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名篇之一.堪称传世佳作。学习本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可以从思想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前社会上有一些年轻女性不颐实际去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梦想凭借自己的容貌来获取终身幸福,而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李旭东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55-57
本文主要讨论了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短篇名作《人妖之母》在艺术上的“得”与“失”。《人妖之母》之“得”在于其选材、人物形象、风格方面的成功;而其“失”则在主题的分裂,即“金钱的恶果”与“虚荣的恶果”两个主题的出现破坏了作品的整一性,也有悖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这是莫泊桑以创作中的“败笔”为我们提供的教益。 相似文献
3.
刘力恺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19-20,23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5.
高颂民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22,(8):61-62
基于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特征角度阐释《社戏》所具有的因果的叙事思路、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快慢结合的叙事方式、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外在构成的分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逐渐走进文本内里,进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7.
【教学目标】1.赏析《项链》的叙事节奏对揭示小说主题的意义。2.理解小说叙事的节奏并体会其价值【教学过程】一、导入《项链》是19世纪法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部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引发了世人很多不同的解读和探究。那么这部小说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项链》最吸引你的是什么?答案可能有如下几方面: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的《项链》大家部比较熟悉,不熟悉的倒是他的另一篇也与首饰有关的短篇小说《珠宝》(另有译作《首饰》),两者有着异曲同T之妙。本文拟从对比角度谈谈两个女性形象及玛蒂尔德的“美丽动人”。《珠宝》的情节比较简单。内政部职员朗丹先生有一个性情娴静温柔的太太,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逝世已100多年,在纪念他逝世100周年时,法国研究者发现了莫泊桑发表在1885年12月17日的巴称文学报上的一篇佚文《伟大的激情》。此文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寥寥3000字交待了当年时兴的文学与戏剧活动,把新闻与故事巧妙的嫁接在一起,给读者以强烈的实现感,此文的发现为研究莫泊桑的人生观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2
《汤姆·琼斯》不同于传统的英国文学作品松散的结构、随意的叙事。其改变了英国乃至欧洲传统小说结构松散的创作风格,为读者带来了酣畅淋漓的精神体验。本文首先对作品内涵与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对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探究。进而从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立体网状结构叙事、运用戏剧表现手法三个层面来论述《汤姆·琼斯》的叙事结构特征。最后从叙事结构角度深入挖掘该作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熔事”与叙事:论绝句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向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69-72
传统的诗歌鉴赏,习惯于从"情景"概念出发,但这一概念只是一味地强调情景之间的"交融",从而或多或少在无形中遮蔽了诗歌中"叙事"艺术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诗歌中的"事",对于"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熔事"艺术作为一种鉴赏角度来关照唐人绝句,将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发现.所谓"绝句熔事"之论,则是意在通过"绝句"之体,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叙事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方式和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这也为绝句的艺术鉴赏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黎杨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1):87-92
法国作家加缪的小说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只有四部,即《局外人》、《鼠疫》、《堕落》与《第一个人》。能否从总体上揭示加缪这四部小说的内在线索与深层关系?在笔者看来,这四部小说紧紧地围绕一根主线,即“恋母仇父”而展开,并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圆圈,折射出加缪一生的精神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3.
韦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5):591-595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叙事艺术上超越传统的创新为20世纪的小说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她独特的创作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逻辑严谨、考虑周密的叙事技巧。创作于1917年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其实凝聚了她在聚焦视点、叙事距离、叙事中的标志性过渡、叙事分层、叙事声音等叙事技巧方面的深刻造诣。 相似文献
14.
张文德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5):30-34
明代沈鲸的《鲛绡记》传播甚广,影响深远。但长期以来,戏曲研究者多囿于清人成说,仅从正史中查考宋代人物行谊,遂使本事失考,出现诸如"其姓名事迹,皆属假托"、"事无所本,全出虚幻"等误解。事实上,明代创作家多从小说中汲取素材编演所成,几成惯例。至于《鲛绡记》的本事,主要依据明初李昌祺的文言小说《琼奴传》之人物、事件构建故事情节框架,亦间采《宋史》及《贾云华还魂记》、《香囊记》等小说戏曲素材,以成就一部适应民众欣赏趣味和娱乐需求的著名剧作。 相似文献
15.
曹爱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54-56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独特的作家。她认为"小说即故事","故事"是"思想"与"物质"的一元化过程。她的"不要独特性"的主张,更是对她的小说叙事观念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6.
吴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32-33
《芋粥》是芥川龙之介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写就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芥川都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形式上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让叙述者“外显”这一点上.而通过分析《芋粥》中叙述者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武善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2):51-56
"文革"主流文学的叙事模态是以"神"与"魔"对立为核心的人物伦理谱系构成的.体现"特选子民"的"成圣"与"显圣",以及在"大希望"与"大恐惧"之间的"神性救赎".这是一幅世俗宗教的畸形精神圈. 相似文献
18.
陈胤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9):44-46
德拉布尔在其近作<红王妃>中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女人的人生经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德拉布尔的女性主义思想,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和叙述技巧,鼓励女性同胞们一起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陆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4):78-80,84
《被雨淋湿的河》是鬼子颇具特色的代表作,呈现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特征。文章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点,分析小说文本在"叙事话语"层上的"时序"、"视角"和"声音"的问题,探讨鬼子独特的叙事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文本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以及鬼子"把故事还给读者,把叙述留给自己"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20.
刘汭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2):51-57
《金瓶梅》中的"三姑六婆",既是独立的人物形象,也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学功能。这包括沟通小说的内、外空间,为特定的单元事件构筑场景;通过干预和改变女性的遭际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从外部角度切入女主角的日常生活,辅助塑造其形象,并影响她们的性格气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