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地市党报面临的挑战 从纵向看,地市党委机关报上有中央、省级大报,下有县市报,处于第三个层次,可以说在夹缝中生存。发行中对于中央、省级机关报是绝对要“保”的,不能因任何报刊的发行而受到冲击。更重要的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省级机关报为扩大阵地,纷纷办起了一张风格与晚报相近,定位于城市市民的都市报。都市报一出现,便以其崭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全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策略,全方位报道市民生活,让人们很快接纳并喜欢上她,发行量成倍增长,版面迅速增加,并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到目前,都市报这个报业中的后…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所论及的“文摘军团”,并 非约定俗成的报业集团或严格意义上的行业群体。与区域性以日报为中心的报业集团或跨地域报业群体(如“都市报群体”、“晚报群体”)相比,这里用“军团”二字似乎显得有些小题大作。无论是从“群体”的规模、产值、广告利润,还是从新闻影响力比较,遍布全国20余省市的三十几家“文摘报”,只能称得上是一支各自为营(一般均有依托的党报或报刊社)的“游击队”。但如果换一种眼光,以相对的影响力和经济指标细加考察,我们便会强烈地感觉到:这支力量在中国报业的大环境中有相当特殊的考察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菅晓慧 《青年记者》2002,(11):32-32
一种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大影响、提高销售量应首先占领市场制高点,同样,一份报纸要想在竞争中站住脚并在形成固定读者群的同时继续扩大新的读者群,增加发行量,也必须占领读者市场的制高点。而读者市场的制高点,从本质上讲,就是报纸拥有的读者群。在济南这座文化氛围浓厚、群众读报兴趣广泛的省会城市,《家庭生活报》为了攀登市场的制高点,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大报纸的视野,满足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先后开  相似文献   

6.
赵金祥 《新闻界》2000,(5):51-51
假如只花一元钱想买一叠报纸,请到南京去;假如清晨就想见到当日的晚报,请到南京去;假如想提前一天一睹周末版或是证券版风采,还是请到南京去……南京带着六朝古都浓郁的历史气息,在信息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报业竞争中又散发出一种新的芬芳。   徜徉在南京街头,报摊报亭比比皆是。在新街口附近,几名卖报女叫卖声此起彼伏,堪称一景。在市区新华书店附近,时近傍晚,一卖报女在高声叫卖:买晚报送快报。掏钱又买了一份,钱付了,报拿了,意欲探个买一送一的原委,卖报女回答得干脆:不要就还给我。   快报多少钱一份 ?两毛。花两…  相似文献   

7.
广州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省会和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一个窗口 ,是信息和舆论传播、交换的集散地 ,各种媒体尤其是报纸的竞争显得格外的激烈。1996年1月 ,广州日报成立全国首家报业集团。作为报业改革的试点 ,它在广州地区掀起了一股报业革新的狂潮。其惊人的扩张速度触动了有传统优势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形势下 ,三家为了在广州地区占领一席之地 ,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竞争。本文试图从竞争格局的形成、竞争的态势来透视广州地区的报业竞争。一、“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的实验基地 ,和开放的南大门…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刻转变.反映在经济领域,就是农村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方式的推行以及在城市开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媒介而言,思变的迹象早在全会召开前就已出现,长期压抑的中国媒介积蓄了极大的改革势能.1978年,人民日报与首都其他几家新闻单位联合向财政部递交申请,希望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随后,财政部批转人民日报等要求试行企业化经营的报告.同年12月,国家出版局正式宣布了报社企业化经营的决定.这个决定意义深远:不仅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解决了报社经济困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化经营”的提出为后续的突破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而真正对后续突破起到催化作用的是报业的“扩版潮”.这当中又以1987年广州日报的率先扩版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近年,广州各主要报纸不约而同地聚焦时评,先后创办或者充实各自报纸的时评版面,使时评成为广州报业的亮丽风景,也使观点竞争成为广州报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11.
12.
省报集团如何向省域二级市场进军?在全国省域报业市场竞争中,这是一个不断求解不断探索的公共话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几年来的发展.为这个话题提供了一种选项,即“三峡模式”。  相似文献   

