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敏刚 《高中生》2009,(2):13-1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8年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他们分别因为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而获此殊荣。本期就HIV和HPV这两种病毒的高考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分析,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一下这两种“明星”病毒。  相似文献   

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8年10月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他们分别因为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而获此殊荣。本期就HIV和HPV这两种病毒的高考相关知识点进行解读、分析,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一下这两种"明星"病毒。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国际研究小组经过十年多的研究和分析,终于在非洲喀麦隆的野生黑猩猩身上发现类似人类艾滋病病毒的SIV病毒,证实了科学家认为野生黑猩猩是人类HIV病毒天然宿主的理论,对研究HIV的历史和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时事回放中国科学家的一篇揭示艾滋病发病新机理的科学论文于2004年年初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由中国科学家于晓方教授领衔的科研小组通过多年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一组使HIV(艾滋病病毒)避过人体细胞天然防御系统而在  相似文献   

5.
简讯     
□艾滋病基因疗法新突破●《新科学家》杂志美国科学家首次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艾滋病病毒用于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首批3名携带耐药型毒株的艾滋病患者接受了这种新的基因疗法。这一疗法的设计思想是利用一种修改过基因的艾滋病病毒,向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传达一个反义基因。该基因被整合到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中,当艾滋病病毒感染免疫细胞时,反义基因便会启动,并产生一种反义核糖核酸,正好与免疫细胞中编码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核糖核酸互补。理论上,这两种核糖核酸将结合在一起,阻止病毒的复制。进行这项实验的是美国马里兰州一家名为…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在与艾滋病斗争中大有希望李璞科学家正注视着与艾滋病病毒作斗争的一些有希望的新方法,即对在人体力控制病毒复制和活性的过程加以破坏。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目前发现一种抗癌药物,它可以阻断能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此外,还发现一种...  相似文献   

7.
岑芳 《新高考》2007,(12):54-55
“龙生龙,凤生凤”,人类从观察遗传的现象开始,到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遗传的规律,再到思考遗传的物质究竟是什么,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今天科学家已能利用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至基因工程和相关的现代生物技术,甚至创造出新的生命。这一切,人类经历了艰辛、漫长的探索过程。让我们回顾科学家探究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发现、去发明、去创造。一、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19世纪中后期,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提出遗传的两大定律的同时,还提出了在生物的体细胞中由成对存在、不相融合的“遗传因子”控制同一性状,…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2012,(12):77
据生物通网2012年5月31日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人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属于名为趋化因子的分子家族)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4种趋化因子可发挥HIV抑制剂的功能。这些趋化因子连同CXCL4或能够调节病人体内的病毒复制水平,从而控制艾滋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人员发现,CXCL4在HIV"外套"上粘着的  相似文献   

9.
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艾滋病病毒(HIV)的遗传物质均为RNA,但二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有较大区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二者的遗传信息表达往往辨析不清,易造成混淆.现将二者区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春来  贾成 《科技文萃》2001,(9):113-114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与粮食供求之间的矛盾,科学家们正在探寻各种解决途径。生物技术专家们已经证明,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经过电子传递不仅能生产碳水化合物,而且能生产蛋白质、脂肪、淀粉、葡萄糖、维生素等物质;同时发现有10多种酶参与其中的催化活动。经过实验,已成功地用一种金属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使其变成极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尽管这仅仅是开始,但毕竟是人类在人工合成粮食的征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否认有新艾滋病病毒存在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六篇研究报告指出,症状与艾滋病相似,但用现有方法又无法检测出艾滋病病毒的一类病例,不大可能是由一种未知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与此相反,科学家指出,目前尚属罕见的这些病例可能由多种...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类与癌症的斗争正未有穷期,一个新的幽灵又飘然而至,艾滋病(AIDS)这个令人恐怖的“世界瘟疫”,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着。它疯狂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成为肆虐全球的又一冷面杀手。 一、有关艾滋病(AIDS)的学说 10年过去了,科学家们至今仍未弄清艾滋病是怎样在机体内造成破坏。 大多数科学家最初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直接单纯地破坏所感染的细胞,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感染艾滋病病毒长达10年,但在血液中仍查不到HIV。在潜伏期中,又没有症状,当体内免疫细胞减少时,艾滋病才开始发展。经过实验,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丹尼·波罗甘尼斯博士对1994年一个下午所发生的事情一直记忆犹新,当时他的同事汤姆·马修斯闯进他在杜克大学的办公室,告诉他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马修斯在寻找抗HIV的疫苗时,无意间发现一种可以阻断艾滋病病毒与健康细胞结合(即感染正常细胞)的化合物。现在波罗甘尼斯已经是一家制药公司的CEO了。尽管马修斯所发现的化合物不能用作艾滋病疫苗,但仍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疗效很好的药物。该药属于病毒侵入抑制剂类药物。该类药可以阻断艾滋病病毒(HIV)进入到正常免疫细胞。在没有特效的药物问世之前,该类药可能是正在审批中最…  相似文献   

