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现状,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或API鉴定系统及K-B法,对1326份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326份合格痰标本分离检出病原菌982株,检出率74.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共540株,占54.9%;革兰氏阳性球菌共196株,占20.0%;真菌共246株,占25.1%.1326份合格痰标本中检出存在混合感染的标本176份,占13.3%.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对氨苄西林耐药力最高,234株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菌89株,占38.0%;5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20株,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7.5%和97.2%,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其次对环丙沙星较敏感.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MRSA57株,占63.3%;75株表皮葡萄球菌检出MRSE42株,占56.0%.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但真菌引起的感染高于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混合菌感染占了一定的比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襄樊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部送检的呼吸道感染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分离出病原菌536株,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对临床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从1327份合格痰液标本中检出53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占66.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占33.96%,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菌株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细菌,且其耐药性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和避免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尤为关键。临床上有呼吸道感染证候的可疑患者,应做痰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避免在临床上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PCR检测方法 ,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编码外膜蛋白P6基因作为靶片段设计引物 ,分别用PCR方法及常规培养法检测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结果 :建立的PCR检测法可以检测 10~ 5 0个流感嗜血杆菌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PCR方法检出 4 2株 (5 3.8% ) ,常规培养方法检出 33株 (4 2 .3% ) ,培养法检测阳性者PCR方法均为阳性。PCR方法较培养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CR方法检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比常规方法更快速 ,更简便 ,更敏感。PCR方法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有可能成为临床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断的一种实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最佳采集痰标本的方法,分析不同方法所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对于不同个体所需注意的事项,引起同行的关注,提高痰标本采集成功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可控式吸痰管采集标本与自然咳痰法采集的标本做对照,一起送微生物科做细菌培养。我们对56例患者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非自身对照法将可控式吸痰管法和诱导采集法采集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控式吸痰管法和自然咳痰法两种方法采集标本,其细菌的阳性检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01)。可控式吸痰管法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诱导采集法,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上危重症患者采集痰标本时不易主动配合时,根据患者是否清醒,可分别采用先进行高压雾化化痰,再用可控式吸痰管采集标本;对非清醒者可直接用可控式吸痰管采集标本,临床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卡他莫拉(布兰汉)菌(Branhamella catarrhalis,BC)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有报道在痰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卡他莫拉菌阳性率达20.97%[1],但由于临床上对卡他莫拉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重视不够,以致在痰培养中发现“口腔正常菌”而未能明确诊断并影响治疗,现将卡他莫拉菌肺炎一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教师。多年来因慢性咽炎而常自服SMZCO。1995年3月15日因发热、咽痛,临床诊断“上感”而以青霉素钠(800万U/d)及病毒唑(0.2g/d)联合静脉滴注4天,体温未回降,并渐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伴右侧胸痛。胸片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检测在小儿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小儿患者,取尿液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结果:102例标本中28例阳性,阳性率为27.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在HCMV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时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试剂盒对33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以及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66株解脲支原体(UU)阳性和0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培养结果为: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27%,女性患者阳性率为23.6%.结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桌市门诊性病就医者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性的现状.方法:采用IST试剂盒对730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730例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386例(52.8%),并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其中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耐药率较低,其次为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支原体是泌尿生殖系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治疗应参考培养及药敏结果,临床应首选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与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2年1至12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在送检标本中主要来源于痰液(80.07%),其次是尿液(8.04%)、脓汁(5.24%)等;其耐药性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也高达49.3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等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均大于60.0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以痰液标本为主,临床上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耐药性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DNA)检测对诊断患儿不明原因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的EB-DNA水平.结果:检测275例患儿咽拭子标本,阳性74例,阳性率26.9%.结论:EB-DNA检测对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1名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尿素酶抗体检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采取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探索出一种更适于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某省级医院2008年至2012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较其他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008年至2012年上呼吸道感染率由2.28%降至1.06%,下呼吸道感染率由2.85%降至1.82%,泌尿道感染率由1.48%降至0.53%;手术部位感染由0.34%上升至1.06%(P〈0.01)。抗生素使用率由44.60%降至22.31%(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由80.23%上升至88.10%(P〈0.01);二联及三联用药构成比显著下降(P〈0.05)。细菌培养率由7.67%上升至60.91%(P〈0.01)。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C-myc蛋白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法检测47例睾丸肿瘤P53、C-myc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发现P53、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7%(21/47)和51.1%(24/47),其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C-myc蛋白阳性表达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C-myc蛋白有助于判断睾丸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芒市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932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做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从932例标本中,检出支原体636例,阳性率为68.2%(636/932),其中解脲脲原体单项感染447例,阳性率48.0%(447/932),人型支原体单项感染8例,阳性率0.9%(8/932),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82例,阳性率19.5%(182/932)。结论:当地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且以解脲脲原体为主,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推荐使用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张家口地区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并与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31株铜绿假单胞菌RAPD分型共有9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基因A型17株,占54.8%。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有6型。结论:基因A型为优势菌株,且为多重耐药,是这一年来张家口地区呼吸遭感染的相关菌株,RAPD分型在医院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退热效果及毒负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发热或伴有身冷乏力、咳嗽咽痛头疼及全身酸痛并能坚持服用中药的中青年患者 15 4例为对象 ,对不同意用中药的 197例投以西药作对比观察。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平均治愈好转时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西药退热来的快、维持时间短、反跳明显 ,负作用大。中药退热稍慢、但疗效稳固、反跳少负作用小 ,可谓中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既经济又实惠、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司帕沙星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4.1~2005.6月于我院治疗的74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用司帕沙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司帕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3.24%,细菌清除率为92.6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结论:司帕沙星是一个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