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必修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教材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中,列强攫取的特权主要有:1.领事裁判权;2.协定关税;3.片面最惠国待遇;4.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运权;5.租界;6.租借地和势力范围;7.驻军权。在这些特权中,并未出现“治外法权”这一概念。那么文中所说的“治外法权”该如何理解?是否等同于“领事裁判权”呢?中国最早同意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见于1843年10月《…  相似文献   

2.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虽然消极抗日,但对美英等国的外交却取得了重要成果———废除“治外法权”。近代中国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对外一贯奉行妥协投降政策,蒋介石国民政府也不例外,何以在抗战相持阶段能废除美英等国在华的一些特权呢?1940—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野心急剧膨胀,太平洋风云紧急。为了确保美国在亚太的利益,美国启动了旨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外交程序并取得了英国同意。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了领事裁判权制度.领事裁判权在西方列强所掠取的各种权益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保障列强各种特权的基础.在意识到领事裁判权的危害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制度一直是近代中国废约运动的中心内容.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南京政府在民间废约运动的推动下,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自巴黎和会到太平洋战争,终于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要真正成为独立强国,还须长期的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4.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较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从而出现了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热潮。此后,虽然资产阶  相似文献   

5.
近代学者对于治外法权还是领事裁判权早已存在争执,大多主张英美学者以词义的近似为缘由混淆两词关系进而蒙蔽国人,以治外法权之名行领事裁判权之实。本文以词语所载解释文本以及条约文本等载体、词语由日到中的转借以及词语论争所处语境、国情为视角,重新审视民国以来学者对此所引发的论争,认为两概念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牵连,实则都可涵盖在治外法权这一论断之下。  相似文献   

6.
7.
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讲到:“1943年初,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对此,学生有两点难以弄清:何谓“治外法权”?英美等国为何要放弃“治外法权”?本文就此作一说明。所谓治外法权,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正当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其功绩巨大,但结果却失败了,究其原因,教材归纳为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确实如此,但对其局限性的表现,教材却没有具体叙述。本文试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误来具体分析其局限性的表现,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9.
10.
11.
据学研究,在中国,“革命”一词,最早出说现在周代的《易经》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是指商汤王灭夏,周武王灭商的政治变动。  相似文献   

12.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围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相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19世纪末开始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两大革命任务。从世界历史的一般规律来看,这两大任务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 ,都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 ,对中国近代历史都曾起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二人共事十余年 ,交情甚厚 ,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 ,湘军攻克天京 ,二人割袍断义 ,再无书信往来 ,世人为之惋惜 ,亦多为之隐讳 ,正史甚至二人的年谱中 ,都从未提及。近来偶翻野史 ,见清末李伯元所著《南亭笔记》中对二人绝交经过有所记述。为证野史 ,笔者翻阅了曾左二人的全集、年谱、传记 ,对其中原委略作勾勒 ,探其究竟 ,以飨读者。曾左二人都为湖南同乡 ,自从咸丰二年 ,曾国藩丁母忧在湖南原籍举办湘军 ,便和左宗…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习》2003年第11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刊载了有关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一道试题:明清时期(1840年前)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①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②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③扩大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④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在同一期41页的“有求必应”栏中还刊载了河南一所高中张帆同学的问题:下列关于明清科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集大成科技著作相继问世B.总体上开始落后于西方C.有些科技成就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D.注意吸取西方科技成就但没有创新答案:B我同意第…  相似文献   

15.
李明赞 《中国考试》2000,(11):49-50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标,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110年的历史中,社会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彻底反帝反封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的史实:“1927年1月5日,武汉群众收回英租界。1月6日,九江人民又英勇地占领了英租界,并请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租界。2月。英国被迫与武汉国民政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称得上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先驱。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场战争,中国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张之洞深感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1886年,他试造浅水兵轮四艘取得成功,还在广州创办了枪弹厂,可以说这是他涉足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1899年,张之洞调…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中国近代史是对学生开展历史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唯物主义史观,筑牢意识形态关,厚植家国情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历史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演变的视角考察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从中研究探讨了学位制度与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留学生和教会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