、生态位、知识管理等理论设计,基于知识转移生态演化的产业技术创新协调模式,基于改进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知识投入产出效用模型和基于Lotka-Volterra构建知识转移生态关系模型,结合定性与数值算例分析了联盟纳什均衡与帕累托均衡下的成员知识投入量,并揭示了存量知识、增量知识、联盟知识之间生态关系演化机理。研究表明:增量知识、知识转移能力系数、知识转移意愿系数等对成员知识转移演化均衡及投入产出效用的影响较大,通过以增量知识为核心动力,协调联盟中3类知识转移能力系数和意愿系数,构建相互依存的知识共生关系,有利于推进知识的有序增长,提高产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成员及联盟效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移是企业技术创新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技术转移的源头,而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或流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成果渐进的扩散和转移过程才能实现.就我国目前现状来看,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还非常低,技术转移对于许多企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探究其原因,才能寻求破解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创新的桥梁——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技术转移模式的特征以及技术转移对企业吸收技术能力的需求,探讨技术转移中介的行为类型和角色,并阐述技术转移中介对技术转移的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政府正在大力推动能源、交通、通信等EPC总承包工程的全球布局。对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主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梳理,基于演化博弈对EPC项目内主体间的知识转移博弈进行分析,从动态视角探讨各要素对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并给出提高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选取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技术转移相关的文献,通过可视化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提取技术转移研究主题。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技术转移研究以讨论技术在组织实体之间的转移为主,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以及新技术在高校与产业之间的转移问题。但技术应用领域转移研究薄弱。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技术在不同学科、技术或产业领域之间的转移规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使用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公布的2011—015年发明专利转让公告为样本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方法,构建中国内地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以专利为媒介的技术转让网络。从所绘制专利转让图谱中直观发现:校-企之间专利权转让以同省主体间转让为主,个别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等出现跨省向企业转让的现象。同时,大部分校-企之间专利转让为一对一转让模式,主要包括高校转让给某领域的企业、高校转让给本校的资产公司或成果转移公司两种。下一步,应当打破校-企专利转让的封闭格局,充分挖掘高校专利转让以及转化的有效方法,使其不但支撑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能够辐射更多地区和企业。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调研数据,从供需对接视角出发,构建转化交易中影响供需双方履约意愿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数据模拟供需双方的履约意愿,得出最符合履约评级客观规律的供需双方权重比是0.3:0.7,且供需内部指标权重平均分布;最后,设计供需履约评级系统,以期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供需双方的履约意愿提供事前预测,进而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