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清末维新运动中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1895年,梁启超在北京代表广东籍举人向光绪帝上书,并支持康有为“维新”,主张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时期,梁启超负责主持京师大学堂译书事务并参与机要。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创办《新民丛报》,竭力向国人介绍和宣扬西方文化,旨在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的评价问题是近代史研究中有分歧的一个领域。对袁世凯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袁本人的历史形象和地位,而且关乎对清末民初整个历史走向的总体把握。如果重温一下八十多年前活跃于民初政坛的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或许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袁世凯不无裨益。一、梁袁关系说到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不能不考察清末民初梁袁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评价,是随着梁袁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大体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近20年的时期,梁启超经历了由“仇袁”到“和袁”再到“反袁”的变化过程。“仇袁”最早可以追溯到维…  相似文献   

3.
课内检测一、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__》第十四册。梁启超,字______,号________,又号_______。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变法。变法失败后_______(人名)慷慨赴死,留下了"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流血请自嗣同  相似文献   

4.
维新活动开始,洋务大员张之洞与维新领袖康、梁一度关系密切。张之洞结交康、梁有“为我所用”的想法,也有政治投机之意。康、梁虽然希望借助张之洞的影响设学会、办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并扩大维新派的影响,却不愿意牺牲独立的思想主张。结果,张之洞拉拢不成转而压制和破坏维新活动,并最终走向维新派的对立面,而梁启超对张之洞的克制态度也在变法失败后得以宣泄。梁启超与张之洞关系之演变,揭示了彼此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进行选择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刚 《新读写》2009,(7):1-1
梁启超,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当时社会一致公认的写文章高手。20岁时,帮助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写了两部阐发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此后,他先后担任了《时务报》《新民丛报》等报刊的主笔,撰写了不少气势磅礴、文字畅达的佳作,声名远扬,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因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而彪炳史册,变法失败后继续身体力行探讨振兴中国之路。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时  相似文献   

8.
潘喜颜 《政治思想史》2022,(4):30-40+196-197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初则维新变法,继而倾向排满革命,后又回归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多次变化,这些变化与梁启超丰富的侨易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戊戌变法前梁启超曾侨往广州、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确立了维新救国之志,但也有排满革命的想法;在侨日之后,所在地的思想与政治环境及个人的善于追寻新知导致了梁启超思想的变化,由原来主张维新变法变为支持革命共和;1903年梁启超经历美国侨易后,又反对暴力革命。他的政治主张变迁不是由激进变为保守,也不是政治投机,而是从国内侨到日侨再到美侨的丰富侨易经历带来的精神质变后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荆公》①是梁启超撰述人物传记中成功的代表作。王荆公即北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②。梁启超以16万字的篇幅为他立传,详细地叙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实行新法的成效,利弊得失,新;日两派斗争及其变法的失败,不仅取材广泛,史料丰富而翔实,逻辑严谨,充分运用了历史比较,考异等研究方法,而且观点鲜明,论证有理,非常有说服力地为中国历史上这位杰出的改革家辩诬,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北宋仁宗时期,政治愈加腐败,上下输惰,苟且因循;朝廷继承…  相似文献   

10.
刘芹 《语文天地》2009,(10):10-12
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对梁启超来讲.戊戌变法的失败可谓刻骨铭心。从1898年9月26日亡命日本起.他的许多论著都对变法进行了评论.个别论点真是人木三分。到达日本不久.他就写了《戊戌政变记》,就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进步党是民国初年的大党之一。长期以来,它被列为袁世凯的“御用”党而加以指斥,这有失偏颇。笔者认为,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是一个具有政治理想的政党,它与袁世凯“结合”的目的在于对其加以统一,以便实施“监督”和“引导”,导中国政治入法制之正轨。离开此,问题便难以得到完满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利用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上书光绪,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由国子监祭酒盛昱转交翁同騄,恳请代递,遭拒绝,康有为十分沮丧,“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是戊戌政变的关键人物,他在政变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仍有学术讨论的空间。诸多历史细节和袁世凯的种种言行表明,袁在八月初五日请训之前即在北京实施了告密,告密对象极有可能是礼亲王世铎。初五日晚些时候或初六日晨,慈禧给步军统领发出拿人口谕,此时的逮捕名单是个大名单,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和军机四章京在内。谭嗣同于初六日即被捕,初八日被解送到刑部,这个时间与袁世凯在北京实施告密的时间也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学者对梁启超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并对其宣传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在阅读《饮冰室文集》时发现,梁启超对中国经济问题也颇有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这与当时国内局势以及梁启超曾担任袁世凯政府的币制局总裁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学识渊博。1895年春赴京会试期间,他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向清王朝联名请愿,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他在北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他向光绪帝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和康有为等实施变法主张,史称"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他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宣传改良主张,同时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与袁世凯关系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严复和袁世凯的关系,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严复和袁世凯交往的二十多年,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坛风云的起伏,严袁之间的友谊和纷争,深刻反映了那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透视出严复的政治追求及其对袁世凯的整体认识。严复倾心袁世凯,既是个人好恶,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7.
请以让人文之花处处盛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思路清晰;②说理深刻;③不少于800字。少年强则国强!110年前,康梁变法的总设计师之一梁启超面对瘦骨嶙峋、病体恹恹的老大帝国,发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吼。90年前,当特利尔的幽灵远涉重洋,登陆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梁袁关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相联系,在戊戌变法时期、民国初年、护国运动时期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时而言和,时而结怨,变化异常,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梁袁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梁启超宪政思想和袁世凯帝制思想的冲突和斗争,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曲折与复杂。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梁启超由拥助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乃是一个思想演进过程.梁袁思想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宪政治与独裁政治的分歧,二是爱国与卖国的分歧.梁氏的战斗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发表,是他高举反袁复辟帝制义旗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史学界对梁启超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杰出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但对他此后历史的评价,却众说纷纭,待别是对他在护国战争中的表现,不少人持否定态度。华中师大历史系董方奎用九章二十五万字的篇幅,对梁启超发动并领导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原因、经过、后果等诸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书中并附有人物注释及大事记述,对研究我国近代思想、政治、军事等诸方面,都有帮助。该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梁启超的专题论著,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