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上一期中,小约带着大家前往“荒野更新”带来的深暗之域生物群系中探索。今天,让我们一同探访另一个新的生物群系——红树林沼泽!探访红树林沼泽红树林沼泽是沼泽生物群系的一个相对稀有的变种(图1),生成于较为温暖的区域,一般会与丛林或者沙漠相邻。在红树林沼泽中会生成大量的高矮不一的拥有繁密树叶的红树,树叶与藤蔓是独特的浅绿色。  相似文献   

2.
美国环境论建立在荒野保护和从城市回归田园的传统基础上,因而尚未顾及保护那些已经被污染的工业和后工业空间。这一弱点也是美国生态批评前20年的重要特征。生态批评家倾向于偏爱那些关于荒野的文本及其治愈现代性弊端的力量,但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将受到了生态损害却又不如荒野景观壮观的城郊和城市环境搁置一旁。这一批评范式鼓励了批评家把我们当做纯洁和正义的仲裁者,而不是伤痕累累的大地上的子民。沼泽龙是一个典型的不洁、混合物和道德混淆形象,本文将通过对它进行研究来阐释上述问题。本文仔细研究了两个当代文本,即苏珊.格里芬的《女人与自然:她心中的咆哮》和罗伯特.沙利文的《牧草地:城市边缘的荒野历险》,旨在辨明一些新的术语,让我们能够学会适应工业污染及其对土地、水和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间夏日》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约翰.缪尔的一部独特的生态传记。文章运用细读法解读了书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自然共同体理念。缪尔认为万物同属自然共同体,人类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上帝存在于荒野中。缪尔在荒野中发现了上帝的存在,认为荒野显现着人类的希望,回归和保护荒野理念。缪尔批评了人类对大自然和荒野的功利性利用,肯定自然中的万物都有其价值,在寻求生存之道的某些方面甚至要高于人类。缪尔的这些自然思想促进了19世纪美国生态思潮的发展,也为其晚期一系列保护荒野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初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美国。经过自然作家、生态学家、生态主义者和政府部门等众多力量的合力推动.特别是经梭罗、缪尔、利奥波德、纳什和罗尔斯顿等荒野保护先行者的不懈努力,对荒野哲学思想的探索不断深化。荒野哲学范畴的规范不断完善.表明现代西方环境哲学界对地球生态文明的自觉探索。近年来.我国生态哲学界对荒野思想和荒野范畴展开多维度的学术研究,并有诸多相关成果相继面世。为此。对荒野哲学思想发展脉络、荒野范畴及其价值探讨、荒野哲学真伪命题辨析以及荒野思想本土实践进程等进行文献梳理与初步解读,具有可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时而尘土飞扬,时而泥泞难行,时而沼泽遍地,时而丛莽密布的荒野中通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段话是至理名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经历的途程不正是这样一条崎岖曲折的通路?国际共运的第一次革命风暴过后,运动就进入了"未来改革时代的'和平'准备阶段"(1871年——1905年),革命很快转入低潮.为什么会产生革命低潮?它有哪些特征?本文试作一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以来,荒野以一种心态的方式存在,或者说荒野是作为一个具体现象在自我内心的反映,作家们关注的实质是人类的心灵,强调自然与人合一的理想关系。20世纪后半叶,随着美国环境运动的兴起,美国荒野文学更多地关注"公众声音",荒野文学作家多为荒野实践者或环境运动参与者,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文学和行动来影响真实生活中的读者。纵观20世纪,美国荒野文学的诗学经历了一个由内部审视转向外部关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荒野地     
正"旷野有眼,森林有耳。我将保持缄默,只看,只听。"这是艺术家进入荒野的态度,我们普通人呢?我们生命的脚步太匆忙太凌乱,大部分人已远离荒野,忘记森林,丧失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感受。荒野最有力最壮丽的一笔是创造出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它们是荒野的生灵,也是荒野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  相似文献   

9.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树上生存好几个月的鱼。这是一种生活在拉美国家沼泽中的花溪鱼将(jiānɡ)鱼,每当它们生活的沼泽干涸(hé)的时候,它们就会努力爬到沼泽里的树上,躲在树枝或  相似文献   

