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党报过去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重时政新闻,轻社会新闻的办报思路。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生活类报纸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就是因为其紧紧地抓住了广大受众的消遣心理及倾向于发生在身边的"家长里短"的心理,做大社会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抢滩报业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党报要想持续性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张信国 《新闻界》2006,(2):65-66
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不少城市党报开始增加社会新闻的报道数量。但是,社会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在依靠大量软新闻拉近大众传媒与广大受众的距离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新闻报道低俗化等负面效应。所以,一些富有远见的城市党报在重视和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同时,自觉地树立了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流意识,以此巩固其社会主流媒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钟岚 《新闻界》2002,(4):8-9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以都市报为主体的社会生活类报纸异军突起,在开拓新的读者市场的同时,也挤占了其他报纸特别是党报相当份额的读者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的党报纷纷改版扩版。改版扩版的重头戏之一是加大社会新闻报道力度。党报社会新闻由过去主要是法制新闻拓宽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由零星而集中,由时有时无且无固定版面到成为党报宣传一个不可或缺的板块。社会新闻报道力度的加大,改变了过去报道面相对狭窄的局面,使报纸信息量增加,可读性、服务性增强,对提高党报宣传的竞争力起了重要作用。比这更重要的收获是明确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4.
让新闻报道多点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报竞人择,多媒体激烈争夺读者市场的新形势下,新闻记者多些人情味,少些说教气,乃是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赢得读者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之举。然而,在积极探寻如何把人情味运用于新闻报道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越来越休戚相关,经济生活已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生活形态之一,经济新闻已成为激烈的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在经济新闻方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挥资源优势,塑造自己的权威性、特色和报道风格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党报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华日报》努力寻求经济新闻报道的最佳切入点,把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和决策与服务于受众经济信息需求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崔博 《记者摇篮》2013,(1):36-37
社会新闻因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贴近性而博得读者的广泛关注。党报如何搞好社会新闻报道呢?笔者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应该用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办报理念处理社会新闻党报的最大优势在于权威性和公信力,党报需要发挥优势,依靠报道的深度、思想的高度赢得读者的认同。党报的一篇成功的社会新闻,对受众产生的影响不是具体的新闻内容,而是新闻报道所传达的并被读者所认同的社会价值观,是使受众对所报道事实产生的思考。党  相似文献   

7.
面对激烈的竞争,党报要想持续性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为此,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的《石河子日报》,从2006年起进行了全新改版,在千方百计增加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的同时,以社会新闻为突破口,在兼顾可读性的同时,力求拓宽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和深度,成功推出一批具有党报特色的社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报竞人择,党报与专业报、党报与广播、电视激烈争夺读者市场的新形势下,党报记者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党报记者只有认清形势,摸透当今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心态,准确地把握新闻与受众的契合点,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征服力,才能赢得受众,提高宣传报道的叫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探寻研究如何使写出的报道能够吸引受众,征服受众,赢得受众,就成为摆在党报记者  相似文献   

9.
面对激烈的竞争,地州党报要想持续地、不间断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地州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强音。为此,近年来,《巴音郭楞日报》进行过多次改版,旨在千方百计增加时政新闻可读性的同时。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张亚原 《大观周刊》2012,(18):124-124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受众对“会议新闻”普遍不感兴趣,主要归因于报道者新闻意识、受众意识与竞争意识的淡薄。笔者认为要强化新闻意识,突出会议中的新闻;强化受众意识,满足受众需求;强化竞争意识,不拘一格写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1.
所谓理论宣传的新闻性,就是要把理论宣传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党报的新闻和理论呈相互融合的趋势:一方面,新闻报道日益重视理性思维和思辨色彩,讲究理论深度和思想含量;另一方面,党报的理论宣传注重创新,强调理论宣传的新闻性,更关注现实热点,并用新闻手段使理论宣传更加有效。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报纸质量,使报纸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张郁 《当代传播》2002,(6):94-95
从公众视角写新闻,就是用百姓的、平视、平等的心态选择公众关注的角度切入新闻,选择与受众关联度大的新闻事实,紧紧围绕公众的需求写新闻。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受众对信息的消费方式和对舆论的认知方式都发生了悄然变化,党报等主流媒体强化公众意识,调整新闻视角,拉近新闻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学会用公众视角表现新闻,是努力提高亲和力和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善于从生活出发表现公众视角 新闻既以大众社会生活为素材,它就要求新闻报道要善于从百姓日常的社会生活角度破题,采编人员的观念思维,要从过去工作的、行业的、专业  相似文献   

13.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让严肃的党报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它的社会新闻版块毫无疑问将重任在肩。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和新闻样式,除了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角,也应该在党报的版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基层民情、关注百姓心声,有意识地去发现、表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多突出"人情味",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党报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5.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在党报各类新闻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然而,时下不少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会议程序里。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在党报各类新闻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然而,时下不少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会议程序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日益增多。十几年前,中国人看国际新闻大多抱着长知识、开眼界的心态,而今则带着对切身利益和国家命运的关注。读者的需求带动了国际新闻报刊的发展。1993年《环球时报》前身《环球文萃》创刊时,全国专门刊载国际新闻的报刊不多,当时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也比较少。现在,不仅专门做国际新闻的报刊多了,党报、都市报也普遍加大了国际新闻报道的篇幅和力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环球时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厚爱?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环球时报》创刊10周年会…  相似文献   

19.
正时政新闻是地市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常用的"武器",重要性和权威性不言而喻,但从实际宣传效果来看,地市党报的时政新闻大都难入读者的眼,难进读者的脑。改进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增强时政新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提升地市党报可读性和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能够很好地贴近读者,服务读者,从而吸引读者,提高新闻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20.
黄红芳 《传媒》2021,(3):39-41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党报要在海量信息中保持竞争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必须创新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不断推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对党报记者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分析当前党报民生新闻采写普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探讨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新方式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