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央“三教办”在2007年继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提出,各新闻媒体要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名播音员,以利于改进新闻报道,增强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实现媒体自身科学发展;要鼓励编辑、记者成名成家,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新闻队伍建设。名编辑名记者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名编辑名记者?中央“三教办”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一种时行的说法,“名记者”,包括名编辑、名评论家,不为社会所认识,乃是由于新闻界宣传自己太少之故。为此,要提高记者的知名度,新闻界需要多宣传自己。这就牵涉到了一个认识问题:名记者是干出来的,还是吹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名记者越多,新闻精品就越多;新闻精品多了,新闻传媒对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渗透力就会越强,新闻事业就能更好地完成它所承载的任务。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名记者成长的舆论氛围。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论及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即:什么样的记者能称其为名记者?名记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笔者愚见,对名记者,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知道,所谓“名记者”,其实是社会对一个记者工作成就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省有关部门一再提倡要争创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目的是让多出精品,以感染社会,正确引导舆论。名记者、名编辑应该是有一定标准的。我以为,一个名记者、名编辑必须气度恢宏,事业有创见而不同凡响。具备了这些,再加上主要是业务们熟,佳作感染了人,自然就名起来了,宗望在外,众心向往。我这里议论的主题是县级电台争创名记者、名编辑问题。在我国新闻机构设置里,县级电台为最下一级。以我们蒲城为例,号称渭北大县,但东西南北不过百余里,人D7O几万,广播电台覆盖范围就这么大的圈子,天天见面的听众就这么样的少。…  相似文献   

6.
品牌是媒体的一种品位标志,就像商标是企业产品的标识一样.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品牌意识在企业界受到广泛的注意和高度的重视.相对而言,我国媒体的品牌意识较为薄弱.近年来,媒体在这方面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加强.在品牌意识的树立上,在名牌栏目的培育上,在名记者、名编辑的培养上,都开始投入较大的精力.当然,媒介品牌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7.
名记者名编辑,新闻队伍中的拔尖人才,新闻媒体的品牌标志。在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注重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可以收到以点带面的连锁效应,对新闻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作用重大。本文围绕解放军报社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四个方面的成长启示,以及新形势下媒体工作者亟须加强的三种能力。对优秀新闻人应具备怎样的核心素质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追求“群星灿烂”的局面在新闻领域,近年来产生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的呼声日高。要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已经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在培养名记者、名编辑方面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措施方法上的有效,编辑、记者本人的努力,等等,都很重要。我觉得...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四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就有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是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领导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国新闻界先后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和“新闻百佳”奖,各省区也相继设立了评选优秀新闻工作者奖项,对优秀新闻人才脱颖而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思想观念应当进一步更新,树立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理直气壮地制定和实施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的成长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0.
国内新闻界     
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福建日报提出实施意见为提高报纸质量,多出精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福建日报最近提出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本报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他们的总体目标是:“九五”期间,努力造就和培养五至十名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同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积极开展争当“三名”活动,做到八人参与。二、加强领导,从上到下,树立培养“三名”的强烈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不压制人才。三、采取倾斜政策。提倡勤奋敬业,鼓励编辑记者集中精力多编稿、编好搞,多写稿、写好搞…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三名”,是江主席概括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江主席在接见军报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解放军报》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不仅积累了许多好的办报经验,形成了一套好的作风和传统,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支好的新闻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军内外都有影响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这是很宝贵的,也是你们进一步办好报纸最为有利的条件。”军报党委最近决定加强对军报“三名”的宣传,这是学习贯彻江主席视察军报时的重要讲话,促进新闻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军报第一批宣传的五位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是:总编室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州党报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各类媒体竞相挤占读者市场,读者选择的阅读空间增大的情况下,党报品牌就成为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做大党报的重要途径。品牌是一份报纸自己独有并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东西,名记者、名编辑、名专栏  相似文献   

13.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14.
时下,以某位编辑或记者的名字命名一个专栏已不是新鲜事,在人才的多少越来越决定媒体力量,培养名编辑名记者已成为媒体要务的今天,近日参加<南京日报>"实践‘三贴近',创新走市场"研讨会,在感受这家报社锐意改革,打造现代都市新型党报的种种努力及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和体会着.  相似文献   

15.
当今报业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市级党报如何面对挑战,坚持新闻创新,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克服市级党报地域小、人才少、待遇低等局限,全力打造市级党报人才的成长环境,让事业留人,让感情留人,让待遇留人,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以适应新时期市级党报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熊世育  欣明 《新闻世界》2012,(6):168-169
中央领导曾对新闻媒体提出要求:“要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的培养锻炼,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广电系统的名主持人甚至名记者都屡屡上线,但是相对于平面媒体的都市报名编辑、名记者却屈指可数,那么面对网络的冲击,都市报是否需要自己的“造星”运动,让名记者名编辑多起来,值得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四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就有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是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领导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努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1月同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提出的要求。 作为基层地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作为“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中国新闻奖的获得者,我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基层新闻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关心和关注,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这里我就名编辑、名记者的培养问题谈几点想法。名记者、名编辑是时代造就的 翻开新闻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赋予了新闻工作者不同的历史使命,每个时代,新闻界都有名…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根据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状,要坚持“四抓”,为培养造就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一要坚持抓观念更新,消除余悸,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成长排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0.
报纸需不需要名记者、名编辑,本来是个无需讨论的话题。由于近几年媒体的急剧分化和改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产生了种种微妙的变化。我认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更多或许也更为重要的问题的思索兴趣。让我把话题扯远些。进入90年代以来,报界的急剧变化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有目共睹并感同身受的。在我看来,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传统大报(有人称之为主流媒体)的市场化改革和生活服务类报纸(有人称为通俗媒体)的大量涌现。前者姑且不论,后者“丛生”的速度和繁茂程度简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