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报载,大连市大窑湾举行一期工程4个泊位竣工典礼时,几位工人找到记者,对现在经济建设报道中很少提及工人表示不满。他们说:“这竣工,那剪彩……官儿的名字一大串,没有咱工人的份”。因而要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希望记者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这话说得何等意味深长!一是说前些年,记者写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岳安民写了部长篇小说!”这消息使熟悉他的人感到惊奇。一个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即将退休、功成名就的高级记者,怎么写起小说来?记者与岳安民闲聊起来。 记者:首先祝贺您的长篇小说(《第五十七个民族》出版。我粗看了下,感到还有特点,这对我们  相似文献   

3.
草壮 《报刊之友》2010,(2):64-64
“记者被打不算新闻!”不知这一“论断”出自何人之口,反正已有大量事实为证。从眼下来看,记者被打已是司空见惯了,确实不该再算“新闻”。在网上搜索“记者被打”,居然搜到了1740万条!当然,这并不表明有那么多记者被打,但记者被打的事件一再发生并引起社会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记者有什么了不起? 记者有什么了不起! 大凡当过记者或正在当记者的人,或许都听到过类似的话。诘问也罢,感叹也罢,终归是不大中听的逆耳之言。不过今天又提起来,总想稍动些脑筋分析分析其中的道理。 记者,采访调查,操笔杆爬格子,的的确确算不得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偏偏总招人这般那般地高声低声问咱斥咱“有什么了不起”呢?细想起来,发这“有什么了不起”之言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东莞市庆祝第十二个记者节的活动上,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在演讲时脱稿讲道:“以后谁关爱媒体、善待媒体、支持媒体,我们就表扬谁、鼓励谁、奖励谁,谁对不起媒体,我就对不起谁!”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让许多记者听来倍感激动。  相似文献   

6.
经常向社会呼吁、或“提醒”别人的新闻记者,如今也需要被别人“提醒”一下了。看了新华社1991年11月12日的电讯《提醒记者》(见11月13日羊城晚报)后,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感到这个“醒”实在提得好,可谓振聋发聩! 提醒记者的是大连的一群工人——他们说:“请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把咱工人捎上一笔。”他们又说:“现在有些记者就爱跟着领导转。在工地上常听说来记者了,就是见不到记者的影子。”他们还说:“请给所有记者捎个信,常到工人中走走……多反映工人的苦辣酸甜。”  相似文献   

7.
办报搞新闻,从总编辑到记者,常有“两难情结”令人苦恼,即顾了“上头”没顾“下头”,反之亦然。它看似无形,而又挥之不去,叫人难以适从。于是乎,有的干脆“一头沉”,落得轻松自在,以免两头都不讨巧。 有机关报的人士就这么说:咱也想把报纸办得好看,但“活”起来要是出了格怎么办?弄不好要挨批的,就这么着吧。也有非机关报的人士那么道:咱盯的就  相似文献   

8.
谁在防记者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载文,讲述了“三道防线”防记者的奇闻:某县境内有辆标有中央电视台台标的汽车经过,有关部门闻讯紧急报告上级,组成数十人的“搜寻队”,对宾馆、酒店进行地毯式搜查,得知央视采访车只是路过,才放下心来。原来,该县对来访或路过的大小记者设立了“三道防线”防范。 一是遍设线人,随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来访记者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赵金  吴飞 《青年记者》2004,(3):54-56
赵:吴教授,您好!近年来,媒体记者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新闻媒体甚至把2003年称作是“记者被打年”。今年1月份,中国足协对广州《足球报》“封杀”一事引起媒体和学界对采访权的再次关注。那么,在新闻理论上是如何定义采访权的?采访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2000年8月11日第8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农妇缉凶 警察何在》的评论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7凶杀人恐怕在当地让群众听来已是耸人听闻,难道还有很多比这更恶劣的案件吗?”笔者认为,句中的“耸人听闻”当为“骇人听闻”之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乡镇企业是否至今风采依然?记者采访的几家河南乡镇企业,其风雨历程耐人寻味。它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实在可说是乡镇企业发展道路的缩影。 投“机”取“巧”, “长剑”中途抛锚 在商品大潮初起之时,敢想敢干的河南农民姚大君,带着村里人敲敲打打,像模像样地造出了微型轿车——“长剑”。“让中国人坐上中国的微型车”,一股“北方汽车旋风”大有骤起猛刮之势。然而,当不久前记者再次见到姚大君时,传奇人物的汽车路,却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2.
周一早上十点钟,你正穿过走廊要去做一件自己可支配的任务——一项你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正当你沿着走廊走过去,另一端迎面而来的是乔治,你的部属。当你们在走廊上打照面时,他说:“早安!老板。对了,我这里有些问题。” 这句话立刻让你停下脚步。大家都知道你不是个逃避问题的人,这也是你能够一路升到目前这个职位的原因。事实上,你的老总经常称赞你:“你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相似文献   

