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一、记者需要想像力当我提出这个命题的时候,有些同行可能感到可笑:新闻不同于小说,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作品更不能瞎编,难道新闻的采写中还需要发挥记者想像力?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4.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5.
焕业老友送给我一本他的新闻作品集《豫南走笔》,我怀着赞赏的心情认真拜读。其中有不少过去散见于报刊的篇目都非常熟悉。现在重读倍感亲切,不禁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我常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品的记者,才能称得上一个成功的记者。焕业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颇多,可谓硕果累累,光获省以上好新闻、全国地市级党报好新闻、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就有20多篇。一个由农民通讯员成长起来的高级记者、市级党报总编辑,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读了这个集子后,我恍然大悟,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使焕业的新闻作品闪光生辉。用焕…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一项讲究技术性、技巧性的工作,在新闻从业人员实施这一新闻要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记者适当地运用情感因素,会让新闻更加生活化,有助于探寻新闻价值。情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关系连接的纽带,记者只有把采访中的真情实感融入到新闻作品中,才能让作品更有生气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我是记者     
我是记者班明丽这次评选新闻“百佳”,我被列在“记者”一栏。很高兴接受这个称谓。在我眼里,这个“记者”称谓的含义不凡、分量不轻,它不仅反映的是专业技术职称,也包含着对我从事新闻工作35年至今仍未脱离记者岗位的一种承认。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35年来...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闻语言?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说实在的,我也从未细细地思索过。然而,作为记者和通讯员,这个问题是值得认真探索的。尽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语言,但是准确、明晰、生动的语言却会使你的作品添彩。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采访人受到新闻事实刺激时进发出来并在新闻作品中所体现的一种心理反映。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时常会产生某种强烈而复杂的情感,并在新闻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受众。所谓情感表现就是将记者经过情感取舍后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客观事物真实、准确、鲜明地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条马路隔不断两个企业的产需联系》获’92中国电视奖一等奖。《我国第一家闲置设备市场被闲置》获1992年全国优秀电视经济新闻二等奖。这是我与韩立允和于兴国同志在去年合作采编的两篇新闻作品。为什么这两篇新闻作品能获奖呢?我体会电视新闻记者所具有的新闻追踪意识,是这两篇新闻获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关捷 《今传媒》2006,(8):35
报纸要赢得读者,社会新闻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党报的记者如何经营社会新闻呢?换句话说,党报记者如何在不失品位不降格调的前提下,采写出赢得读者喜爱、关注的社会新闻呢?近十年来,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这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我先说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一篇新闻作品,人们看到了什么内容?获知了什么信息?心底有什么触动?引发了怎样的情感?这是受众在新闻审美中的期待。虽然新闻总是在不断地被覆盖,但媒体赋予新闻的人文内涵却会因承载着现代文明社会的情感和理智、忧患和理想对舆论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新闻审美增色添彩。温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4.
还是在第8届全国好新闻选评活动的今年5月份,有人间及上海的《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为什么入选的新闻作品比较多,要我回答这个问题。当时我说,这是因为两报的记者、编辑在采写新闻作品、制作新闻标题、设计报纸版面等方面,新闻的价值观念比较强;报纸上发表的新闻价值高的作品比较多,在评选中入选的机会也就自然多了。记得当时我  相似文献   

15.
在眼下这个信息过剩的"浅阅读"时代,还有人看重新闻的美感?恍如隔世的那些名篇范文,那些泰斗大家,他们的经典新闻作品,那些打动也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珍藏,真的跟随他们的离别永远逝去了?网上搜索发现,1 5年前发表在《中国记者》杂志的那篇文章,不仅成为一些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里的"馆藏",而且常被新闻专业学生在学位论文中"摘录"和"引用".想必,在这个心绪浮躁的社会中,潜心专业的人们对于新闻文体创新的探究,竟未止歇.也曾对那些称得上晚辈的记者们"教诲",若写此类文章,没有新闻的历练,音乐的熏陶,词律的修养,是断难起笔成章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周胜林长期以来,新闻界有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困扰着我。这个课题就是: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我在复旦大学担任新闻教学研究工作已有34年,一直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近几年则主讲过《名记者与作品研究》《高级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专门研究记者...  相似文献   

17.
一、消息要不要有情感?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客观要求。既然是用事实说话,那么写消息还要不要讲究情感呢?新闻作品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历史价值,一是美学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的历史价值要求新闻完全真实,新闻的美学价值要求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疑新闻的文气、风格、情感等等因素都是充分条件。美学界知名人士屈稚军说:“美感在本质上就是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消息作品何谈之美?情感,是消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条件,也是记者表达思想、立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发现力,是记者应具有的第一基本功,也是记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一看法,是我观察了许多记者,阅读了许多记者的新闻作品后的一种感觉。新闻处处有,每天会发生,但为什么有的记者抓不到?就因为缺乏发现力;同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0.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6,(24):36-37
一个媒体最具竞争力的利器是什么?无疑就是原创新闻。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目不暇接,原创新闻就成为一个强势媒体的抢眼标志。一个记者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什么?无疑也是原创新闻。各路记者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原创新闻就是一个记者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色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