10.
荒野的枪声     
《红领巾》2010,(10):8-8
两个人在一片开阔的荒野上决斗,他们同时拔枪对射。结果两人都胸部中弹身亡。 有两名目击者碰巧在远处看到了这场决斗,但警方调查详情时,他们的证词却不一致。一个说是一声枪响,另一个说是两声枪响。这两名目击者中是否有人说谎呢?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荒野生存》美国影片《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散文集《阿拉斯加之死》,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问询生命真相而毅然投身荒野悟道的故事。主人公克里斯家境优越,毕业于名校,并被保送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前程似锦。但是,他放弃了哈佛,脱去了所有文明的外套,成为一名"超级流浪汉",走进阿拉斯加寻找生命的归乡之路。在荒野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重回人群的洒脱。然而,四个  相似文献   

12.
《荒野》是师陀连载于四十年代沦陷区上海《万象》杂志的一部未完长篇小说,本文结合师陀在沦陷时期的生活处境与心境,并对读他本人同一时期发表于该杂志的其他作品,认为《荒野》不仅是乱世之中人们无家可归的现实反映,更是现代人精神无可皈依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诗的野趣美,是对正统典雅诗宗的补充,也是对诗歌国风的丰富。诗之野趣,是把大自然之"野"诗化了的艺术品。这类野趣诗,或写山野的一石一壑,或写原野的一草一木,或写旷野的一虫一鸟,或写天野的一星一月,或写活动于荒野中的一人一物,而每每表现出一种疏朗、空旷、高远、悠长的野情、野意、野味、野韵。  相似文献   

14.
常娟 《培训与研究》2009,26(6):16-17
诗的野趣美,是对正统典雅诗宗的补充,也是对诗歌国风的丰富。诗之野趣,是把大自然之"野"诗化了的艺术品。这类野趣诗,或写山野的一石一壑,或写原野的一草一木,或写旷野的一虫一鸟,或写天野的一星一月,或写活动于荒野中的一人一物,而每每表现出一种疏朗、空旷、高远、悠长的野情、野意、野味、野韵。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作品一直侧重于展示出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但忽视了生态报告文学中应体现的审美特质。而生态报告文学的审美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体现:远离喧嚣的宁静之美,荒野与人文的融合的祥和之美以及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的刚强之美。但在这些美学特质的重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然生态是否可以持续被体验,现代性导致生活的变化是否愿意再体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一个人走在路上,一条人来人往的路上。路边是荒野,荆棘丛生的荒野。荒野的尽头是天,灰蒙蒙的,一望无际的天。路上,人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或快跑或徐行。这个人已经走了很久很久,却仍然看不到路的尽头。"路的尽头是什么?"他向一个同样在赶路的人问道。"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路的尽头就是成功啊!只要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相似文献   

17.
卢梭 《良师》2011,(12):19-19
我迈着平静的步伐,到树林中去寻觅一个荒野的角落,一个人迹罕至因而没有任何奴役和统治印记的荒野的角落,一个我相信在我之前从未有人到过的幽静的角落,那儿不会有令人厌恶的第三者跑来横隔在大自然和我之间。  相似文献   

18.
论荒野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野与人类的深刻联系在于: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荒野是人类的根系和故园;从空间的维度上来说,荒野是人类的邻居。但是,当人类在空间的维度上与荒野对峙,却总是遗忘自己在时间维度上的荒野渊源,从情感的维度上把荒野视为遭遇陌生者的地方。人类的文明史因此经历了荒野之魅、荒野祛魅的时期。在人类对现代性的反思之中,理应发现荒野与文化的对立是文明的偏颇。面对荒野,通过敬畏与亲近两种情感的熏陶,人类可以实现自由精神的回归与超越.人类文明史进入了荒野复魅时期,荒野因而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门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远方延伸……那路是父亲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那是我通往学校唯一的一条路。一大片荒野,一条长河;一间小屋,屋的前面总有父亲一串串的脚印。那脚印,印在杂草丛生的荒野地上,那么清晰,那么坚实,时间有流逝,那荒野上的脚印,多了一串又一串,最终成了路。那路,是父亲踩出来的,也是我踩出来的。时间过的真快,我又该返回学校  相似文献   

20.
北大仓为何要退耕还"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 《地理教育》2005,(5):33-33
人们常说的“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各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豹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这片荒原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土地,是大量枯枝落叶落在地上,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的厚厚的腐殖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