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内容认知  “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财政与税收可以说是一个政权或朝代兴衰的晴雨表 ,能比较突出地反映治国方针 :是否采取措施发展经济 ;是否实行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 ;是否能保持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等。如果不顾经济状况 ,不顾人民负担强行征税 ,必然加重人民负担 ,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导致统治危机和社会的动乱。近几年高考考查中政治方面的内容在逐渐减少 ,经济和文化的内容上升的趋势明显 ,经济应该是我们备考复习的一个重点。封建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等一直是古代经济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历史时间长、包括的内容多,教师要讲好,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史主要以王朝更迭体现历史发展的进程,在复习时,我以朝代为主要线索,编成中国历史朝代歌: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与意志的重要手段,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段。观念(亦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主要指儒家经学)以及规范(主要指封建礼教和封建纲常)是其最重要的内容要素,它们在相互作用和联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根据不同要素在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的层次地位和主次关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为观念主导型、知识主导型以及规范主导型等三种不同的结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历史变迁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交织的历史过程,政权更迭、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文化转变是最重要的动因之源。建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要坚持时代性、科学性、整体性的发展思路,更要始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
禅让与世袭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权传承的主要形式。世袭制对原始禅让的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建立在亲亲原则基础上的世袭制,由于摒弃尚贤原则,使封建王朝的发展缺乏持久的智力支持与保证,成为中国封建时代自身无法解决的政权频繁更迭的深层原因。王莽禅汉,复活了禅让制度,创立了王权专制制度下政权更迭的禅让新制,让尚贤原则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禅让为集权制世袭王朝开辟道路,集权制世袭王朝借助禅让除旧布新而获得不断的存续。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期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农业为本,土地制度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计民生的安危、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农民起义的此起彼状,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等一系列问题都有着直接联系。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试论古代中国的核心三角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呈三角分布,六大古都分别位于大、小两个叠压在一起的三角区的六个顶点。无论是统一王朝,还是割据政权,政治统治中心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六个都城之间来回移动的。六大古都构成六个巨大的政治支点,支撑着古代帝国大厦。中国的独特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矛盾运动是核心三角区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担负着传承历史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与科研意识以及服务社会三大任务。其中传承历史知识是基础,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是核心,服务社会则是终极目的。思维创新最终以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反作用于社会,进而间接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气候变迁作了一个大致的勾勒,并就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自然灾害、两次人口大迁徙、南北经济文化发展、社会治乱以及王朝兴衰嬗变等作了扼要论述,藉此说明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贯彻始终的、主要的民族政策,它兴起于夏商周,发展成熟于汉唐宋,衰落质变于元明清。夏商周以要服荒服为内容的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起,既是对原始习惯法中关于部落结盟与血族复仇等规定的扬弃,也适应了夏商周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相对弱小、周边民族仍处于较封闭的部落状态、民族或部落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稀疏的现实。与先秦停留于理念上的要服荒服羁縻政策相比,秦汉隋唐属国制与羁縻州制,则使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有了机构与制度的保证;这一标志着民族羁縻政策渐趋成熟的属国制与羁縻府州制,适应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地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现实。元明清时期,北方强大游牧民族两度南下并与内地汉族统治阶级建立政权,导致了内地封建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增强及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大大削弱,它要求元明清统治阶级对民族羁縻统治政策作大幅度的调整与变更。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合理内核不仅被我国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吸收、发展与完善,其政策变迁依随时势的客观规律也给我们当前及今后制定民族政策以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按照历史的分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分为夏商周文化、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和明清文化。每个时期的文化基本包括科技、思想、教育、文学、艺术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知识 ,其中科技、思想、教育是重点内容。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和体验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 (成就 ) ;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根源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特征及走向 ,分析其原因及影响。主题知识概要 :古代各个历史阶段 ,不同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11.
民生建设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民生政策在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时,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意义。从对民生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惠"是古代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特征,这也是维护"君本"和"民本"之间主从关系的真实写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民生建设主要集中于救荒、养老和扶贫三个方面,从中折射出民生政策在处理国家与社会、道德与欲望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积极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专题主要有中国历代中央集权制度、重要的典章制度、改革和变法、历代治乱兴衰、农民起义和战争等内容。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点:(1)要把握中国古代各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形成、发展、巩固、完善、高度强化到衰落的过程。(2)掌握古代史上重要典章制度的发展沿革以及内在联系。(3)了解中国古代重要改革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作用。(4)了解历代治乱兴衰,全面掌握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肯定历史人物,要以其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发展到嘉庆年间,清朝初建时曾经风起云涌的抗清斗争,以及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泯没殆尽,代之而兴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王朝的盛衰之变特别是民生困难、吏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而日渐加剧,实行了百余年的文字狱政策最终走入了历史。这一文化政策的转变,对清后期经世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专题指导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还包括中国古代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等基本知识。 传说约4000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构成了以后华夏族(汉族前身)的主干成分。以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要充分注意有关民族史的内容,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分布范围、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它们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复习时可采用空间方位与性质归类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东北、北、西北、西南、东南几个方位掌握边疆的民族分布和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发和管辖。然后,再按性质归类掌握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和战关系。 论从史出。没有牢固的史实,就无法阐述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试述中国古代私学类型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述中国古代私学类型的历史演变吴霓私学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自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它也不断地发展着。虽然它没有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之内,但历代的文教政策、社会经济状况、整个社会文化学术空气的状况、以及官学的发展状况、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家族世袭王朝是建立在农本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中枢,它通过维持农本经济的不变而守护着王朝政权.但由于王朝公共职能不可避免的向失效方向演变与国家对有效中枢的需求形成的否定性机制使个别家族政权必然有一个时限.王朝的更替及周期性现象反映出的实质是农本经济及其社会结构的保持性.  相似文献   

17.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其中各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应视为重点内容,而各时期的赋税制度则为难点所在。 关于农业生产问题,要加深对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其一,许多王朝统治者都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如西汉初、东汉、唐初、明初等),这是农民战争的结果,它迫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从而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历次农民起义的最重要的作用所在。其二,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步繁荣。明代中后期的生产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三,如何评价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比如商鞅变法中就强调重农抑商,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主张“工商皆本”,孰是孰非?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将其主张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如此,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和思想创新基地,中国古代书院长期受着封建王朝的控制和利用。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书院文化改造民众精神面貌、顺应王朝需求创设社会主流意识、建立舆论阵地介入国家政治斗争等方式,中国古代书院对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民间习俗、时事政治和教育行政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在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行政管理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人口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历史上,造成人口损耗或者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也可分为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两大类。 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变化而规定的。在封建社会里,生产力的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农民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导致的争权夺利的内战等,诸如此类,都直接制约着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原因的具体表现。社会原因是导致人口损耗或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本主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及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济结构 ,特别是各历史时期农工商业关系 ;经济格局 ,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 ;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主题知识概要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产生并发展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春秋战国基本特征 :生产力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