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1):179-183
<正>上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张学良:人格图谱》,是我近年来写作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一部代表性作品。不仅耗时费力颇多,而且,自认为在个人的创作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近十年来,我在散文中写了大量人物,其中以帝王、政要、文人(有些是才女)居多。我选择人  相似文献   

2.
以百岁高龄谢世的钟敬文先生(1903—2002),主要以学术著述及传道授业解惑名世;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位颇有成就的散文家与诗人。谈论钟先生的文采风流,人们喜欢以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收录  相似文献   

3.
散文翻译中单凭表面直观的形式符号来全面准确认识原作的风格是不够的,风格中所蕴含的神韵、意境、气势等"非形式因素"也承载着重要的风格意义,刘宓庆先生把这些非直观的形式符号归为"非形式标记"。本文将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中的散文为分析材料,从"表现法"和"作品内在素质"两个角度探讨张培基先生英译散文中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流派的繁荣时期 ,不同流派之间的更迭替代构成了散文发展的主要风景。对这些流派进行细致梳理 ,不仅是研究明清文学的重要课题 ,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必要工作。虽然目前分别研究明清时期一些主要散文流派的著作不少 ,但是 ,总体研究和综合考察明清散文流派的专论却尚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 ,武汉大学熊礼汇教授积多年研究之功而完成的《明清散文流派论》 ,无疑是具有开拓性的。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 ,熊礼汇先生此书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历史渊源来分析作家、作品 ,显示了一种阔大的历史视角和开放的学术胸…  相似文献   

5.
初读先生散文是在 1 956年。那时 ,我正在先师王瑶教授指导下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开设每周四学时、为期一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那是特别强调“文学史一条龙”的年代 ,而今而后 ,现代文学史都不再有如此重头的分量了。我当时还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 ,日以继夜 ,遍查各种旧期刊杂志 ,当然是为了上课 ,但潜意识里也难免还有那么一点好胜之心 ,想在王瑶老师那本已是包罗万象的《新文学史稿》之外 ,再发掘出一批文学珍宝。我以为先生早期的散文就是我重新发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原计划课程结束后即写成文章 ;没想到课程结束 ,我…  相似文献   

6.
Of Studies是英国散文家、政治家、哲学家、实验学派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篇论说散文。《论读书》中译本颇多,而其中王佐良先生的译本传播最为广泛,也引发了无数学者和英语学习者的赞赏和讨论。前人探讨王佐良先生译文,多在于其与其他中译文的对比分析,而该文将在归化策略下,从其译本的可读性方面来研究王佐良先生译文,以期为研究王佐良先生译本提供新角度,书写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4,(5):I0001-I0004
<正>王充闾,辽宁盘山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沧浪之水》《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一生爱好是天然》《碗花糕》等十几种散文随笔集和诗词集《鸿爪春泥》以及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作为全国散文界有代表性的作家,多年来,王充闾的文学成就一直得到文学界、学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今辽海文坛,横跨学术研究与散文创作两境,且做得风生水起,风树见林者,初国卿先生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位。这一点,诚如刘庆业先生在《旧笺之思》一文中所评价:"在当下辽海,若论新时代之旧派人物,初国卿先生绝对算一位。身处一个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时代,他不跟风,不急躁,依然固守着心中独有的情趣和风景,蕉影摇窗,野泉滴砚,向往的总是那一杯清茶旁的纸上风月。闲暇里,他读书写字,玩收藏,养菖蒲,遍搜天下奇秘典籍,通临宋明书家之帖,玩天然老葫芦、文人浅绛瓷、翰林诗书画,更有旧笺楹帖,连注册的公  相似文献   

9.
秋雨故乡行     
今年8月上旬,以《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文化散文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偕夫人马兰回到故乡浙江慈溪。在他们短暂停留的4天中,笔者有幸伴随左右,本文采撷的是秋雨故乡行中的一些片断。 余秋雨、马兰夫妇于2001年8月5日下午到达故乡慈溪,下榻于国际大酒店。住下不到40分钟,有着浓浓故乡情结的秋雨先生即出来和家乡记者见面。旅途的劳顿掩不住挂在脸上的亲切笑容,一进门,他就用地道的家乡话向熟悉的朋友打着招呼。  相似文献   

