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项选择 1.《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汉编户农民负担重,生产积极性下降 B.春秋后期诸侯们争霸,上地疆界遭破坏 C.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西周井田制瓦解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产生力发展 (D)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1.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战国时期战争最主要的特点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掠夺土地和人口C.属于争霸战争D.由封建兼并战争演变为统一战争2.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隋朝代北周B.结束分裂重新统一C.创建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D.大力弘扬佛教3.从根本上讲元朝能统一中国并能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行省制度的推行B.接受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意识形态C.实施民族分化D.军事实力强大4.北宋的统一与汉唐不能相比,其原因是A.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几个民族政权存在B.民族融合的程度不能与汉唐相提并论C.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古代史 1.井田制和分封制 训练1.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 C.土地不得买卖 D.耕种者要交纳地租  相似文献   

4.
一、单项选择题:1.传说中的燧人氏“钻燧取火”应距今约()A.20万年前 B.18000年前.C.6000年前 D 4000年前,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井田制瓦解 B.诸侯争霸频繁C.社会发生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3.下列农作物引进我国种植的先后顺序是:( ) ①玉米②占城稻③胡椒④葡萄A.(2)(3)(1)(4) B(3)(2)(4)(1)C.(4)(3)(2)(1) D.(4)(2)(1)(3)4至今不少国家称中国为“China”是因为().A.秦汉文明在世界影响深远B.汉代丝绸的流传  相似文献   

5.
注意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 0分 ,答卷时间 10 0分钟。选择题部分 (共 60分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分 )土地制度的变迁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 1~ 5题。1.从西周“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 ,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A .对自然的认识提高  B .封建王权强化C .土地所有制变化   D .国家政权更替2 .春秋时期公田转化为私田的根本原因是A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 .奴隶的反抗C .周天子势力衰微   D .诸侯争霸3.史载春秋战国时期 :“公作则迟 ,有所匿其力也 …  相似文献   

6.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分析】学生易错选 D。随着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但分封制在历史上并没有从此消失,刘邦、项羽、明太祖都曾经推行过分封制。  相似文献   

7.
1.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纽带是A.王位与权力B.土地与义务C.贡赋与工具D.工具与奴隶[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分封制与井田制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要弄清楚两者实际是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它们的通俗的解释就是诸侯得到土地 ,但只有使用权 ,所有权属于周王 ,诸侯驱使奴隶集体劳动  相似文献   

8.
周道贵 《新高考》2006,(9):42-46
本卷分为第工卷(选择题共69分)和第11卷(非选择题共81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分。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1.认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出现的理由是() A.国家机器的建立B.财富分配不均C.“天下为家”局面出现D.奴隶主剥削奴隶2.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进一步增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C.分封制渐趋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春秋争霸战争【概念解析】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更加衰弱,早已失却统治中心的地位。随着生产力和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诸侯国家的经济力量增强了。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掠夺更多的劳动成果,为了取得诸侯国家间的领导地位,它们展开了长期的频繁的争霸战争...  相似文献   

10.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概述。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周天子的私有制②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D.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完善3.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  相似文献   

11.
【例1】《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的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讲评】此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要求回答?..  相似文献   

12.
1.下列古代典籍的引文中,最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D.“富者田连吁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 A.封建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建立封建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纷争,就其实质而言是指 A.周王室势力一落千丈,王徽之地只剩下洛阳周围 二百来里 B.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称霸中原和吴越在南 方争霸向战国七雄转变 C.华夏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逐渐融合 D.我国由奴隶制时代向封建制时代的过渡4.吴起在…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A.河南登封B.河南郑州C.陕西西安D.河南安阳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3.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A.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B.形成自己固定的历法系统C《.墨经》光学八条D.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4.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其中没有历史错误的是A.房间里烧着煤…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下列关于半坡氏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原始农业已有发展C.土地、房屋、牲畜为公有D.妇女掌握统治权力()2.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直接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C.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运动D.私田的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  相似文献   

15.
1.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2.战国时期变法的实质是()A.法家与儒家之间的斗争B.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C.军功地主与贵族地主的斗争D.新旧土地制度的斗争3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采用钻孔技术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春秋无义战”的说法具有片面性,是因为这种认识没有看到()A.争霸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痛苦B.促进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C.争霸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1.开辟新航路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有①地圆学说的确立②指南针的应用③较准确地绘制地图的技术④大型海船的建造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在文艺复兴中,许多杰出画家都创作了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但人们却认为这些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其原因在于他们的这类作品是A.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抬高人的形象B.揭露了神的虚伪和教会腐朽C.讽刺了教士虚伪和信教者的无知D.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3.英国在18世纪的殖民争霸战争中最终打败了法国,这实质上反映了A.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B.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C.先进制…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新兴地主  相似文献   

19.
1.春秋时期的齐国、鲁国和战国时期的许多诸侯国都承认土地私有,根本原因在于A.地主阶级迫切要求成为统治者B.奴隶已缺乏劳动兴趣C.统治者为增加赋税D.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①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②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③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指春秋时期一项水利工程兴建所产生的效果。这一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六辅渠D.白渠3.以下事件,与井田制的瓦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西周的衰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