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庆 《培训与研究》2007,24(4):81-83
“二程”学识渊博,一生诲人不倦,对学生要求又非常严谨,故程颢有“如坐春风”之誉,而程颐则有“程门立雪”之典。杨时的三传弟子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学术观点,尤其是继承了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并有极大发展,后世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而朱熹成为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二程的德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的德育任务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他们所设计的德育原则和方法的框架比较系统而精密,对人们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教学论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原埋。他们关于为学之人必先立志的观点,是心理学上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的具体体现;而把“学”作为感性认识途径,把“思”作为理性认识途径,则符合心理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原理。二程要求对待学业的“敬”和“与品质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不谋而合,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4.
二程人性论中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理论建构,并非原始儒学的自然延伸,而是受到了当时的道教学者陈景元、张伯端老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老学为二程理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区别于一切动物而为之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一切人所普遍具有的共同属性的总和。它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古老的问题,也是宋明理学的重要问题。理学的人性论是作为本体论的推演或论证而存在于各个哲学家思想之中的,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仍然纠缠于性善、性恶的纷争之中,实际上则已突破了这些传统的伦理命题,已经从更深的角度来探讨人性。朱熹的人性论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他通过对人性的二分,讨论性与情、性与心的关系,完整地提出了他的人性论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集中阐释和分析朱熹的人性论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不了解孔子,就不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不知道中国教育的精髓所在。本文将孔子及其知名弟子的教育思想归纳为十大要点,并从素质教育的视角进行述评,揭示了儒家教育思想体系与素质教育教学的联系,为类比地认识和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简论程颐、程颢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大儒程氏二兄弟,不仅继承了儒学的民本传统,而且站在时代的前沿,对其进行了极富价值的时代性转化,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突出强调“民”的历史作用、重视民计民生、提倡尚贤任能、主张刑教兼备等,对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为己之学”,学习的目的是为自己如何做人,即完满成就内在的德性和外在的事业,其方法是反复诵读儒家典籍。清朝理学名臣曾国藩在《家书·教子书》中对其子纪泽、纪鸿等的读书、言行进行严格反复教导的言论,实际上证明了其读经即素质教育的观点,并提出了读经之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陈建林 《双语学习》2007,(11M):99-99
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性论必须区分两个层次:其一是人性的内涵和外延,其二是理想的、先验的人性和现实的、经验的人性,这是澄清人性论之争的关键。颜元《存性编》人性论的主旨是为了倡导尧、舜三事、六府之道,周、孔三物:六德、六行、六艺之学,并批判程朱的气质性恶论。实际上颜元的人性论和程朱的人性论在旨趣上是一致的,其差异就在于混淆了先验与经验的区别。从理想、应该的角度而言,人总是要向善,且要抑恶扬善;但从现实、事实的角度而言,人总是会作恶,而且极易作恶。所以人性要修养,要约束,要建设,不能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发掘朱熹教育思想中的自由因子,来突出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载的“性”论最不易了解,但又是理解其思想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张载“性”论的内涵,“性”的道德实践层次的考查,以及“性”与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如“太虚”、“神”、“命”、“心”的关系的分析,试图对张载“性”论内容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把握,从而揭示出“性”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认识其思想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认为程颢的形而上学立场是形上形下不分,并以此作为心学的标志。牟宗三先生则认为程颢哲学是严守形上学区分的哲学系统。本文认为,这两种解释方式对于程颢哲学来说都不恰当。程颢哲学的形而上学划分是以形/气之别作为基础出发点的,无论是形上形下,都是天道神气的一体运作。因此,气在程颢哲学中并不一定如同朱子哲学中决定地是形下者,而是形上形下区分的给出者。在此立场上,本文澄清了程颢对于张载哲学的批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之善恶差别的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程朱理学从气质之性这样先天性角度来解释。但船山通过对气质之性的批评揭示出人只有一个性即天命之性。此是从当然之人道角度来看,仁义礼作为天命、人之性是人人皆有的。于是,船山主张人之差别只应从能然之人道来说,即从能不能切实做为善去恶功夫的视角来区分人现实生活中的善恶差别。此强调了后天之学、后天之习在形成人之不同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后世中国影响甚大且得到广泛唱和的复古诗学。仿佛就从艺术创造、美学生发的维度为这一名言作了一个触类旁通的大注脚!  相似文献   

16.
杨时上承伊洛之传,下启朱熹之闽学。杨时的理学思想相当丰富。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提出了在静中体验未发的修养方法;在格物方面,他强调"反身而诚",穷天下之理;他认为"天下只有一个理",理是气的主宰者,且阴阳二气的交互运动产生天地万物;他创造性的阐释了"理一分殊"与体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辨析了"天地之性"无不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以及后者向前者转化的途径。杨时理学的主要思想为后来理学的成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包含的内容、教育原则和施教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对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应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从中汲取其思想精华,合理运用教育原则和施教方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己之学”是先秦儒家学习思想的高度概括,对“为己之学”的解读是对先秦儒家为学思想乃至整个儒家为学体系的重要一窥。历来受到儒学研究者的重视。先秦儒家的“为己之学”以人性论为其逻辑起点,通过对学可明德的信仰以及对“内圣”而“外王”的逻辑推演,树立了先秦儒家为学思想的精神价值导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以明确为学之志趣、内省多思之方法以及躬于实践之途径铸造了“为学由己”的为学实践模式,赋予先秦儒家为学思想以实践之可能,从而奠定了整个儒家为学思想体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程颐的人性学说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理的关系、心性情、已发未发等等,其中,“性”与“才”的关系问题是其人性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前的研究认为在程颐的人性学说中,“生之谓性”就是“才”,而断定其人性论是性二元论。其实在程颐的人性理论中,“生之谓性”只不过是“性”的一个侧面,其与“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程颐的哲学只能称为是性一元论或性气二元论。  相似文献   

20.
明代理学家薛瑄提倡"复性",理论依据就是他所继承和发展的孟子"性善论"和张、程、朱的本然之性、气质之性理论。他认为本然之性是纯粹至善的理,气质之性是"兼理气言",是与气质相结合的本然之性,是本然之性的现实体现。性本来"善而无恶",由于"气质之拘"才产生了恶。只有通过"变化气质"之功,才能使人最终去除物欲,实现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