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球时代到来之后,运动员更加注重击球的主动性和衔接质量,但防守始终是乒乓球实战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尤其当“反手拧拉”逐渐代替很多接发球手段后,适当变换接球方法也能对对方进行干扰。本组拆招解式,我们将为大家带来3组不同的防守套路,第一组是两名右手运动员的图解,其中斯米尔诺夫在二、四板衔接中就采用了主动劈长后再防守的技战术组合。  相似文献   

2.
接发球后的第四、六板进攻 先让对方起板的后发制人战术 不来梅世乒赛的团体半决赛,韩国对阵中国香港。同为直板选手的柳承敏与李静成为场上的焦点。组图中,李静发对方反手位短球,柳承敏接发球时似乎准备摆短,但是他在击球的瞬间劈长至对方的正手位底线,迫使李静被动地拉一板高吊。  相似文献   

3.
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套以“快”制敌的二四板衔接套路——生胶快搓后直板横拉弧圈球。之所以突出以“快”见长,主要是因为这两板球都需要快预判,在击球时都需要快出手,两板之间还需要快还原,尽可能打出生胶击球的灵动性与反胶横拉的主动性。本组示范套路是两板在左半台的击球组合,生胶快搓是由反手完成的,在实战中,这板球完全可以在右半台使用正手完成,毕竟用生胶接发球是具有一些“不吃转”的先天优势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理统计与分析等方法,对当前常用的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实力评估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并以乒乓球技战术发展 现状和近两年重大比赛的数据统计分析为理论依据指出:单打比赛中,前四板的争夺依然是比赛的重点,发球抢攻仍是主要得分手段;单打比赛中 五、六板的使用率较高,三、五板和四、六板的衔接是仅次于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的重要得分段,这两板球也是比赛中攻防转换的关键点;男子发球 抢攻段和第五板的使用率稍高于女子,但六板后相持段的使用率女子明显高于男子;对技战术实力进行评估时,五、六板的使用和得失分要结合发 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来进行分析。在以上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双系五段分析”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标准。该评价体系依据当前乒乓球比赛特点对其 竞技能力统计指标重新进行划分,并按照男女差异对其统一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设定,同时提出乒乓球比赛竞技能力“个体评价标准”这个新概念。 分析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并举例说明用“个体评价标准”对运动员技战术能力运用的合理性与否进行分析能有效避免归因不全和错误归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篇我们通过两名年轻运动员的技术图解,为大家呈现他们在比赛中面对意外来球时做出的二次反应。随着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有了“接发球进攻一体化”的概念,意思就是在接发球创攻后,后面的衔接和接发球要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分析乒乓球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接发球战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乒乓球“3段分析”等方法对马龙、樊振东、许昕在决赛中接发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得出,接发球线路上以中路为主,落点上以底线长球为主,近网短球为辅。接发球进攻技术上以反手拧拉为主,控制技术以摆短为主,第4板接发球进攻技术以正手、侧身拉、冲为主,控制技术以正反手贴、档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期名将赏析为大家带来几组利用“穿直线”的落点战术在比赛中强势得分的实例。一条简单的直线,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手中能够非常灵活地运用出来,发挥其最大的威胁,而且也能把线路的观赏性充分展现出来,让比赛更具味道和活力。 及时捕捉对手的移动方向 樊振东在发球时抓住了马龙站位太近的机会,发了一个半出台球顶住了对方的位置。马龙感觉到了自己没有调整好位置,所以在接发球时也采取了相应的变化去制约樊振东,他在击球瞬间并没有过多加力,而是通过控制先保证回球上台,随后又通过调节板形,晃了一板樊振东的正手位。尽管回球偏高,但这板接发球还是让樊振东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一、四人接发球的由来和作用在五人接发球插上组织进攻的实战中发现几个问题:第一,后排插上队员的移动距离长,特别是从5号位插上,一传质量稍差时,不易接应组成有效的进攻战术配合。尤其一传垫到4号位时,插上队员常常来不及接应。第二,在3号位准备打平快球的队员,接发球时,离网远不便上快球;离网近又不便接发球。常常影响3号位平快球的组成率,因而也降低了战术的质量。第三,某些队员有在3号位打平快球的专长,或在2、4号位进攻的特点。但接发球进攻时往往换不到能发挥特长的进攻位置上去,要在第一次进攻之后才能换过去,特别是善扣4号位的主攻手在2号位时更难换位。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四人接发球的方法,比较有效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四人接发球的几种基本站位图: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4,(8):82-83
晃挑是马龙在实战中经常使用的接发球技术,其特点就是突然、巧妙、攻击力强,但同为国家队的队友,大家对马龙很熟悉,所以对他的晃挑也经常有所防范。本组图中,马龙在正手位晃挑樊振东的正手大角度,樊振东迅速移位上步反拉,马龙快速后撤紧跟着又完成了一板高质量的快带,整个回合如电光火石般的强强碰撞,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0.
排球比赛中,一传接发球是组织进攻的开始,一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二传的质量和进攻战术的组织,而一传接发球多采用垫球技术。我们在比赛中发现学生对垫球技术掌握的比较粗糙,接发球判断能力较差、脚步移动缓慢、用力不协调,比赛精力不集中,这就直接影响了一传的质量,从而使整个进攻战术难以组织。本文就此对一传接发球的技术、接球心理、预判能力、全身协调能力以及脚步移动技术作一分析论述,以期在教学中引起重视,从而提高一传教学质量,使大中专学校基层比赛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宋良  宋志鹏 《乒乓世界》2012,(11):120-121
在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往往被视作比较被动的环节。即使在采取无遮挡发球规则后,接发球的一方仍然有如覆薄冰的感觉。是后发先至还是先机尽失;是以静制动还是受制于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二、四板衔接严谨与否。本文就发球的每个环节通过科研手段对国内外高水平技术的分析研究,得出一套提高接发球技术质量的分析结果,以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接发球质量与二、四板衔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先压对方中路再压对方两个大角,这是十分有效的战术套路。无论是接发球环节还是后续的相持中,“压中间、打两边”是常用的线路变化方式。通常,我们压对方中路的目的是为了扰乱对方的跑动——如果对方强行进攻,则必须快速移动,一旦跑位不够精准,身体重心势必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这就为我方下一板调动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3.
在上期杂志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有关高抛发球的作用和技巧。在实战过程中,由于高抛发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发球方可以在球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手的准备动作来改变出球效果,所以很容易打乱对方的接发球节奏。因此,利用高抛发球衔接第三板抢攻是一套针对性很强、效果很实在的技战术套路。  相似文献   

