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简要导入童年,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一个"后花园"。那里有故乡,有亲人.它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它是心灵的柄息地,精神的后花园,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比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大花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二、走进一个园子1.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子的特点.并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说一说。小结:这里有色彩缤纷、翩然飞舞的大蝴蝶,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对萧红研究的深入,《呼兰河传》也被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思想逐渐成熟、阅历日益沉淀的成果,她以一种沉静的、坦然的、从容的姿态描绘着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城,以一种成熟的、悲悯的情怀追忆着慈祥又童心不眠的祖父,怀念着可笑又可怜的有二伯,梦幻着藏着她绚烂纯真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3.
在萧红的创作中,"后花园"这一空间意象随处可见,这一空间意象带给萧红的不仅是童年的快乐,更多的是对"家"的渴望,而"后花园"在地理上的边缘位置也决定了萧红"边缘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4.
论萧红作品的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萧红是从那张照片开始的,齐眉的刘海,清癯的脸颊上,萧红睁着乌黑的大眼睛注视着她周围的一切,那么凝重,那么专注。凭着这份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她跻身于现代杰出小说家之列。正如端木蕻良所评价:“萧红的小说是第一流的,在现当代女作家中,她当占第一把交椅,……他始终认为没有一位女作家超过萧红。”(端木蕻良嘱曹革成先生给马伟业先生的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生她养她让她度过苦涩童年且终生不能忘怀的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留连于破旧的小屋,徜徉在后花园的路上,我似乎看见她踽踽独行的身影,似乎听到她跟祖父…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6.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7.
张枚 《小学语文》2007,(8):41-42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苏教版)都编选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小节。这一小节主要是作者对祖父后花园的回忆,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无限怀念。当然,这一节也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从现代的文学评论来看,孤单的萧红常借曾经的生活摆脱孤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走进祖父的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品味萧红语言的朴实鲜活。再次品读园子的快乐,感受萧红笔下祖父的爱。然后拓展课外阅读,感受萧红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解读教材时,借助现有的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萧红     
《中文自修》2010,(3):F0002-F0002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乳名荣华,学名秀环,后由祖父张维桢改名为逎莹。萧红幼年在祖父的影响下接受文学熏陶,她后来走上写作之路,与此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从年龄入手,建构萧红形象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欣赏一座园子,一座八九十年前我国东北呼兰河边的园子。园子里有两个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生齐读)这里的"我"是谁呢?生:萧红。师:关于萧红,你有哪些了解?生:萧红是一位女作家。生:萧红的原名叫张乃莹,她31岁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它充分展现了萧红独有的语言特点:文笔诗意,观察细腻,色彩灵动……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萧红用她独有的言语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朴实而唯美的儿童世界。1.精准传神的词语形式。《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用非常自由灵动的词语形式,表达了丰富的言语内容。文章描写了祖父园子中的众多景物,并用"胖圆圆""毛嘟嘟"这类ABB式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胖圆圆"一词,不仅体现了"满身绒毛"的  相似文献   

12.
《我和祖父的园子》摘自萧红的《Ⅱ乎兰河传》,初读之。感觉文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轻松闲适,活泼率性,爽朗纯真。昆虫是可爱的,庄稼是灵动的,种地劳作充满情趣,而祖孙俩的对话又充满了亲情爱意。对于作者来说。这已是一段定格在回忆中的美好画面,因此,笔触越是生动,情感愈加深沉。如何锯味这个“园子”,我下了一番功夫。一、由课题切入。想象“我和祖父的园子”题目中的“园子”意义非同一般。它带给了萧红欢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它承载了祖父和萧红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它是萧红短暂人生中最温馨而甜蜜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因为是写童年生活的文章,所以编排在以"童年"为主题的第二组。文章记叙了萧红幼时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饱含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祖父的无限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蜜蜂、蜻蜓、倭瓜、蝴  相似文献   

14.
<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在听了七位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发现,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  相似文献   

16.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篇章,文章中充满了萧红童年的快乐,以及在园子中的自由。但是,当你读完整本《呼兰河传》时,你却发现,整本书中像《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让人愉快的篇章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关于呼兰河城的回忆都是一种对辛酸生活的描写,而萧红的童年生活实质上也是相当不幸的。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被宠爱、自由和快乐呢?  相似文献   

17.
<正>《祖父的园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趣事。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表达,将浓烈而丰富的感情蕴含在平淡的景物、事件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对园子的热爱、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文本特征出发,明确语文要素的指向和核心,再围绕该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祖父的园子》所在的单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品读萧红“儿童习语式”的语言出发,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直抵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实录(执教:闫学)一、课前导入,从《呼兰河传》中悟情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那就是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对于萧红,同学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还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她的一篇文章——生:《火烧云》。师:是的,《火烧云》跟《祖父的园子》都节选自萧红的同一部长篇小说,你知道是什么吗?生:《呼兰河传》。师:对,就是《呼兰河传》。呼兰河是萧红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一、回顾导入,再进祖父的园子师:上节课和同学们聊了许多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今天我们继续走近作家萧红,走进(指着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师:通过上节课学习第1、2自然段,还记得在童年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吗?板书:活力过渡:课文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景物的,找一找(13小节)?看看在童年萧红的眼睛里,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设计意图】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作者萧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