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苾雯 《新闻知识》2000,(12):14-15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女记者的职业优势来自于她们的敏感和冲动。女人似乎天生就是敏感的,她们敏感于一声叹息,一串笑声,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段经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新闻事件都容易在她们心里掀起波澜,引起心灵的震动。这种敏感的特质使女记者更具有捕捉新闻的观察力和对新闻的感受力.她们会在看似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看似普通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刘品初 《新闻世界》2014,(9):227-229
目前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行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线,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女记者中,柴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强烈的女性特质以及因此导致的诸多争议,是我们研究女性新闻工作者优势与困境的范本。  相似文献   

3.
记者前面加个“女”,就给这个职业增添了几分靓丽,几分温柔。当美国大兵压境,伊拉克战火即将燃起,各国记者纷纷撤离之时,一位中国女记者如同一只洁白的和平鸽,飞进了硝烟中的巴格达,要把最真实的新闻画面传达给世界。中国为之震撼,世界为之震撼!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在前南斯拉夫烽火中、在阿富汗战场上,女记者天使般的身影使蓝天变得美丽。战地记者,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为追求正义,为追求新闻,女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往不胜。女记者带给这个职业的又何止是靓丽、何止是温柔。她们让同行们:惊讶——震撼——敬佩!当她们用柔弱的臂膀撑起新闻事业一片蓝天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听听这四位女记者的独白吧!  相似文献   

4.
记者前面加个“女”,就给这个职业增添了几分靓丽,几分温柔。 当美国大兵压境,伊拉克战火即将燃起,各国记者纷纷撤离之时,一位中国女记者如同一只洁白的和平鸽,飞进了硝烟中的巴格达,要把最真实的新闻画面传达给世界。中国为之震撼,世界为之震撼!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在前南斯拉夫烽火中、在阿富汗战场上,女记者天使般的身影使蓝天变得美丽。战地记者,不再是男人的专利。 为追求正义,为追求新闻,女记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往不胜。 女记者带给这个职业的又何止是靓丽、何止是温柔。她们让同行们:惊讶——震撼——敬佩! 当她们用柔弱的臂膀撑起新闻事业一片蓝天的时候,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听听这四位女记者的独白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周历历 《视听纵横》2007,(3):119-120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新闻采编人员中,女性采编人员(以下简称女记者)的比例已达到41%,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加入到新闻传播行业中,她们凭借女性的细腻和不亚于男性的能力构成了新闻采访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让"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句所谓的名言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彭伟步 《军事记者》2002,(11):34-35
战争让女人走开,意即女性天生怕事,无法应付残酷的战争现实。然而,如果我们统计一下高质量的战地新闻,却发现能深入反映二战后的地区性冲突,描写战争若隐若现的人性,从硝烟弥漫的空气中发现良知,并为我们带来对人性良知的思考,对残酷战争的体验,却是战场女记者的新闻报道。她们视战地采访为自己的生命,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深入虎穴,把真相展现在世人面前,获得了读者的肯定,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也演绎着她们在战场中动人的故事和她们情感上的挫折。一、战地新闻可读性很强当前,战地女记者撰写的新闻大受读者欢迎,一方面得益于许多…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妇女纪念国际三八妇女节之际,新闻战线上的女性们在关注什么?她们在怎样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就?今天特邀请4位中外女记者与读者聊聊天,也欢迎朋友们热情参与。——编者  相似文献   

8.
张燕 《新闻实践》2005,(11):10-10
在第六个记者节来临之时,我省三名女记者荣获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浙江新闻工作者牢记使命、勤奋敬业、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风采。作为获奖者,她们有许多心声要表达。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感言。  相似文献   

9.
陈丽 《声屏世界》2008,(12):59-59
如今,无论是普通的日常采访,还是各类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到处都可以看到女记者的身影。可以说,在新闻采编播领域,女性新闻工作者已顶起“半边天”,她们的报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透视女性名记者的性别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足球宝贝”李响,到“战地玫瑰”间丘露薇,到“非典英雄”柴静,提起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成功记者,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她们的性别。她们的女性身份使得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去猜测、审视她们的成功。在男性话语霸权的大背景下,女记者的成功往往负载着沉重的压力和历史的偏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新闻传播领域,这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女性的长期失语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缑晓菲 《东南传播》2018,(2):108-109
任白涛作为我国新闻理论建设的执牛耳者,在新闻学术史上功不可没。民国时期,妇女被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所桎梏,女记者成为新闻工作职业中一个特殊的性别群体。任白涛在其《应用新闻学》和《综合新闻学》中为女记者群体正名,肯定女记者们工作权利的同时对女记者群体提出希冀。任白涛从性别角度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研究的思想在当时的新闻学术界是相对超前的,因此对任白涛的女记者观进行梳理总结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6月18日,丹东日报编辑部出了条新闻:工业部三位青年女记者分别由自己的丈夫陪伴,搞了一次夜半采访,写成稿子登在一版头题位置上。同行们称道她们,这是一次别出心裁的采访。这次采访是由6月14日该报的一则消息引起的。女记者刘岩红、宋丽达、张丽君,都是30来岁,虽说当记者只有三五年,但进步挺快。她们桌对桌,早晨上班看报,《侨光影院发生重大火灾》的消息,一下子吸引住了她们的视线:“更夫年迈体弱,加之影院的电话被  相似文献   