13.
扩版:厚报时代的必然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宇 《新闻知识》2001,(3):19-21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厚报的时代。   似乎说不出具体开始的时间,中国的报纸变厚了。无论是对开的大报还是四开的小报,都由过去传统的 4版,或者多一点的 8版,变成现在动辄十几版的报纸,多的甚至达到几十个版。今天,当人们手持厚厚的一大迭报纸,绝大多数人已经习以为常。实际上,报纸版面的增加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者又是天天与报纸见面,对报纸版面变化的敏感度早就钝化了。只有研究报业扩张的专业人士以及密切关注报纸发展历程的热心读者,才会对报纸版数的变化拥有深刻的印象。 中国报业涌动扩版大潮   读者所…  相似文献   

14.
徐效文 《传媒观察》2003,(11):19-20
新一轮报业竞争呈现出扩张的趋势 由派出机构来完成 在完成了对以省城为主的读者市场的分割争夺以后,近几年来,省城的强势媒体把眼光往下延伸,开始了对地市级读者市场的扩张。这是新一轮报业竞争的主要方向和特点。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派出机构是行为主体,充分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列位看官切莫紧张 ,本文所称的“谍影”一词 ,纯系借用 ,用以指代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常被人提起却又时时在发生的现象。这些现象 ,与人们大多谈论的新闻策划、营销战略、发行大战等市场竞争不同 ,尚未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公众话题而弄得热火朝天 ;但在圈内的私下场合里 ,却往往是类似佐料般的话题被津津乐道。在各媒体 ,上上下下一般也是对内多加防范 ,对外心照不宣 ,睁只眼闭只眼。或许 ,这是竞争中所难免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三版给出的定义 ,“竞争”一词就是指“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卧底”打工的发…  相似文献   

17.
昆明,国内报业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2003年5月21日,当我就任春城晚报总编辑时,看到的是市场竞争中日益浓烈的炮火硝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在春城晚报新一届编委会的9名成员中,除了我曾担任过上一届编委会的副总编辑外,其余都是新人。但大家的思想明确,认识统一:要在剧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掌握竞争制胜的利器。对于当时已创刊24年、成为云南品牌报纸的春城晚报来说,充分继承和发扬其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就是这样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张昆 《新闻前哨》2000,(5):19-20
一、武汉报业市场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武汉市的报业市场究竟有多大,新兴的都市报纸究竟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是每一个报人、每一个新闻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各位报社领导在决定其经营方略和业务政策时,早已将其纳入了综合考量的范畴。要把握武汉的报业市场,关键是分析武汉市的人口结构。由于没有进行过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调查,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数据,从常理上进行推断。 根据《武汉年鉴》1999年版提供的资料,截止1998年末,武汉市常住总人口为731.79万,其中城区人口498. 07万,郊区(包括原三县)人口 2…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对中国的报业来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继成都、南宁、西安、武汉之后,南京又爆发了报业大战。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的这次报业大战持续时间长(从1999年3月到2000年3月),竞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也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年中,南京的报业经过激烈的“震荡”和“洗盘”,“状况惨烈”。南京的报业竞争虽然是当今报坛的一朵浪花,但它带给新闻界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 “ 0、1、2、3、4、5、”── 由报纸价格引起的思考 价格战是南京这一轮报业竞争的主要特征。早在1999年3月,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改…  相似文献   

20.
党报如何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新闻工作提供了动力和宽松的环境,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活跃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使报社的广告经营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大大增强了报社的经济实力。可以说,现在是建国以来新闻工作的最好时期。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新形势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党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各种媒体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党报不仅受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挑战,而且受到行业报、专业报和各种类型小报的挑战。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