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实施了彻底的奴化教育。教育行政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现了日伪教育管理的奴化本质。伪教育行政机构及其教育行政制度将教育工作纳入殖民地教育的轨道;奴化教育管理体系及其配套措施将奴化教育落实到了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华时期,对河北沦陷区实施殖民奴化教育,其中在河北沦陷区推行的教师教育是其实施奴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伪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详细地规定了教师教育制度,并对教师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对教师实施奴化管理。但是,广大爱国教师并未屈服,他们利用一切时机开展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奴化中国人民,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利用伪政权在中国沦陷区实施奴化教育:一方面摧毁沦陷区原有的学校,阻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设立教育行政机构,建立学校和社会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日伪在沦陷区所推行的奴化教育,使中国沦陷区的教育事业蒙受了沉重的打击,也对学校学生及社会民众心理、思想和感情产生了重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在解放战争初期存在着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党化教育的影响,为了清除奴化教育、党化教育的遗毒,中共对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进行彻底改造,将根据地的高等教育经验带入黑龙江地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规化转型,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日伪统治大连四十年的历史,自始至终强行实施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覆盖了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角落,需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就小学生教材编篡这一侧面,剖析日伪对大连人民实施奴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伪政权的奴化教育 ,山东沦陷区人民奋起反抗 ,不甘做亡国奴。山东沦陷区人民采取在日伪控制的学校里宣传抗日主张 ,拒不在日伪学校任职 ,举办私人教育传播抗日思想以及抵制日语教学等行动 ,反映出山东人民不畏强暴 ,捍卫民族自尊 ,反抗奴化教育的坚强民族精神 ,既令今人赞佩 ,也值得学习弘扬。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以后,日寇在河北占领区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以摧毁中国原有的民族文化事业.对此,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师生和抗日根据地军民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在沦陷区开办教育的目的是妄图从根本上永久控制中国.其主观动机可以从实施奴化教育的控制、理念及思想根源等方面进行探讨。从中能更清楚地揭示这种教育所带有的浓厚的殖民主义特征及其毒害性。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给河北沦陷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间所推行的奴化教育,特别是对沦陷区内的中小学奴化教育严重毒害了青少年。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沦陷区实施殖民统治,奴化教育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为了深入地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日伪制定了相关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加强控制,妄图彻底“改造”青少年的思想。对此,我们应严肃地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在沦陷区开办教育的目的是妄图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永久控制中国,其险恶用心可以从其实施的教育的体系、课程设置、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从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种教育带有浓厚的侵略性和奴化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日本教育行政地方分权改革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教育过程日益复杂化,教育制度设计面临诸多的变数,因此,评价一项教育制度改革成功与否,有必要基于动态的、客观的考察和分析。1998年以来,日本开始推进教育行政地方分权改革,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从改革最初的设定和改革的实际进展来看,当前日本教育行政地方分权改革进展缓慢,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仍以集权型为主;法律制度建设和国家意志相结合,阻碍了教育自主性;受教育政治中立性原则的影响,居民参与缺乏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台湾教育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日本自 1895年占领台湾至 194 5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间 ,日本在台实施的教育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典型的殖民教育 ,具体表现为强制推行日语教学、奴化教育和差别教育 ,主观上是以教育为手段 ,达到同化台湾人民 ,培养中下级技术人才作为其代理人 ,以利于殖民地经济运作和政治统治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客观上实现了台湾教育的近代化。在建立殖民地教育体制的过程中 ,日据台湾当局采用近代西方体制 ,从教育系统及学制都采用西方近代化的模式 ,客观上为台湾近代新的教育制度全面确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 ,台湾教育的近代化亦始于日据时期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沦陷区采取了军事化的殖民统治,尤其强制建立奴化教育体制。为了向沦陷区提供所需要的师资及各种技术人才,日伪注重各占领地的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及军事教育,反映了日伪在沦陷区竭力推行殖民性专门技术教育的事实,其目的在于希望以此为途径控制广大民众,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同时培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的亲日群体,以满足日本军事侵略与殖民统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经济界表达自己的教育诉求是教育实现其经济功能的前提。当前探讨经济界的教育诉求问题既是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提高教育事业的整体效益的需要。近50年来,日本经济界通过三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教育诉求:通过多种经济组织直接表达诉求;通过“智囊团”间接影响教育政策制定;通过参与咨询委员会直接参与教育政策制定。我国目前借鉴日本的经验应该特别注意两个方面:重视发挥各类专业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在表达诉求中的作用;提倡产学研结合,加强经济界教育诉求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思想家邓胥功曾留学日本,赴德国考察教育,并先后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暨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任教,其著述以《教育学大纲》上下卷和《教育通论》为代表。邓胥功有丰富而成功的教育实践,尤重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对教育时弊亦敢于指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思想家邓胥功曾留学日本,赴德国考察教育,并先后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暨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学院任教,其著述以《教育学大纲》上下卷和《教育通论》为代表。邓胥功有丰富而成功的教育实践,尤重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对教育时弊亦敢于指责。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本质特点是强制性和支配性,它具有双重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性。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拥有的权力是巨大的,其对教育的管理也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因而必须依法对其权力进行控制,即:树立行政法治观念;加强组织机构的变革;严格依法控权;追究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强化行政道德。惟其如此,才能在制度上达到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