10.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1,(4):186-189
一历史文化散文说的是取材于历史的散文作品,它属于记叙性的,不同于抒情散文、说理散文,与一般的叙事散文也有些差别。这种差别在于历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独一以"当下不再"为条件的存在。当历史成其为历史,它作为"曾在",即意味着不复存在,包括特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李延军 《文化学刊》2014,(5):136-141
如何写出思想与艺术兼得的历史文化散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散文概念解读,提出重点抓住三个基本要素: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历史性提出精读正史,提升史学素养,重点读先秦史、西方史,并进行对比研读,从中捕捉创作灵感与历史创意;对思想性提出为多数人为世间大道写史,体现普世价值与先进文明理念;对艺术性提出用平常心、冷静心、警惕心审视历史,多读名家名作,采众家所长,开辟自己的创作领域,巧妙叙事,锤炼语言,打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只有让历史插上思想与艺术的双翼,品出独特历史况味,才能写出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历史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12.
王崇 《文化学刊》2014,(1):10-15
<正>引言周有光先生认为:文化是历史的精髓,抽去文化,历史就成时间的空壳。文化是人生的精神,离开文化,人生就成有形而无神。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存在物。正是文化的出现,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正  相似文献   

13.
王充闾的历史散文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意识,它以内涵上的世俗救赎、艺术表现上的抗拒平庸与文化层面上的反思性批判表征出现代性表意实践主要特征,这是他的散文获得广泛的社会反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汪洋  王宏志 《文化学刊》2023,(1):206-209
从模糊修辞的特点、类型、运用等方面对吴冠中先生的散文进行探讨,并以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两个层面下的多种模糊修辞手法为例,赏析张培基对吴冠中散文英译本中的翻译处理,结合汉英语言差异及东西方文化差异,从效果对等的角度归纳总结相关的翻译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模糊修辞的翻译方法以及我国文学作品的外译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充闾的历史散文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意识,它以内涵上的世俗救赎、艺术表现上的抗拒平庸与文化层面上的反思性批判表征出现代性表意实践主要特征,这是他的散文获得广泛的社会反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茆晓君 《文化学刊》2010,(2):183-185
<正>派克没到北京之前就说过:"不住上20年,谈不上写关于中国的书。"孔飞力先生通过一些清史资料与扎实的中文基本功却写下了在美国历史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普遍被人们认为起到了开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的《叫魂》。通过独特的视角,将1768  相似文献   

17.
李广田作为乡土文学作家,其散文创作主题大多是民间风俗、人文风情,以及故乡风景。他的作品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质朴,看似用词简单平实,但每一处都经过了精雕细琢。他在《画廊集》中收录了大量以赞美自然风光和抒写乡土情怀为主题的经典散文,如《野店》《画廊》《秋雨》《黄昏》等,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和大量的景色描写,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故土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同时,《画廊集》还包含了许多对于人物的描写,如《记问渠君》一篇反映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及底层劳苦人民的艰辛与无奈。而《画廊集》饱含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对自然风情的赞美和热爱,是现代散文殿堂中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画廊。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评论     
《文化学刊》2012,(1):71
自《文化学刊》创刊以来,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先生已经在本刊"文化纵横"栏目发表了32篇作品,其中包括:《文化赋值丛说》、《传统与现代》、《想象力谈片》、《闲堂说诗》、《学与思》、《龙墩余话》、《大欲无涯》、《貂蝉趣话》、《来往亭前踏落花》、《在中西会通的文化坐标上》、《我为张学良写心史》、《梦境迷离说放翁》、《历史文化散文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外修辞学研究中,比喻修辞格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乔纳森·卡勒将其定义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即通过一种已知的事物了解另一种新事物。本文以马克思·舒尔曼的散文《爱情是谬误》为例,具体赏析文中出现的不同种类的比喻修辞格,以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书序三篇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2,(4):177-180
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编辑出版一套《王充闾人物散文系列》:《说帝王》、《读文人》、《话女性》,各有一篇作者自序。现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