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防止官吏徇情营私,曾长期实行一种称之“回避”的制度,即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或原籍任职,有亲族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作官。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西汉一朝与东汉中前期,尚无回避之例。回避之例的出现大约是在东汉末年。《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说:“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就是说,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这是亲族回避的创始。当时,朝廷委任史弼为山阳太守,但是,他因自己的妻子是钜野人(属山阳郡境内),便“以‘三互’自上,转拜平原相”。这种情况,在晋朝也有,如刘宏任荆州都督军事,朝廷要刘的女婿夏侯陟做襄阳太守,因襄阳是荆州的属郡,刘宏便向朝廷说明自己与夏侯陟的亲族关系,于是“乃罢之”。(《陔余丛  相似文献   

2.
古代寓言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但是,古代山林隐逸之士往往能写出优美的诗篇。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总是性爱于山水,不安于庙堂。王维诗中的“空”,不因富于自然美,还有多少艺术的魅力?唐代诗人郑綮说:“诗思在溺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孙光宪《北梦锁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云:“挥笔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剑南诗稿·偶读旧稿有感》)自然山水作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仿佛是诗歌创作的催化剂,是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审美之源。  相似文献   

4.
李由富 《语文知识》2004,(11):11-13
一、地区名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赤壁之战》:“亮兄瑾也,避乱江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遗产,源远流长;中国古人对文体的研究已初具文体学的规模,本文打算对我国古代这份珍贵的文论遗产作些梳理和探讨,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重视。1 “文体”一词,最早见于汉代贾谊的《新书·道术》,语谓:“动有文体谓之礼,反礼为滥.”在这里,“文体”指的是文雅有节的体态。后来王充的《论衡·正说》谈到:“夫经之有篇也,犹有章句也。有章句犹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  相似文献   

6.
送别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人事有浮沉,人生多乖违,往往聚散无常。因此苏轼《水调歌头》词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之慨。而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文人五言诗《旧题〈苏子卿诗〉四首》其四中云:“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相互欢合难以如愿,悲离之情油然而生,别离也就成了人生不得圆满的一大遗憾。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对天性敏感的诗人来说,别离则更易伤情。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芙蕖》一文,用“得”字共有三句: (1)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2)在人则为应得之资矣.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很明显.(2)(3)句中“得”字都是“得到”的意思.“应得之资”意即“应该得到的享受”;“竟不得”则是说“竟然不能得到”. 问题在“则谓非草本不得矣”句,课本注释曰:“等于说,不能说荷花不是草本植物.”此注将“不得”提到“谓非草本”之前翻译,并且将“不得”释为“不能”,殊可商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字学、文献学和中国散文发展史的角度 ,对文章理论观念内涵、外延及其创作实践中所呈现的复杂多变现象加以辨识 :一辨“文”即形色之美 ,“章”即音声之美 ,“文章”为“自然文章”、“政化文章”、“书辞文章”之总称 ;二辨书辞文章的“文”、“笔”、“古文”三种文体观念及体性之别 ,现代散文文体发源于“古文  相似文献   

9.
[考点解说]这一考点涉及内容面广量大,但重点在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①人物称谓:古代的称谓习惯,敬称、谦称等;②记年月日的方法:干支记年、年号记年、干支年号混合记年;③古代官职: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及其任免的有关习惯说法;④科举制度;⑤行政区划地理名称。[强化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生气恃风雷”,“长夜难明赤县天”,“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B.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大约分为三个阶段,即:①州郡时代(秦至南北朝),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道路时代(隋至金),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③行省时代(元至民国),如“中书省”。C.“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中的“北海”指的是渤海湾以北的海;“淮左名都”中的“淮左”指的是淮河东面一带。  相似文献   

10.
冠礼属于古代“五礼”(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中的嘉礼。《仪礼》中专门列有《士冠礼》一篇。何谓“冠礼”?《仪礼本义·士冠礼》下引高紫超云:“加冠于首曰冠。冠者,成人之始,圣人重之,故特定为冠礼。”在谈冠礼之前,下面先谈谈冠的问题。《说文》释“冠”云:“(?)也。所以(?)发,弁冕之总名也。从冖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徐锴曰:“取其在首,故从元。”所以,冠又称“元服”。《汉书·昭帝纪》“帝加元服”可为之证。“寸”篆文作“(?)”,《说文》释曰:“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又”即右手也,“寸”为指示。因此从文字学的角度看,“冠”乃是一个会意字,以示人手持冠加于头也,此当为其本义。故段玉载所谓“冠有法制,从寸”,其实只是  相似文献   