14.
疯牛病令人生畏,不仅是因为疯牛病传染给人后会使人患上新型克雅氏症,更因为人类目前对疯牛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和治疗措施。但是世界上一批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已在这方面展开了研究。 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及克雅氏症都是由存在于大脑和其他组织中的毒蛋白引起的。毒蛋白不像一般的细菌、病毒那样可以通过抗体检查或遗传物质检测来查明,它不依赖任何遗传物质就能复制和引起致命的传染。瑞士科学家 2000年 11月宣布,他们发现一种血液蛋白可以附在毒蛋白之上,可用来开发相关的检测方法。 德国制药商伯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 2000年 12月…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5,30(11):72-73
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科学家发现能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组基因;美国科学家发现影响胚胎发育的150个基因;美国科学家发现致细胞癌变“关键基因”;英国科学家发现10%左右的欧洲人拥有天然抗艾滋病基因;香港和英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耳聋基因;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们自信:利用这一尚属机密的新技术,既能找出毒品原产地,还能识别新产地 美国犹他大学的一组科研人员近日宣布,他们发现可卡因也有“指纹”。根据这一“指纹”,专家可以追溯出毒品的原始产地,进而帮助判断毒品的走私渠道。 科学家们发现,就像每一个人都有DNA(脱氧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指纹”一样,可卡因也有自己的“指纹”。原来,每个种植罂粟的地方其土壤的成分、湿度以及旱季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这导致罂粟中碳元素和氮元素同位素的含量比例不同。即使经过提炼过程,制造出的可卡因中的这一比例也不会改变,这个独一无二的比例就是可卡因的“指纹”。只要比照两个可卡因样本中碳元素和氮元素同位素的含量比例,就可以确定它们是否出自同一地点。 科学家们自信地表示,利用这一尚属机密的新技术,缉毒人员不仅能够找出毒品的原产地,还能识别新的毒品产地。 科学家还发现,其实不仅是可卡因,吗啡和海洛因也有类似的“指纹”。 (《北京日报》2000年11月25日)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03,28(3):61-62
[基因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减肥基因据 2 0 0 2年 8月 14日《新民晚报》消息 ,美国研究人员在进行老鼠增肥实验中发现 ,如果抑制老鼠体内的SCD - 1基因 ,无论给鼠喂食什么高脂食物 ,都不能使老鼠发胖。SCD- 1基因能指导合成一种某些脂肪酸合成所必须的SCD酶 ,如果缺少SCD酶 ,老鼠体内的过剩脂肪物质就会在新陈代谢中消耗掉。本月 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德国科学家发现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基因据东方网 2 0 0 2年 8月 16日消息 ,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 1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英美科学家分离出了植物中控制铁含量的基因。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价铁化合物和二价亚铁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正铁化合物无法被植物吸收,而亚铁化合物则是植物必不可少的一种养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从拟南芥中分离出这一名为“FROZ”的基因。他们发现,这一基因能促进植物产生还原酶,而这种酶能将高价铁化合物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亚铁化合物。拟南芥能高效地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对拟南齐进行了处理,使其形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体。在对这些基因变异体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发…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HIV的两位法国科学家巴尔一西诺西和蒙塔格尼尔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本文对HIV发现的过程、重要意义及知识产权争议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呈球形,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单链RNA.病毒粒子进入细胞后,其核心破裂,其中携带的酶被激活,病毒RNA逆转录成双链DNA,并进入细胞核中.HIV存在于人的血液中并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侵入T淋巴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在2年内死亡.AIDS症状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面容衰老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最终导致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