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指的是中国现代以来有着隐逸倾向的作家创造出的文学形态,是中国隐逸文学的一部分。中国隐逸文学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然萌发到魏晋南北朝时的超脱发展,从唐宋时期的自由成熟再到明清时的苦涩衰落,从1930年现代“隐逸派”文学的空前发达到1990年代的当代隐逸新风,中国隐逸文学呈曲线运动向前发展。通过对上个世纪末以及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现象和现代隐逸新形式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代隐逸文学的发展走向呈现趋俗化和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现代抗战文学重要部分的彭桂蕊的抗战诗歌,以其丰富而富有个性的文学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他的抗战诗歌创作从艺术上来说都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性,是中国现代抗战文学中的一朵明艳的山茶花。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十八年中,始终处于各种文学事件的中心位置,他的文学生命和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深刻地融合在了一起。鲁迅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刻地进入历史,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他时刻坚守自己的独立性。具体到历史状况来说,鲁迅从来不会对任何一种新兴理论表现出盲目的顺从,而总是表现出时抗的立场。这种对抗使鲁迅不能成为历史的先驱者,却让他坚守了自我的主体性,从而深刻地进入了历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考察角度,反思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密切联系。集中分析比较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借鉴西方新文艺思潮(观念、方法、技巧)的成败得失,指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构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并着眼于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现象与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多元化”现象的内在联系,对片面强调两次“崛起”和“冲击波”之差异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文章最后认为,新时期文学应立足于中国自己的生活基础上,有批判地和有创造性地借鉴西方的东西,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时期开始,先后有不少现代中国作家对自古以来就鲜为人们描写的童心进行了热烈的汇歌,这构成了现代中国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给现代中国文学带来了蓬勃朝气和新鲜风味。它反映了现代中国作家对自然人性的又一种探索,是现代中国作家为异化了的人性所寻求的又一条复归之途。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研究,认为这一研究视角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的新视域,研究的意义重大。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多,作品丰富,内涵深广,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独立品格。从市镇这一特定的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现代市镇所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展示中国现代小说被"乡土文学———都市文学"二元模式所忽视或遮蔽的文学价值,从新的叙事视角发现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揭示中国现代市镇小说所特有的审美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开掘。  相似文献   

7.
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构成中国文学的三维空间,从文学自身的特性来说,是应该跨越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没有在正史篇章中提到台港文学,这一现象很值得深思。台港文学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同源支系,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得到体现,此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概念尚未厘定,创作实践却蔚为大观的一种文学形态。以古代隐逸文化为背景,通过对现代文学中某些作家的隐逸现象和作品中隐逸倾向的分析,尝试建立中国现代隐逸文学体系,以丰富中国隐逸文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略的提示二十世纪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纪。这个世纪在文学领域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变,是中国文学由兹开始并最终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最后转变。促使这种转变的发生和最后完成,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内部的和外部的诸多原因,这种转变的发生和最后完成无疑也有各种各样或隐或显的迹象和表现,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是从追求文学的通俗化开始的;并且在整个这个动荡不安的文学世纪中,通俗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大众化和民族化始终是推动中国文学向更为深广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逻辑还是现象层面,现代个人观念始终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相伴或纠结于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演变的历史进程,亦影响着对这一历史进程及其性质的史学阐释。所以,“个人”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历史进程和历史阐释中的一个关键词;而现代个人观念,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研究领域一个绕不开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现代儿童文学的阵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期刊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期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梳理这一文学现象的发展脉络,我们发现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期刊都具有以下特征:它与成人期刊都具有母与子的关系;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形式多样,具有自发性特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期刊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新的儿童观,造就了一大批儿童文学作者,在动荡的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与文学天生有不解之缘。且不说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且不说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说文学家中有不少就是语文教师从三尺讲台上走出来的。鲁迅、叶圣陶、沈从文等是如此,刘心武、韩少华、肖复兴等也是如此。文学与素质教育天生有不解之缘。人类认识世界需要两种“眼睛”,一种是“科学的眼睛”,一种是“文学的眼睛”。以疗救病态中国、重塑国民灵魂为己任的鲁迅,早年学过工科,学过医学,后来专治文学,可以说是现代中国具有“两种眼睛”的人了。我们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就是要培养具有“两种眼睛”的优秀人…  相似文献   

13.
一文学史家们往往把1927年至1937年说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跃进繁荣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是从“革命的浪漫谛克”走向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大道”,成为现代小说的主潮。倘使我们不从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从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入手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思考,只把某种定论看成是文学运动的真实过程,这就难免会引发对一些作品的误读和对一些文学现象的偏执见解。只有在不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更加深入到作家的思想和创作实践来进行仔细的解剖厘定,或许才能达到文学史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农民题材占有绝对优势,这一创作现象说明中国作家与农村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从而构成了百年中国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即对农民意识的批判。从思维方式的农业文明特征、叙述方式的传统文化属性和介入现代工业文明话语的失败,也表现出百年中国文学农民话语写作对工业文明的漠然和阻隔。总结中国文学现代进程怠惰与滞缓的经验与教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以总结经验和批判性反思进入“百年文学”的谱系时,主要是从中国的视点而不是单纯以西方的观念来审视这一段漫长的文学岁月,着重采取内部(中国)而非外部(西方)的准绳,来选择与确认在20世纪文学中重要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与实践;从文学的社会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审美形态;现代传媒和文学生产;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状况;作为特殊现象的放逐诗学与留学生文学;“西方话语”被“拿来”以后该放到怎样的中国语境和话题中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以总结经验和批判性反思进入“百年文学”的谱系时,主要是从中国的视点而不是单纯以西方的观念来审视这—段漫长的文学岁月,着重采取内部(中国)而非外部(西方)的准绳,来选择与确认在加世纪文学中重要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与实践;从文学的社会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审美形态;现代传媒和文学生产;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状况;作为特殊现象的放逐诗学与留学生文学;“西方话语”被“拿来”以后该放到怎样的中国语境和话题中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戏仿是一种最具意图性的文学手法,它贯穿于整个中西方的文学发展史中,从寄生性文学到后现代主义时期文学的主流地位,戏仿在文学的发展史上起起伏伏,中西方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虽然如此,但戏仿被后现代主义作家广泛运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与发展和戏仿策略入手,并以具体事例探究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戏仿现象,希望给我国学术界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戏仿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相伴而生。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体系是随着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定型而确立的,它们的基础都来自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不仅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观念,采纳了西方价值标准和研究方法,而且使用了一整套西方权力话语,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新格局。其积极意义是促成了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现代学术接轨。其消极影响是抹煞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事实上存在的差异,忽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的研究,把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印证西方文学思想的材料,丧失了与西方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力。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将摆脱一切向西方看齐的民族自卑心理,以我为本,转换观念,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奇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如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本稿拟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入手,从摄关政治、假名文字、汉文化以及女性自身经历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独特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急遽转型与文化的嬗变,中国都市不规范地迅猛发展,李俊国先生亲身经历、感受并关注着这一切。2004年1月,《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一书的形成出版,对于他本人来说,是卸下了背负长达十几年的“包袱”。该书从文学与都市的“关系”维度,专做现代都市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