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艺园式的课堂环境 美国低年级的教室就像一个游艺园。没有成排的课桌,每个学生可以任意坐一个位置,没有正规的上课形式。和中国孩子比较。美国的孩子很愿意说话。课堂上也可以随便说,发言意识很强,无论教师讲什么内容。讲到哪里。学生都可以随意举手打断。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老师却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以指导。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仝睿 《黑河教育》2013,(7):42-42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想说、敢说。如果教师能鼓励孩子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减轻压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发言环境,也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强烈的求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课堂又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学习是一种享受,我们该还孩子一个享受的科学课堂。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什么样的生活!”不错,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一个语文课改实验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呢?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怎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怎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的情感要靠教师传递给学生,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课堂上都必须调整好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宁晓妤 《甘肃教育》2011,(18):37-3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个性张扬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一、语文课堂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见,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毛翔 《南昌教育》2006,(11):16-17
一、关于课堂鼓励式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的学习快乐与否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课堂上给予学生恰如其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把鼓励的分寸,整节课鼓励不断、掌声时起,令人瞠目结舌,这种鼓励失去了意义,鼓盛和肯定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鼓励"择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学校间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主要以学区进行划分。在不考虑私立学校的情况下,根据家庭的居住地,家长可以在本学区内选择任意的公办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就近就读。孩子在哪个学校,相应的经费就分配到哪个学校。通常一个学区内的学校不止一所,各学校教育质量之间难免出现差异。为了促进"落后"的学校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美国鼓励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免费转到其他的公立学校。没有了学生,就意味着没有了办学经费,学校就会破产。美国政府以这种方式来督促学校保持改进的动  相似文献   

8.
吴玲丽 《教书育人》2013,(34):25-26
课堂就像动车,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起往前赶。孩子在课堂上少了身体与思想自由活动的时空。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课堂上有主动提出或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学生有超越教学预设的机会吗?孩子真正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吗?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吗?孩子能得到提升吗?如果答案不够肯定,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的素养就不能真正得到提高。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去繁就简——减少老师过多的引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发现了一个实现教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家长眼里 ,孩子突然跌倒了 ,就得赶紧把孩子扶起来 ,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美国人眼里 ,认为这种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应该让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 ,即使那孩子正在拼命地哭喊 ;或是鼓励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孩子学习画画 ,中国孩子一般是照着画 ,画完后总要问老师或长者“我画得像不像 ?”。在美国就大不一样 ,老师很少给孩子提供现成的模样 ,而是带着孩子到某一个环境中 ,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画的东西。即使是老师有所规定 ,也只是大致地告诉孩子选择哪一类题材 ,并告知孩子可以对指定的题材有所想像 ,有所发挥 ,不必照抄…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很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算大。美国的教育环境的确很宽松,小学生在学校里可玩的内容很多。事实上,学校也鼓励他们有目的、有内容地去“玩”。美国小学没有算术、语文等课程,但学校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想像力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上,学生们比较随便,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对教师“毕恭毕敬”,可以以自己感到舒服的姿势就座。学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插话、提问。学校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较小的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学习。美国学生也有家庭作业,但量不大,…  相似文献   

11.
杨秋瑛 《教师》2014,(28):110-11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个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那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只有把自己想象成是学生中的一员,融入孩子中,孩子的每一个眼神、动作的反馈,都能引起你强烈的注意,在课堂中能积极地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质疑问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使课堂充分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孩子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宽松优越的学习环境,学会尊重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孩子主动乐学爱学的学习意识,让孩子在充满生机活力、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在现代课堂中学有所成,学有所得。激发起课堂的活力,彻底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陈旧教育教学模式,学习的求知欲望十足,从而在课堂中彰显自己的个性,让课堂"飞扬"起来。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应是首选目标。那么怎样让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让孩子感兴趣,让孩子觉得有趣而主动地愿意去学呢?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入课堂、让小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知识环境中去学习,可以减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数学知识相对于语文来说,没有那么多的华丽词藻,也没有太多的声情并茂,这就更需要教师把孩子的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把这些东西带入课堂。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背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语言需要环境。英语学习差别于语、数,难就难在没有环境,学生基本除了课堂以外很少能使用到英语。很多课堂以外接触的多是看到一些英文商标。孩子们真正把英语作为语言来进行口头交流,很多时候就局限于课堂。然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乐于开口便是关键。我们常常抱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Why?"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开口,我们给孩子的语言场景正确吗?创设正确  相似文献   

15.
潘红星 《上海教育》2013,(17):64-64
去美国之前,我对美国的课堂有一个误解: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美国的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想怎样就怎样,吃东西、讲话、随便离开座位都可以。三周的课堂观察下来,我之前的想法早已完全改变。相反,我看到的美国课堂是这样的:学生们非常安静,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前先举手,征得教师的同意再回答,没有轮到自己回答时学生会保持安静,专注地听别人陈述。我所听课的一位英语教师,给了我她所教的英语学科的评分方法。正是这份材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对美国课堂中学生的纪律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份“要求”中,除了一些对本学科的介绍以及如何学习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6.
1.用爱创设对话的氛围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的对话层面里,学生是对话活动的中心,追求的是师生关系的平等。我们应该用期待孩子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应该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把学生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爱,这种爱循乎自然,没有功利。爱在心灵,溢于眼神,融于言语。爱的课堂里充满赏识、期待和鼓励,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和想法进入课堂,在课堂上生成教师没有预见的东西,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灵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生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变得灵动。1.自主探索,激活生成。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乔永强  沈梦溪 《教育》2022,(4):9-10
《学习的革命》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个别化教育是关注个体发展的教育,是基于唤醒学生个性发展信心与主动需求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克服自...  相似文献   

19.
吴玲丽 《教书育人》2013,(12):25-26
课堂就像动车,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一起往前赶。孩子在课堂上少了身体与思想自由活动的时空。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课堂上有主动提出或思考过一个问题吗?学生有超越教学预设的机会吗?孩子真正在表达自己的心声吗?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吗?孩子能得到提升吗?如果答案不够肯定,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在进行素质教育,孩子的素养就不能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其更加灿烂,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阻塞,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的学习打开一个通道。为孩子的发展铺架一道桥梁。在《画家与牧童》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曾因为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表达水平,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积累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说话训练,从而让课堂绽放出点点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