14.
本篇我们为大家介绍一套在业余实战中比较“高级”的套路,即横板反胶选手在正手发完侧下旋球后利用反手抢拉直线的战术。之所以称为“高级”,是因为在业余选手中,发球后采用反手抢拉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更愿意侧开位置用正手上手;而抢拉线路为直线的情况就更为稀少,在实战中也能更加出乎对手的意料。所以从技战术的角度来讲,这个套路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是先发制人的第一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正常战术的运用、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至比赛的胜负。因此,要加强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并采用模拟训练,对运动员的薄弱环节,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发球与接发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周志 《体育教学》2005,(5):53-53
在中学生篮球队训练中距离投篮练习时,以往多是以单一的定点投篮为主,忽略了投篮队员的移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时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队员跑动太少,有的就是站在原地等球,不注意移动,更不贴近实战。为了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达到实战效果,我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一种较好的结合实战的投篮练习方法——移动投篮“五星”法。  相似文献   

17.
前几次我们讲述了直板选手在与横板选手的对抗中,通过发球抢攻取得胜利的一些套路。从直板打法的技术特点来看,稳、准、狠非常重要,尤其是比赛中前三板的质量。但对于业余爱好者,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则是保证命中率,其次再追求凶狠。在实战中,发球轮相对更容易运用自己的技、战术,那么在接发球轮,如何处理好对方的发球?如何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如何打乱对方的思路和节奏?通常接发球有三个基本依据:第一,我想干什么?第二,我应该干什么?第三、我能干什么?说到第一点,就是让我们在接发球之前要考虑好基本的战术,是想进攻还是想控制;有了初步的想法才能够确定所运用的战术,才知道这个发球应该怎么去接,这就是第二点,我应该干什么;而第三点,  相似文献   

18.
普里莫拉茨接发球抢攻后的四、六板衔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迅猛发展,选手的技战术更加全面、完善和立体化。那种简单的“一板定乾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化、综合、合理的套路及战术组合。人们已将技术、战术、落点、变化、衔接融为一体通盘考虑、设计和训练。接发球后的四、六板衔接和发球抢攻轮的三、五板衔接,已经成为基本乒乓理念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组合所产生的效果日渐为人们所重视,这项运动的前进也由此得到了推动。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几年前就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上述的衔接理论,眼下已成为全世界众多一流高手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9.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4):102-113
1 接发球控制为主,转入防守 在接发球环节采取控制的手段通常是我们的主导意识。由于对方发球的旋转多为侧下旋,而落点又以短球为主,因此起到了控制我方直接进攻的作用。接发球时,为了避免无谓失误以及遏制对方的进攻,我们在搓接和撇接的同时必须注重回球的旋转、速度、落点。根据我们自身的技术特点,我们在接发球时,首先要考虑到后续的战术套路,如何在第4板的衔接中占据有利地位才是我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翔 《乒乓世界》2013,(8):94-97
从本篇开始,我们的“少儿直板教学专题”将转入实战阶段。随着小队员年龄的增长以及各项基本功的日益强化,他们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实战机会。为了让少儿选手更加适应比赛氛围、提高实战能力,教练员在日常练习中就要更加注重于战术套路的教学,以培养运动员的比赛意识和临场思路。本篇起,我们将结合教练员发多球的方式,为大家带来几组实战套路的模拟练习,以期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