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式家庭主题活动的思想是借鉴瑞吉欧方案实施的。瑞吉欧方案教学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制作主题网络程序,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让幼儿对主题网络中的不同子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方案里幼儿不仅有机会亲自参与活动,而且还可以不断尝试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努力把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技能、技巧运用到方案活动中。就教的角度而言,方案教学强调要以合乎人性的方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哲学活动中,一线老师经常担心自己和儿童的探究活动主题"不是哲学问题"。通过梳理儿童哲学活动中和主题相关的活动现象,发现儿童哲学探究活动主题可以是文本内部的中心主题,也可以是在文本内部抽象出来的话题,但是最重要的必须是原生于儿童的兴趣话题,并且是由儿童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件来论证和推进的主题。儿童哲学主题谈话和一般主题谈话的根本区别在于谈话过程中对思考过程的自觉,主题生成关键在于聚焦原生于儿童的"小哲学问题",而不仅仅是专业哲学家们的"大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可见,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围绕本节课教学主题,向学生提供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有价值的真实素材或情境,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44):165-166
主题活动是指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强调儿童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事物为主,儿童所接触的事物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他们需要的是对事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整体的、生活化的认识。随着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幼儿园主题活动正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被各幼儿园所接受和推崇。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会发掘与整合教育资源,设计活动方案,在实施时还要关注儿童的学习活动情况,调整活动方案,使主题深化,使儿童获得与主题中心内容相联系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同时,要充分调动儿童群体、教师群体、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等多方面资源创设儿童的学习环境,为主题服务。文章以大班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为例,探寻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内容选择、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以后主题活动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通过预设网络的形式,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为基础,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领域目标的延伸,在幼儿通过个别操作和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积极探索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主题活动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而区域活动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棋类特色园,我园幼儿对"棋"情有独钟,"以棋激趣、以棋载德、以棋冶情"正是棋类活动带给幼儿的发展价值精髓。在原创主题课程开展中,我们将棋趣、棋礼、棋品有机融入环境、课程、活动中,随着中班原创主题活动"快乐棋堡"的开展,以"快乐棋堡"为主题的班级主题环境也应运而生。一、聚焦目标,架构网络幼儿园主题课程是围绕主题所进行的所有帮助儿童获得有益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主题网络的架构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也如此,如果课堂教学离开生活,那么教学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薄薄的教科书只是课程的一个支点,每个支点支撑一个主题,而这些主题又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才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就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浅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品德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主题内容来确定活动目标,使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注意强化儿童在活动中实践体验,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模式是以活动为载体,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教  相似文献   

9.
以经验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还是以知识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反映了课程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本文围绕经验与知识探讨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即主题活动的起点在哪里,儿童与主题的关系,主题活动应遵循怎样的生成逻辑。主题活动不是让儿童的经验去适应或匹配知识,而是知识必须适应儿童的经验,因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儿童与主题之间存在一种居先关系,这种居先关系先于知识的获得,而主题的生成只有放在与儿童的关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此同时,儿童与主题之间的秘密性居先关系决定了主题活动的生成逻辑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而是由儿童与主题"周旋"产生的儿童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整个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深刻变革,并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尝试以QQ群聊为介质探索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讨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把握自我,并在其与生活、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儿童与生活”入手,实施活动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品德课程的教学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展示学习内容和信息交流的作用。以往的主题墙主要由教师设计,用简要的语言提示主题过程,辅以幼儿作品或活动时的抓拍图。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我们大胆引入儿童海报,逐渐取代以教师的思路为主的主题墙设计。儿童海报以儿童自身为叙述视角,用儿童自己的图像、符号、绘画及手工作品等表征手段记录并呈现他们对主题活动的认识。随着大班幼儿思维的发展,他们在主题活动中的合作、探究更多,每名幼儿的想法和表现手段也更为丰富。但是,如何通过海报条理清晰地呈现所思所想,却是幼儿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积极引入思维导图,让幼儿在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了解与应用中提高海报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之一,也是与以往思想品德课程的区别之一。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是值得教师探讨和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贴近中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截取一个教学案例的几个片断,来说明体现这一主题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引导儿童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促进儿童有爱心、负责任、有创意地生活,帮助儿童健康、安全、愉快、积极地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为有效仍有困惑。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对于小学品德课而言,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的情感、观察、感觉等直接的感受和领悟,来认知、认识、再现及发现的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是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可以贯穿于各种教学形式。无论是传授式教学还是活动式教学,以至学生或教师的评价,都可以通过教学体验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传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角色,让学生获得体验。在活动式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主题学习、情景学习、自主学习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近似于生活的环境中体验并获得各种知识和能力。二、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学习目标与具体事件相结合,或融于情景,或寓于事件,或融合于快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自主的气氛中进行各种生活体...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耍为出发点,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的主动建构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居法元 《成才之路》2014,(17):22-22
正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激发道德情感,感悟道德情理,引领道德行为,这不仅是儿童心理的需要,也是儿童成才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用心去设计活动,使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儿童的主体参与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品德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活动主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活动则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7.
积木游戏是结构游戏的一种,是指儿童操作积木进行物体造型的活动。在积木游戏中,儿童既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形态,又可以把自己想象的物体具体化,同时,其认知、审美、身体和非智力因素都会相应得到发展。为了让儿童更好地进行积木游戏,体现积木游戏的应有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者开始重视幼儿园主题墙创设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可在实际教学中,主题墙创设还存在着几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振娟 《生活教育》2011,(20):58-59
《品德与生活》课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儿童凭借自己的积淀,走入生  相似文献   

20.
主题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游戏作为集体活动的拓展与补充,已成为目前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活动形式,前者主要是通过某一明确主题来进行相关游戏活动的设计,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接受,而后者则是强调在某一区域内,由儿童自行选择游戏活动进行游戏。这两种游戏活动都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果,激发儿童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