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很多文章主张"烂醉如泥"之"泥"应为一种虫,认为把"烂醉如泥"之"泥"解释为"烂泥"是望文生训(《现代汉语词典》"泥醉":"作烂醉……俱指烂饮而酩酊大醉、瘫作一团之下不醒事态")。初看这些文章,观点确实很新颖,不过,细想总感觉问题很大。笔者查阅了一些大型字典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烂醉如泥":"醉得瘫成一  相似文献   

2.
王洁 《华夏文化》2009,(1):29-30
关于“猞猁狲”一词,不同语文辞书的处理不尽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海》(1999年版)均未列“猞猁狲”词条,前者在训释“猞猁”时也未提及“猞猁狲”,后者在“猞猁”的释义中说。明“别称‘猞猁狲”’。《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汉语大词典》(1992年版)则把“猞猁狲”列为主条目,前者未设“猞猁”词条,后者将“猞猁”设为参见条目,用“(猞猁狲)又称猞猁”将两条目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彭亮 《寻根》2013,(4):15-17
"温故而知新"见于《论语·为政》,又见于《中庸》。历代以来,对"温"字的注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汉代郑玄为代表,他以"温寻"释"温",以为"温故"就是"故学之孰矣,后‘时习之’",也就是现代汉语中"温习""复习"——"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按照这种解释,"温故"其实与"学而时习之"相近。  相似文献   

4.
白族称谓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定义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蕴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白族是一个崇尚礼仪、讲究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民族。对父母儿女、伯叔姑舅等都有详细的称谓语,接人待物都讲究合乎应有的称谓规矩,不能随便“喂喂”地喊。  相似文献   

5.
张泰 《华夏文化》2015,(1):37-38
元曲是元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文艺形式,口语化色彩浓厚,因而,元曲在汉语史研究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口语化程度高,其中不少词语难以索解,甚至出现误解。"马包"与"孛篮"为元曲中所用之词,然专家学者所释之义均有可商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提出浅见,抛砖引玉,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6.
说"碗"     
李佳 《华夏文化》2011,(1):25-26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相似文献   

7.
陈宰 《寻根》2012,(3):134-137
关于李叔同的祖籍,翻开《中国近代史词典》《民国人物大辞典》《文化名人词典》《音乐词典》以及1995年新版《弘一法师年谱》等,均称“浙江平湖人”。然而,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谓“李叔同籍贯应是天津,追溯其原籍应是山西洪洞”云云。  相似文献   

8.
说“Biao”     
采诗 《寻根》2014,(5):107-109
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新增收了“biao”字,甚让我高兴。biao(biao,biao):许多马奔跑的样子。“biao”字,多为人名用字。对于解决21世纪社会难题——同姓名众多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的确是件好事。中国姓名文化,是世界姓名文化史中最发达、最深邃、最丰富而且最辉煌的,陈寅恪与吴宓先生,早在1919年讨论此论题时,就赞赏而肯定过。早在公元前706年,鲁桓公刚刚有了儿子,就特地向懂得取名礼仪的鲁国大夫申编请教如何给儿子取名。申编从容地告诉鲁桓公许多取名的规则与忌讳,其中之一就是“假”的取名方法,即假借万物的名字给孩子取名。  相似文献   

9.
但凡成为文学大家的人,往往靠的并不仅止文字能力和编故事的技巧,他们大多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还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一部大百科全书,也被人称为一部难得的医药学经典著作,据统计,《红楼梦》涉及中药方剂45个,药物127种,几乎包含中医药体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雅学”考     
“雅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小学家中常用的一个词。然而,一般辞书均不把它作为一个“词条”收入.即使像《辞海》、《辞源》之类的大型工具书,也难觅其踪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大词典》才予收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雅学”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肖雅 《世界文化》2010,(2):22-23
<正>在西方电影界,有一个神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科波拉家族,中流砥柱是拍过《教父》系列和《现代启示录》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的父亲是为《教父》系列谱曲的卡迈恩·科波拉,他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以《迷失东京》在好莱坞一鸣惊人,他的侄子是尼古拉斯·凯奇,原名尼古拉斯·科波拉,因为不堪家族重压而改了姓,并以影片《离开拉斯维加斯》获得第六十八届奥  相似文献   

12.
六、七岁初学写字时,便觉得"凸"和"凹"这两个字古哩古怪,但从未深究.30多年后忽然觉得这两个字不仅形象生动,非同一般,而且还寓许多人生哲理于其中.……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2010,(2):I0004-I0004
1980年现代水墨画《黄河》获全国人物画创作优秀奖;1982年现代画《春雨》赴法国展出;1983年现代水墨画《盼》获全国第二届青年艺术展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会通”,我国古代文献最早见诸《周易》,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闽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变通莫大乎四时”,“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力……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相似文献   

15.
杨森 《寻根》2008,(1):96-99
中国北方尤其在西北五省中,民间通常将已婚女子称为“婆姨”,最著名的莫过于陕北的民谣,有一条称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使得“婆姨”一词,大半个中国都不陌生。《汉语大词典》里举例不少,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唱道:“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1943年5月19日)上登载的某村民公约上也有:“婆姨们,多纺线,不买布匹,自织自穿。”20世纪80年代,甘肃农村也有顺口溜叫做:“二亩土地一头牛,婆姨娃娃热炕头。”90年代还出现《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电视剧。同时代的南方报纸上也登载有对妇女通称为“婆姨”的事迹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别集流變論     
小引 三十年前,予与纂《汉语大词典》,日与古书为伍,手不释卷。始知自注之体,古已有之,至赵宋吴正仪淑《事类赋》而极其盛。而效舍人之雕龙,援正仪之注体,则有近世姚茫父华之《论文后编》焉。观其行文简而隶事赅,三覆其诵,不能自己,私心所仪,历久弥笃。既而察四部之流变,究别集之演迹,思欲一叙其颠末。适予友陈鸿森教授沉潜二十余年所辑之王鸣盛、  相似文献   

17.
闫德胜 《寻根》2014,(6):132-133
近几年我们修纂本支家谱时,查考了古今20余种文献资料而得出结论:闫和阎是同一个姓,应该统一简写作闫。辽宁抚顺《阎氏家族族谱》第123页指出:"闫同阎,俗用。""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闫姓和阎姓人家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闫姓最早的起源,参见阎姓的起源。"鞍山《中华阎氏通谱》(5)第5页说道:"阎、闫源于姬姓。"《康熙字典》:"闫同阎,俗用。"该二字的简体字分别为闫和阎。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央视所拥有的顶端媒体的话语资源,使于丹讲《论语》这样一个本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书心得,演化成了官方文本,演化成了国家话语样式和国家文本.  相似文献   

19.
赵明 《华夏文化》2012,(1):29-31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龙”是汉民族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而虚构出来的动物形象。《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的出现,一开始往往与水有关,龙在商代是卜问天气晴雨状况的重要事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些报刊信息量大,种类丰富,是研究近代史的宝库。在这些报刊中,《申报》是发行时间最久,影响较大的一份报纸。《申报》原名《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壬申年三月二十三日),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刊行77年,共发行25599号。《申报》不仅记载了创刊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国内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对当时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民俗等都有广泛而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