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林黛玉是儒释道三教内质性因素交织杂糅的综合化身,拟以“三教合一”称之。她的儒教徒特质体现在其忠孝信仰,受儒教教化而体现出的仁、礼等习惯性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以及通过省身洁己以践圣贤之道;她的佛性体现在其出世思想,人生如梦的佛家语调,以及对彻底解脱的通透阐释;她的道教渊源体现在其为天上绛珠仙子谪凡还泪的身世传奇,以及自由适性、清静崇仙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分几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最初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中间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只有最后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和“三教合一”的概念。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3.
尹志平是宋末元初高道,丘处机去世后为全真教的掌教。在人性论和心性论中,尹志平结合儒家思想,为"全真"赋予了新的内涵;他以佛教的"空寂"来诠释道教的"清静",认为放弃对外物的追求、内心不受外界干扰即为"清静";他还运用儒释之说来阐述"有为"与"无为"相辅为用的关系。尹志平的三教合一论丰富了全真教的思想,进一步巩固了道教在当时社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苏轼诗词中,可以感受到深刻的困惑和矛盾。苏轼的矛盾在于三教合一未完全整合成功,恰是时代所赐。  相似文献   

5.
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兆恩一生倡三教合一,创“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又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倡三教合一而名“三一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心学的理论前提之下,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主要包括:道一教三说,三教一致说,非非三教说,三教合一说以及归儒宗孔说等四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陇南石窟和中国古代历史三教合一包含三教形成、三教一致、三教鼎立、三教合一等阶段。陇南石窟包括五种情况:佛教;道教;佛教为主,佛道兼容;道教为主,道佛兼容;儒、道、佛兼容。陇南石窟三教合一有五重涵义:从三教各自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从三教融合整体角度观察之三教合一;三教各自独立、和而不同;三教亦此亦彼;三教之中儒家一统。三教合一反映陇南宗教文化演变历程。陇南石窟为我们研究儒、道、佛三教和三教合一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寻找三教在艺术上融合的实例,来进一步印证三教合一,并探究三教合一的深层原因是国家政治力量的平衡,以期为三教合一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8.
儒、道、佛三教思想的融合,是《水浒传》宗教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水浒传》小说中具有浓郁的儒、道、佛三教的观念和思想,体现了我国民族宗教的儒、道、佛相融相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十二五"教师培训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进修学校"三教合一"的管理优势,对"三教合一"理念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化推进机制进行了研究。从"三教合一"培训理念的确立、培训项目的系统开发、培训模式的构建实施、培训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晚唐以来,三教合一,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此三教合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元文化并存中三教融合成为大趋势,二是从和谐三家关系的角度提倡三教一家,三是从思想的旨归强调三教归一、三教一致。三教合一思想提供了现代处理多元文化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汤春 《华章》2011,(25)
在中华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存,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与外来的佛教思想及传统的道教思想之间不断冲突、融合,使三家思想不断渗透,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三教合流在明代尤甚.其特点不是体现在正统的或官方的三教代表人物方面,却是渗透到民间信仰中.深受民众喜爱的钟、吕八仙就成为三教神仙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蒙自鸣鹫村对面静灵山缘狮洞梵宇,始建于乾隆23年(1758年)。光绪四年(1878年),鸣鹫乡曹景山首介集资重建。传说暮春三月,曹景山邀集诸公到该处郊游、踏青,见一螺须道士,拖仗、披葫霓裳隐隐趵跛而行,鼓掌而歌曰:‘迷津波滚滚,苦海浪悠悠,天然一彼岸,有岸却无舟,但得艄公撑艇至,阔浮而渡返瀛洲。”歌罢飘然而走,阔浮用梵语即佛家南瞻部洲佛地。这一首富有禅性的歌,感悟了曹景山诸人,曹是鸣鹫村出任台湾的曹士桂的五世孙,当地望族,有号召力,他首倡建盖梵宇,历时廿余载,耗资十万金银两,依山凿岩,建成高四十余文三十六…  相似文献   

13.
儒、释、道三教虽然始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形态,但相互间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总是不断地进行交流与融合,从外在功能的互补到内在本质的融通。通过内质上的交流,彼此的认同越来越深,三教合一之势不可阻挡。从袁宏道的佛学思想并结合晚明的学术背景可以对晚明的“三教合一“思潮进行适当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三教”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尊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和尊奉释迦牟尼为教主的佛教。但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上,三派的主张各有不同。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以儒为主,援佛道入儒;以道为主,援儒佛入道;以释为主。援儒道入佛。纵观张三丰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仍然是以道为主,援儒入道、以道通儒,但呈现出趋向儒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真假美猴王"故事为切入点,表现《西游记》主题与"三教合一"思想表现上的特殊性、典型性,再对"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两个形象及其联系进行溯源、考证、分析解读,最后从儒、释、道三教的核心观点出发,对"六耳猕猴"这一形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及其背后的隐在含义进行阐释。尝试解决"真假美猴王"这样的微小故事单元以及"六耳猕猴"这一情节性人物是如何以小见大地反映出整部小说"三教合一"这一核心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颜钧青年时的一次悟道奠定他一生的为学志向。此后他的求学访道一直在为他那次的悟道寻求验证和理论支撑,融合三教的思想倾向贯穿于颜钧一生。颜钧晚年以“三教活机”和“仁神正学”完成其“三教合一”的理论建构。其“三教合一”思想体现出“化儒学为宗教”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解读《庄子》时,受到三教合一思潮及理学的影响,不仅以道解庄、以佛解庄、以儒解庄,还以理学为归依,表现了三教合一,归终理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晚明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本思想.在此大背景之下,《金瓶梅》持儒家伦理观为主要创作思想,秉持忠孝悌道;借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来布局篇章、安排人物命运及情节架构.儒释道三教在小说中是糅合并存、而非割裂独立的.  相似文献   

19.
泰山南麓有普照寺、五贤祠、三阳观组成的风景区,普照寺是现存泰山最完整的佛教寺院,满空曾在此驻锡达25年;五贤祠旧称泰山书院,内祀孙明复、石守道、胡安定、宋焘、赵国麟五贤神位;三阳观为明王三阳所建,是道家全真教派著名道观。该风景区集儒、释、道三教为一体,是泰山宗教三教合一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正人们在观察风景时,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据此不仅可以俯瞰全景,一览无余,而且可以使景区的重点凸现眼底,使点与面得到适当的兼顾。学术研究也是这样,研究者选定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优秀成果的形成。近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用博士的《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下行文中简称李著,凡引及处仅注页码),这种看法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李著从三教合一的视角研究宋元道教,从宋元道教的视角研究三教合一,对宋元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