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创新的前提 学习兴趣是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情境激趣。作文前,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们在“六一”刚过的一次课上。以故事创设了一个“六一”动物运动会的情景,让学生来当运动会的裁判。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地以裁判的身份来评说各位“运动员”的表现。 语言激趣。入情入境的语言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热情。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们让学生写了一篇《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文。我们这样用语言导入:寒冷的大年夜啊,你带走了可怜的小女孩,带走了她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同学们,看看你的金色童年,你在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在代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代数教师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对代数美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在代数教学中如何利用代数学科本身的内在美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我们认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正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是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重要的承载体,学好古诗文对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意义重大。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了较强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会大幅提高。如何培养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感知古诗文文本中的形象美激发兴趣;其次通过品味语言之美进一步培养兴趣;再次是通过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之美提升学习兴趣;最后是注重古诗文的启发学生想象创造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话,通过不同途径感知美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差生,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通过导入时设置悬念、探讨新知中创设各种情境、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精心设置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此外,我还通过揭示数学之美,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非常喜欢阅读,但这仅限于课外的内容;对于语文教材中这些精挑细选来的文章,我们的学生却不愿去读,认为课文没有意思,也不知怎么去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现行教材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因为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大多引不起学生兴趣。二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能不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将阅读活动引入学生的生活,来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以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下面笔者就以小说的阅读为例谈谈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把握美的特征,寓美于课堂教学中,是其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让美凸显呢? 一、巧设问题,感受美 教学中可通过精心构思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知中完成审美过程,形成审美体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可这样设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她为什么这么做?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明确: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与幻想中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而学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的。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和谐互动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陶冶情感的同时,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打破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不拘一格地感受语文美。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习中,老师应做到导之以兴,授之以趣,通过对数学的美的感受,生活中数学的运用,以及老师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进而达到对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以“美”为核心的一门学科,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以及情感的美,如何通过美育来促进德育、智育的协同发展,一直是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探索的问题.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出台,有必要对现有音乐教育理念进行反思,面对课改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我们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它、改善它,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科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1.开展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游戏活动就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喜爱  相似文献   

14.
李小柱 《考试周刊》2011,(25):230-230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可以表现美、创造美,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以兴趣为指向完成音乐教学。鉴于此,本文对"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中学生对数学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逻辑的推理中充分感受美。文章就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习兴趣,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极为感人的童话,成功塑造了小女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文章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作者主要对小女孩大拖鞋、金黄色头发和当时恶劣环境进行描写,旨在揭露当时不公平的腐朽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赖荣明 《小学语文》2010,(11):41-43
【设计理念与思路】 《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美、意境美、层次清,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意境”之美,本着“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原则,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读,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内容的意境美。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胡月明 《化学教与学》2011,(2):17-17,32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本人以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通过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原电池教学中的运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有意识的揭示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是中学数学课实施美育的含义。 美育是形象化的教育,它是通过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尤其在几何学中,感性的美与理性的美并存,对于理性的美若能赋之于形象则较能被学生所把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形象性,采用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意会其内在本质,并得到情感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罗海兵 《考试周刊》2011,(93):60-6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文章认为,教学中可通过融洽师生关系,展示数学内在美,介绍数学史和数学的实用性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