11.
楼向红 《文教资料》2005,(36):83-84
胡适撰文指出:中国人总是生活在子虚乌有的歌舞升平和福禄梦幻之中,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只有乐观主义,没有悲观主义,只有喜剧,没有悲剧。而笔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君王思想导致了文化的悲剧意识。“发乎情,止乎礼”。在这样的“天理下”,知识分子只能用佛教的“空灵”来超脱, 用山水来寄情,用春秋来咏叹,然后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先天下之忧而  相似文献   

12.
一、虚静由哲学向美学、文艺心理学的嬗变最早提出“虚静”这一概念的是老子。他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老子认为,宇宙的本体就是“道”,它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的本原;同时,“道”又是认识的对象,并且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因此,人们对于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观照都要进入到对其本原“道”的观照。然而在老子看来,“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具有“恍惚”的特征,一般人对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把握起来十分困难(《老子》十四章)。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道”,老子提出了“虚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社会化有三条主要途径或方法:(1)家庭与家族的途径。“圣人教先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之。”(2)学校教育与社会风气的途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3)民族与宗教的途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于1604年对明朝宗室贵族人口增长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在《农政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三十年翻一番的“生人之率”说,“夫谓古民多,后世之民少,必不然也。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增加一倍,自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徐光启的“生人之率”白提出后,一直被后世的学者作为研究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经典文献,今人在著作中也不断引用。徐光启作为一代科学巨人,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这里我又不得不指出,他通过对明代宗室人口研究而提出的“生人之率”是个不正确的结论,因为他忽视了皇室婚姻的特殊性及当时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对人口增长的影响等因素。笔者撰写此文,就是试图纠正徐光启“生人之率”的片面性错误和探讨一夫多妻制对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影响。但由于所掌握资料及个人水平的限制,文章中定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敬请学界前辈和同仁指教。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在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至今仍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 1 有关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研究 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记载了声音的产生机理及其传播与媒质的关系。“生人所以言语吁呼者,气括口喉之中,张歙(xi)其口,故能成言.譬如吹箫笙,箫笙折破,气越不括,手无所弄,则不成音。夫箫笙之管,犹人之口喉也;手弄其孔,犹人之动舌也。”是说人要发声就须“动摇其舌”,箫笙要发声则须“手弄其孔”,对于声的传播要有气。他提出声波犹如水波的见解:“今人操行变气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西方明确“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一种媒质”,是17世纪由玻意耳提出以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16.
先秦1 填空题1)先秦时代,儒家文化的两位大师是春秋晚期的和战国中期的,他们的许多言论被后人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4 )孟子提出了“”说和“”说,这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5 )《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所以忘蹄;言者所以,而忘言。”6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 ,在制作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地图方面 ,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相传 ,黄帝曾与蚩尤发生战争 ,黄帝利用其臣史皇所绘制的物像图 ,将蚩尤擒杀于冀州之野。“史皇作图”记载于《世本·作篇》 ,是中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军事地图。公元前约 2 1 0 0年 ,大禹治水时 ,“禹收九牧之金 ,铸九鼎 ,像九州”。战国时九鼎失传 ,然而在公元前约 35 0年 ,由九鼎像派生出来的《山海经》图却流传下来 ,这是最早的以金属作的地图。1 973年 1 2月在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时 ,发现 3幅“帛地图” :《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内容详实 ,有一定数学基…  相似文献   

18.
韩文虎 《历史学习》2005,(11):13-13
现行人教版统一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中有一些地理名词,教材未做注解,教参也语焉不详。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做一注解,以利于同学们理解教材。1.江东:见于第三章第三节“江南农业的开发”一目。因长江在安徽省境内向东北方向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资…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朝与尧舜禹时期相比,最大不同点是 A.财产私有 B.王位世袭 C.贫富分化 D.使用奴隶〔〕 2.夏桀、商纣、周厉王和秦始皇的相同点是 A.开国君主 B.亡国之君 C.统治残暴 D.死于战争〔〕 3.“安史之乱”与“七国之乱”的相同原因是 A.  相似文献   

20.
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例如:《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襁褓:泛指背负或包裹小儿所用的东西。后来特指未满周岁的小儿。总角:泛指儿童时代。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例如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例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因为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