13.
那是1966年入伍后不久的一天,我正在操场上和战友们一起汗流浃背练格斗,连长一声吼,把我“请”出了队列:“团里召开通讯员学习班,我看你的小字歪歪扭扭写得还不错,你就去当咱连‘小兵记者’吧!”“我?不行不行……”当时震惊得我也记不清一连说了几个“不行”了,直逗得大伙轰堂大笑。可连长硬是虎眼一瞪:“军人的天职是什么?给我去!”我只好跑步赶到了团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这一行     
这是个让别人听来羡慕的职业 ,表面看起来有车坐、有饭吃、有宾馆住、有“无冕之王”的桂冠。腿长手长 ,哪个行业都可以涉猎 ,热热闹闹 ,红红火火 ,风光 ,潇洒且快活。有饭吃 ,“食有鱼” ,但多是“吃请”。开业啦、庆典啦、剪彩啦、会议啦 ,拿个红包 ,领点纪念品 ,有道是“吃了人的嘴软 ,拿了人的手短”。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请吃” ,目的无非是让你给他宣传。不过记者神通有限 ,也是个小媳妇 ,管束严 ,婆婆多 ,你绞尽脑汁弄的“豆腐块” ,能不能见报还很难说。只要领导说不行 ,你别强调说“是事实” ,事实也不能报道。“宣传有纪律” ,一…  相似文献   

15.
南振中同志的《与年轻记者谈成才》,又一次引起我对“成才”问题的思考。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年轻记者早日成才。成才的人愈多,党的新闻事业就愈有希望。“成才”是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话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年轻记者成才的先决条件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即使成了“才”,也是“歪才”。我这一生中碰到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有些人的确是“才华横溢”,可惜最终未能成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做人的问题上没有过关。年轻记者在做人的问题上,必须…  相似文献   

16.
最近见到一位日报总编辑,他对我说,报社现在缺一个能归纳总结点什么的人,并表示要在全国高薪招聘几个这样的人。 这位总编道出了目前新闻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对理论的渴求,但没有人做理论工作。有人说,理论工作报社老总应该做。可是,看看我们的老总:一手抓报道,一手抓经营;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管发行,还要操心报业的发展,老总们有理由说,让我们如何坐下来总结工作、研究理论?一位从浙江嘉兴市委宣传部长调任嘉兴日报总编辑的同志说:“当老总真是太辛苦了。”又有人说,编辑、记者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增加理论素养。然而记者、编辑们何尝不同样辛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职业都是“一碗饭”。每一个人从事一种职业叫作“吃这碗饭”。 一碗饭有一碗饭的味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吃法。 当了几年的记者,常有好友带有几分羡慕和几分真诚的玩笑送我:老杨,行啊,混上了记者这碗饭!  相似文献   

18.
有些记者一接触到采访任务,便径直找采访对象了解,立成稿件,至于周围群众反映和环境条件如何很少问津。这种采访方法是需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某地一个典型人物,关起门来和采访对象谈了大半天,挖了不少“事迹”,撰写了一篇报道。说来也巧,在稿件发表之日,正是这个“典型”被宣判之时,一边无线电波广播着他的“先进事迹”,一边公审着他的犯罪事实,真是让人啼笑皆非。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稿件质量的高低。许多有名气、有造诣的记者,都懂得采访对于写作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7日,某县市报刊登题为《寒假一“题”难倒众生》的记者述评。文中说,中小学生寒假结束返校报名的前一天上午,有网友向值班记者求助:海宁一中有什么知名校友?这是寒假作业的一项,记学分的。不少家长说:我们无法解答这些“神一般”的题目!  相似文献   

20.
记者部落     
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付出,让不少记者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日前,国内医学专家公布的数字更是令人沉重: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近日有调查显示,在上海,尽管媒体人的平均收入不低,却仍有差不多25%的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本期《新闻茶座》关注一个不轻松的话题:35岁,你还当记者吗? 储瑞耕,《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主笔,第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