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动”对于正常儿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然而,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感知音乐十分困难,“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聋校律动课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使聋哑儿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从而弥补他们的生理缺陷呢?  相似文献   

2.
"律动"对于正常儿童,他们可以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然而,聋哑儿童由于听力障碍感知音乐十分困难,"使聋童感受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聋校律动课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如  相似文献   

3.
颜笑涛 《教师》2013,(2):32-33
律动课是聋校1~3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是根据聋童身心发展规律专门针对听力残疾学生的特点设置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律动教学,让聋童孩子能够掌握简单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聋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聋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律动课是聋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聋童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律动课的教学,能够使他们逾越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4.
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没有节奏感的演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毫无艺术可言。而节奏感的形成往往是从童年开始的。如何抓住时机,对儿童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呢? 一、利用律动,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律动教学就是使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从而使学生在充满生命力的动作中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我们可以用节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中的唱游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律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环节。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律动还能借助儿童的身体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律”是音乐的弦律,“动”是动作。它可分为:“体态律动”“节奏律动”和“模仿律动”。不论是哪一种律动,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把歌曲唱准、唱好,再配合少量的动作。动作设计力求简单易学,活动范围不要过大,要有音乐性。如第二册教材中《小宝宝睡  相似文献   

6.
律动课是全日制聋校专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律动教学有自身的审美育人作用,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通过舞蹈、体操、游戏、音乐等内容,以美育陶冶情操,补偿聋童的生理、心理缺陷,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遵守纪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不断进取的品德和活泼乐观的情趣.在聋校律动课教学中,我运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多方住的德育渗透,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聋校律动课是根据聋生特点专设的特殊课程,它包括音乐感受、舞蹈、游戏、语言训练等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学科,而舞蹈则是教学的主要部分。舞蹈是一种形体美的艺术,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及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舞蹈具有三大要素:"动作",即舞蹈的骨架;"节奏",即舞  相似文献   

8.
<正>体态律动是以身体为乐器,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的实践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旋律感、感知音乐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身体自然的节奏韵律,通过律动可以将人耳听到的抽象音乐具象化。但体态律动与舞蹈不同,教学中不必刻意追求姿态的美感和整齐的动作,观赏性是次要的,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进一步掌握音乐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对体态律动教学特点的分析,阐述儿童音乐教学的律动设计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心学,才能学得好。否则,将会“一寸不通,万丈无功”。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一、律动激趣 律动是根据音乐的性质和节奏学生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如随音乐做拍手、踏脚、点头、摆身等动作,让音乐的节奏融合在学生身体的动作之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如教唱游课时,课前让学生模仿小兔的动作进入教室。课间,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歌曲律动。教学中进行律动练习,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林明燕 《天津教育》2020,(5):147-148
喜欢音乐、喜欢运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身体自然地随节奏晃动,而且许多音乐活动的表现与展现都最终落实在幼儿的身体动作上。这正与达尔克洛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相符合。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必须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让幼儿不仅能学习用听觉去感觉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肉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音乐情绪变化。只有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音乐进行中去,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确、生动的。我园立足音乐教学,开展体态律动节奏活动、创造性律动活动、集体舞活动,使体态律动成为幼儿体验音乐、体验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是吸收了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说”的科学理念,其核心是:音乐教学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节奏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而在小学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还处于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音符的时值又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为此,本文旨在通过节奏儿歌训练、身体律动训练、创作训练、视谱训练等教学策略的探讨,希望在小学中低年段音乐基础教学中,从节奏入手,通过创编节奏儿歌、引导学生结合“身体律动”等形式区别并学习各种基本节奏(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符号,再由肢体律动区分各种基本节奏的时值,在熟练掌握各种节奏的基础上进行节奏、旋律的创编,并正确视唱。通过中低年段基本节奏的训练,为高年级的识谱、视谱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高年段识谱、视谱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吕冬梅 《考试周刊》2014,(47):179-179
律动是对聆听到的音乐做出有节奏的跳动和有规律的运动,以韵律的身体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它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能力的良好途径。进行律动教学首先要克服学生害羞胆怯的心理。让学生敢动,教师首先要主动大胆地做好律动示范,让学生了解律动不需要像舞蹈一样到位、优美,关键是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是吸收了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说"的科学理念,其核心是:音乐教学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学习用听觉感受音乐,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所谓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早在1990年,达尔克罗斯就提出:“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达尔克罗斯还曾经说过:“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经验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体态律动课除了要完成基本乐理课在视唱、练耳、乐理、调式调性、和声等方面的教学外,还要着重训练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警觉地用身体各部分,把所听到的音乐的各种因素(节奏、速度、力度、乐句、情绪等)用各种动作表达出来。而所有这些表达音乐的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去揭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就开始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我在教唱《摇篮曲》时,除了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以及《摇篮曲》的产生背景外,还指导学生闭目 聆听,使他们在那温馨柔和的音响中去体会音乐的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析借“四步核心”,助力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策略。主要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精心挑选素材、创编律动动作、开展多元评价四种途径,构建高品质的律动课堂,引领学生借助肢体语言去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能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旋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7.
体态律动是指随音乐用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强调“听觉、运动觉、情感、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儿童理解、表现音乐的活动。一、借助律动,体验要素音的基本四要素是指音的节奏、高低、强弱、音色,他们依附于音乐之中,比较抽象。而体态律动则可通过身体动作不断模仿、合作、创新等环节使之形象化、感官化,让学生轻松地体验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8.
律动课是聋校根据聋生的特点,在低年级开设的特殊美育课,它通过儿童舞蹈、体操、游戏、音乐等形式,培养聋生对韵律的初步感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律动活动是启智教学音乐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中学生随乐曲学习兔跳、兔蹦的基本动作,并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等几个环节,作一些基础的律动练习,使学生在身体协调等方面得到锻炼,通过参加音乐游戏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节奏智力,为学生创设人性化、弹性化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晓凤 《甘肃教育》2014,(23):116-116
正不同程度的智障儿童在某些心理及行为方面,如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等存在较多典型的同一性特征。由此,德国的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律动学说》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和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和训练智障学生节奏感是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智障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