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这是中国近代以来遭到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单元的内容在历年高考中均有所涉及。有些重点内容反复变换角度考查。考生在复习时。着力把握三条基本线索:1.一对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国共两党推行的两条抗战路线和领导的两个战场:3.抗战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另外,考生可联系有关时事,分析、理解当前的中日关系。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借鉴功能。使中日关系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的指示下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知识链接】历史学科1.三条基本线索。(1)一对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国共两党推行的两条抗战路线和领导的两个战场。(3)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另外,考生可联系有关时事,分析、理解当前的中日关系,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借鉴功能,使中日关系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的引导下不断向前发展。2.四个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背景、经过及意义。(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3)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军抗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认为中国海军整个抗战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以江阴阻塞线为重点的水上封锁线,以策应淞沪作战,拱卫京畿南京;第二阶段采取要塞战和阻塞战配合使用的战略,重点保护武汉;第三阶段以水雷战为中心,扼守川鄂水道,保卫陪都重庆。  相似文献   

4.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武汉保卫战结束,是中国八年抗战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执行了一条较为积极“努力的”抗日路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环境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正义性。抗战中后期,由于国民党抗日路线的逆转,这种全面性和正义性也随之发生质变。  相似文献   

5.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进一步识别和把握应用文的通用格式相操作要点;二是了解“计划”、“简报”、“合同”与“报告”的不同之处;三是应用文的应用用语的基本特征。教学的重难点是:格式操作和用语操作。为此,教学本单元应与上单元联系起来,采取比较的方法,从比较中见同见异,掌握“两个操作”的要领。 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为“格式比较”(2课时)、“用语比较”(1课时)和“单元训练”(1课时)三个阶段。 一、关于“格式比较” 1.标题格式的比较。从报告标题的基本格式引入,具体分析本单元六个标题,着重看其差异。比如,《××公司公共关系部1988年第一季度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7.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重点问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意义.2.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两条不同的抗日指导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4月间);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  相似文献   

8.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重点问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意义.2.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3.两条不同的抗日指导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4月间);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这两个政党的抗日战争出发点与目的是不一致的,因此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抗日战场,即:中国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它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与相应的敌后游击战场.这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都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抗日战场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一开始,“我们共产党人就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或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这样就会胜利;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这样就会失败.我们又指出:战争将是长期的,必然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学习提示本单元讲述了 1949年 10月至 195 6年 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1949年 10月~ 195 2年 12月为第一阶段 ,主要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 195 3年 1月~ 195 6年12月为第二阶段 ,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本单元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年年…  相似文献   

11.
课本上册第 62页“练习题”2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活动。”实际上前面着重介绍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具体的维新活动只讲了“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创办《万国公报》三项 ,康梁更重要的“维新活动”在下节而未在本节叙述。在此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 ,显然是超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 ,课本下册第 3 4页“请用史实说明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哪一条是正确的 ?为什么 ?”一题 ,同样也超前了。《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题”超出范围@陈秀凤$山东省高密四中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抗御外来侵略的胜利.研究中国抗战胜利的经验,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之外,还有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建立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一部分地主阶级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13.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到1938年10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丧师失地,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之手.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积极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和数起军事摩擦,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军事上,把军队撤到西南和西北,消极抗战,避战观战.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使日军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从东北——北平——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经济上,四大家族掠夺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战争的组织和领导。关于战争领导权问题,史学界人士众说纷坛。笔认为,抗日战争名义上是国民党领导,实际上是国共两党独立领导各自的力量合作抗日的。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存在教两个政权,两个军队,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国民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决定因素。这种说法比较客观,也较符合史事。  相似文献   

15.
1.认真分析教材。 (1)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求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第二部分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16.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一个穷国、弱国,能够战胜一个法西斯强国,其原因是:第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正确抗战路线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者,抗战期间,国内外形势变化万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敌我友三方面的斗争异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义反对右倾投降主义.民族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号召各党派、各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广泛联合起来,实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并提出以人民游击战争所支持的特久战  相似文献   

17.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这里有一个一直让我困惑的问题:当时齐国剑拔弩张,鲁国的形势千钧一发,庄公和曹刿此时最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即如何退敌,而曹刿却在大敌当前之时与庄公讨论"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如果鲁国此  相似文献   

18.
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道路,是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的与国共两党不同的政治路线。中间路线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目前中国现代史专著或有关论文中有两个提法:一是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二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形成的。这两个提法有待论证。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看法。中间路线的提倡者往往把中间力量作为社会基础。而中间力量这个词本身比较模糊和笼统。广义上说,凡居于国共两党势力之间的都可称为中间力量。但在民主革命时期,随着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以及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中间力量的外延是在伸缩变化的。中国现代史书籍经常可以看到中间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国共两党对敌后抗战的重视程度,抗战路线的制定以及抗日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历史史料,论证剖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失败,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前,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使抗战的战线不断延长,战区不断扩大,这就造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力越来越分散,兵源不足。在这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被迫停止战略进攻使战争进入敌我双方的战略相持阶段。然而相持并不意味着战争休止,它是在战争中出现,又必然在战斗中才能相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