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卡普兰的书被布什列为“必读”之首。有人说,冷战结束后是出预言家的时代,而美国是出预言家的国家。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属乐观主义派,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被划归悲观派。这两位都是著名学者。美国新闻界也出了一位预言家,他就是前老牌温和保守派杂志《大西洋月  相似文献   

3.
谢焕权 《青年记者》2005,(10):63-63
傅彪病逝无疑是大陆娱乐界的一个重大新闻,媒体定当关注报道,娱记们定当“不惜一切代价”争取独家新闻。8月30日日下午,傅彪家属委托武警总医院副院长郑静晨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发布会,向媒体正式公布傅彪的具体死因。这已经基本满足了媒体报道的需要,可是在这样一个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娱记们却显得那么“贪婪”,进而使其采访活动又显得那么的恐怖:  相似文献   

4.
因为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 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莫过于以下几点: 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2、涉及对他人的评论会带来不良反映和陷入诉讼。 3、违背采访对象的意愿。 4、不知情。 此外,采访对象还可以找出许多正当的或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记者的采访,比如时机不成熟、有负面影响、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完成报道…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深入细致、复杂多险的艰苦工作,它要求新闻记者必须从三个方面好好反思:一是没有敬业精神不行。成才也好,做事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定要沉下心来,认准了自己的方向,踏踏实实,锲而不舍,经过不懈的努力,方能有成果。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自己的事业上要有所建树,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良好的素质。二是没有吃苦精神不行。常言道:涉浅水者得鱼虾,  相似文献   

6.
为使采写的新闻有血有肉且绝对真实,记者就要用眼睛采访。用眼睛采访,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许多新闻报道失实,或者人们感到可信性程度不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记者仅凭采访对象的口头介绍或摘编文字简报进行报道,没有到现场看个究竟,心里不实在,笔下就不实在,所以报道的可信程度难免不强。若是去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看个究竟,事实的真伪就能验证。有这样一个出自某大报的例子,是关于一个天才小保姆的报道,笔者报道失  相似文献   

7.
两类冲突引发对采访权的思考近年来,发生在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冲突时有出现。冲突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采访侵权,记者因为采写新闻报道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以致引发“新  相似文献   

8.
9.
网络正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各行各业,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图书编辑工作怎样利用因特网?  相似文献   

10.
因特网对医学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医学文献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服务手段多样化的不同特点,讨论了对当前医学图书馆在观念、技术和人才培养等不同方面的影响,为确定我国网络化医学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聂毅 《新闻窗》2006,(5):90-91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在报纸报道中,多指围绕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时事政治活动和群众对这些活动的反应的消息,其中相关部门召开的会议新闻和制定出台的政策新闻所占比重较大。由于这些消息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往往受到群众的普遍关注。如何做好一名时政新闻记者,采写报道好时政新闻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时政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三个意识”,即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准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活动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的性质,使得新闻采访工作比一般的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因此,新闻记者更要重视采访中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工作天然与责任相联,新闻记者对社会良性运行负有特殊而光荣的使命,既是船头的嘹望者,也是公众的守望人。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新闻业态如何演进,“新闻真实乃是新闻生命”的信条不容改变,“铁肩担道义”的情怀不能褪色。  相似文献   

15.
上午通知我演讲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那时,鲁迅先生还没有做父亲,做父亲对他来讲是将来的事,可他写了这么一篇著名的文章。而许多做了父亲的人士却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来。现在要说怎样做记者,而做记者是你们将来的事,你们  相似文献   

16.
17.
驻站记者,是指媒体常驻某地的新闻专业人员,驻站记者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编制在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另一方面,长  相似文献   

18.
19.
宋志标 《青年记者》2005,(11):16-16
媒体权力的诱惑、受众市场的压力,在如此难堪的困境中,新闻记的价值观被迫萎缩,该到哪里寻找终极的栖身之地?当记被围攻、暴打至无力还手之际,记丧失的职业尊严又凭借什么去一点点修复?在对于价值的创造和维护上,新闻记的遭遇让人想到了“知识分子”.无疑,知识分子是理念最忠诚的守护和最坚定的信仰.但是,记是知识分子吗?  相似文献   

20.
梁衡 《传媒》2001,(2):10-11
人有话就想说,说而不足就要写,写短文而不足达意就又想写一本书。这大约是做文人的规律。文人中又另有一类名日记者。他之所说、所想写的与别类文人不同。很少花前月下之吟叹,亦少理论逻辑之推断。他只客观捧献事实,并且必是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之事。他孜孜以求,矢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