13.
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媒介职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契机,女记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性别比例不断攀升。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时空差异,为女记者创造了更多的职场空间。而受传统性别文化和刻板印象制约,女记者的职场生存环境是否有所改善?本文将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长春市女记者的访谈,探究女记者的社会性别角色,呼吁女记者有意识地对自身性别观念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明晰她们的性别意识、提升她们的职业认知。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与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 9年以前的中国新闻史上 ,曾经涌现出大批女新闻工作者。作为同时代女性中的佼佼者 ,她们之所以能在当时胜出其他女性 ,有赖于客观生活环境和主观个人努力。包括家庭环境和地域环境在内的客观环境为她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而自身的主观努力则促使她们成为有影响的女记者。与同业中的男性相比 ,她们有鲜明的特色与传统。这主要表现在 :艰苦办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事业为主兼顾家庭的职业精神 ,以及她们在工作中体现出的女性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信息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中外女记者会见活动 4月25日,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首次中外女记者、女新闻文化官员会见会。北京二十多家新闻单位的三十多位女记者以及芬兰、希腊、菲律宾、匈牙利,美国的十位女记者和女新闻文化官员出席了会见会。  相似文献   

16.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5):68-68
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我们有意识地观察国外女新闻人的职场状况和精神状态。一两篇文章说明不了多少问题,但我们还是相信,共同的职业总会有相通的精神追求。其实,中外女编辑女记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她们往往要付出的更多,也因为她们往往要比男记者男编辑更坚强。新老媒体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信息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中外女记者会见活动4月25日,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举行首次中外女记者、女新闻文化官员会见会。北京二十多家新闻单位的三十多位女记者以及芬兰、希腊、菲律宾、匈牙利、美国的十位女记者和女新闻文化官员出席了会见会。汪溪会长首先介绍了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基本情况,然后中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女记者,“劝降”一个在逃杀人犯,引导并帮助他走向自首之路。这个故事,无疑是具有新闻价值的。这则新闻,经过当事人、女记者程洁和她所服务的杭州《都市快报》的精心策划,在报纸上刊发后已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最近,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等栏目也对程洁进行了专题访谈。尽管程洁“劝降”这则新闻事件不具有普遍意义,完全是一个个案,或者说纯粹是一次碰巧,但是,蕴藏在这则新闻故事里边及其背后的诸多东西,令人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郭远光 《今传媒》2004,(2):26-28
在我们的时代,女记者正在成为新闻媒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有人从现代人才学的角度说女性做新闻具有天然的优势。新闻是时髦的职业,现代女性观念前瞻,十分敏锐,细腻温和,具有美好的感染力和自然的亲和力,女性出马往往从容得之,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当然,选择了新闻,在选择了“风光”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接受艰辛,女记者心中承受的苦与乐与男记者比起来,更有一种难与人道的艰难和辛苦。  相似文献   

20.
八月,是西藏一年中的黄金季节。不仅风和日丽,万物兴旺,藏北草原的牧民还习惯每年在这个月举行规模盛大的赛马会,西藏各地区的文艺团体也在这个季节带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奔赴拉萨参加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文艺汇演。我们首都女记者团选择了这个时节去西藏采访。去年8月2日午后,一架从北京飞往拉萨的波音707客机披着金色的阳光,在贡嘎机场徐徐降落。一群来自首都的女记者挥舞着草帽欢叫着走下飞机舷梯:“呵,我们终于登上了世界屋脊!”这是有史以来采访西藏的第一个女记者团,团员来自首都十家新闻单位。对于这些初次踏上高原的女记者来说,不论是那湛蓝的天、雪白的云、雄伟的山,奔流的江,还是藏族风格的建筑和服饰,一切都那么新奇而富有诱惑力。她们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急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