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是现代教育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区县一级政府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治理主体,其职能范围和作用方式对于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尤为关键.以北京市X区为个案,分析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梳理和总结当前区县教育行政职能行使的现状,发现教育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管理部门间权责界限不清、交叉重复;管理过细过多;教育行政角色错位;治理方式和治理工具过于单一等问题.要真正给学校松绑,需要转变政府教育治理理念,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依法治校,规范政府教育行政职能;压缩和整合教育行政内部功能和机构,为学校减负;改革政府教育治理方式,创新使用治理工具;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政策推进高校自主权的发展、立法确立高校自主权的主体和内容、高校办学章程落实高校自主权是我国高校自主权发展的三种方式。在这个进程中,高校自主权的落实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倚赖从政府与高校关系的界定中寻求高校的自主性;二是忽视了高校自主权的法律保障问题。鉴于此,我们必须回归到高校本身来解读高校自主权的落实问题,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来建立高校自主权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保障我国高校自主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滥用与规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自主招生权是一种不能排除国家权力影响的社会自治公权力。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滥用主要有商品化、私权化和官僚化三种表现形式。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滥用严重危害了国家教育事业,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不严是其主要原因,对自主招生负责人员进行权力观教育、招生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行政监督和教育行政执法力度等,使高校对办学自主权的行使走上有序化和规范化,从而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回顾。结合新一轮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出要坚持“三个有助于”的指导思想,大力转变思想观念,充分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进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实验,继续扩大自主招生的深度和范围,注重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实行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是政府与职业院校之间关系的直观反映。政府以制定负面清单的方式确定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这是确保职业院校自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划清政府权力边界以及明确政府与职业院校管理关系的应然要求。当前,我国落实和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应寻求在专业设置权、收费定价权、招生自主权以及民办职业院校的准入权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在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路径选择上,应健全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法规;通过《章程》建设实现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建立教育中介组织监督政府的管理行为和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关系到高等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既是当前理论上需要探讨,又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客观必要性,落实与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范围,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现状、问题与解决的思路四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变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院系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随着"权责利"的转移,新形势下院系面临提升治理能力的现实需求.院系行政治理能力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院系行政治理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可以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成效三个维度着眼,通过党建引领、优化结构、深化学习、创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通过考察这四次会议前后颁布的教育政策文本,并结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内容、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四个主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演进的四个趋势:一是逐渐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意识,二是推进重心逐渐从“扩大’’转向“落实”,三是逐渐提升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专业组织的地位,四是逐步平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办学自主权来自法律或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这一观点得到实务界甚至学界普遍接受.虽然它迎合了法律对高校定位为事业单位的民事法人及由此阐发的高教行政案件审理的需要,但这种观点的缺陷明显并且与原本意义的行政主体概念扦格而无法准确确立高校的法律主体地位,也无法给高校提供应有发展的空间.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宪法赋予的,高校本质是独立的公法人.  相似文献   

10.
近闻湖南省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8日第1版),以促使职业院校成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主体,形成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该省的职业院校除了可以自主招生外,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可以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六个自主”,即:自主发放毕业证书.自主确定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11.
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罢工权的渊源、罢工权的国际法保护、罢工权与劳动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宪法将会规定罢工权,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Taking advantage of newly available data on a standardized national examin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ailan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 in the averag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using schoo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asymmetric success factor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heir coexistence. Results from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odel suggest that private schools may create positive spillovers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attending public schools located in the same district. The main implication from the research is that a more careful discussion about the impact of the ongoing education reforms on private school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3.
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创意权是行政相对人所享有的对于行政事务发展格局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预测性建议的权利。其权利主体虽然是行政相对人,但该权的内容却是公权范围内的权利,与公共行政权的行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包括制定管理规则的创意权、形成新的法律关系的创意权、构设社会机制的创意权、选择重大行政事务的创意权等基本范畴。设立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创意权有助于弥补行政法治价值、平衡行政法治主体、拓宽行政法治客体、实现行政法治内容。因此,必须确立行政相对人行政创意权的宪法地位,加强其行政立法保护及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私立学校与举办者的产权关系是指私立学校与举办者之间的财产关系.产权不明晰是制约我国私立学校发展的重大隐忧.大陆法系国家私立学校基本上是捐资办学型,在产权制度安排上采取财团法人的形式;英美法系国家的私立学校则有两种形式--捐资办学与投资办学,它们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捐资办学以公益信托的形式进行调整,投资办学则与企业管理一样.我国私立学校主要是投资回报型,属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投资办学型私立学校,应纳入企业的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5.
如今受高等教育权属于一项基本人权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及诸多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所认可并保障。受高等教育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不言而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受高等教育权与其说是一种社会权,毋宁将其视为一项平等权。受高等教育权能否获得平等保护对于此权之实然享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待遇的廓清不仅关乎差异化财税扶持政策的落实,还攸关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实效。然而,充满歧义的民办教育立法、杂乱无章的税法以及它们在分类优惠上的理念分歧使得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税收优惠待遇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衡诸受教育权保障关联性、税种属性以及教育公共服务供需状况等因素对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影响,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待遇的边界有望廓清。为此,须秉持法际整合的立场,在综合权衡教育公益性与资本逐利性的关系以及融贯税法与教育法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从增强民办教育立法税收优惠条款的指向性、完善税法中涉及学校的优惠条款表达以及部门联合出台营利性民办学校专项税收优惠政策等不同层面破解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待遇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教育实现形式,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其中,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积极吸引外来资本,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对发展民办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介绍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重要意义,并就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即如何辨析和处理教育主权和产权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惩戒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反映了大学惩戒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现实冲突正在加深。如何实现二利益的平衡,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以两的现实冲突立足,一方面探讨了我国大学惩戒权的内涵和作为大学自治手段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指出学生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在此基础上,章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教育法律制度的实际情况,参照台湾及国外立法经验,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1)必须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立法,使大学惩戒权的行使接受法律的限制。(2)设立畅通的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渠道,以保障学生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学生择校权利的扩大符合我国教育政策和法规,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在我国现阶段促进教育平等的理性选择。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权利要大胆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点带面、公立和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原则,采取建立规范的择校机制、进行学区调整和重点学校改革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受教育权的司法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难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受害人不能以宪法上规定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为由要求损害赔偿。应将受教育权纳入民法中的一般人格权范畴,实现宪法权利和民事权利的对接,通过民事救济途径顺利解决此类现实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