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国军老师的文章提出了一个看似明白、其实又并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现代史学界两个一直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一个是大革命究竟是谁领导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谁是“主体”?另一个是大革命是否失败了?什么叫失败了?谁失败了?由于失败的原因问题要以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为前提,而这两个问题又是学术界迄未统一、一两句话不易说清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讨论的难度。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就这两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运动更科学的称谓应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这是指首次国共合作革命联合战线共同掀起的国民革命斗争,即1924—1927年的革命。这次革命运动在1927年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形成高潮时,由于国民党右派势力———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最后归于失败。关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问题,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总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亲历过首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全过程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认为,其主要教训是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他指出:“在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候,我党领导机关的投降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只从苏俄自身的利益出发,它制订的“党内合作”的政策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为维护国共合作的关系,不惜牺牲中国共产党而扶植蒋介石  相似文献   

4.
192 7年 7月中国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形势进入低潮时期 ,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左”倾情绪 ,因而普遍地认为革命形势不是低潮而是继续高潮。陈独秀则明确认定是处于低潮时期 ,陈独秀的低潮论是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正确估计。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北上期间,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公然分裂国民党,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敦促下转变对国民党右派妥协政策。在国民党"二大"后,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逐渐主导国民党党权。国民党右派为争夺国民党党权,最终发动中山舰事变,谋求军权高于党权。由于苏联使团和鲍罗廷对蒋介石的妥协,国民党左派失去了以党权限制军权的机会。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最终通过中山舰事变取得了国民党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6.
"平静革命"虽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但自由党改革的目标远未实现,并且引发了激进主义为特征的社会失控,自由党在反对声中下野,改革总体告败。究其根源,自由党先天施政基础脆弱,无力实施如此改革;变革社会幅度过大,超乎民众承受限度;政治动员本身存在助长激进主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7.
8.
9.
成语“谦谦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按一般思维理解应是褒义词。可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原指谦虚、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现多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谦谦君子现在竟是贬义词。不禁让人匪夷所思。莫非我们所赞扬的谦恭有礼的君子都是“伪君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前四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然而第五次反“围剿”却以失利而告结束。关于失利的原因,各种版本历史教材着重强调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泛滥和排斥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军事路线所致。但是如果我们将着眼点转到国民党方面来,那么不难看到正是30年代以来国民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促使了蒋介石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强 《现代语文》2009,(8):128-129
2006年开始,一个共同的特征显现在“80后作者”的身上,就是他们纷纷推出所谓“转型”之作,“80后”作者选择转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迫于社会的舆论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压力,在社会的漩涡中一种无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刘强 《现代语文》2009,(10):128-129
2006年开始,一个共同的特征显现在“80后作者”的身上,就是他们纷纷推出所谓“转型”之作,“80后”作者选择转型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迫于社会的舆论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压力,在社会的漩涡中一种无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文非 《学语文》2004,(5):48-48,47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高中试验本第一册)最后一段有“果行,国人皆劝”一句,课本注云:“[果行]果决地这样做。指伐吴。”将“果”理解为果决,实属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史上 ,195 7年有一场“反右派”斗争 ,195 9年有一场“反右倾”斗争。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 ,有些历史教师往往忽略给学生进行必要的阐释 ,造成他们对这两个历史概念的混淆不清。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反右派”和“反右倾”斗争两个历史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对教与学有所裨助。首先 ,发生的背景不同。195 7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国内的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突出表现出来而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能够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一文有“沛公军霸上”一句。与此配套使用的教案及其他有关资料都把此句中的“军”作词类活用解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理由如下:首先看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应用,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字“临时”。也就是说在该词的固定意项里找不到此意,而是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具有了此意。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此句中的“东”有三个意项:①东方②主人役姓。哪一项代入句中都解释不通。只有解释为动词“…  相似文献   

17.
据学研究,在中国,“革命”一词,最早出说现在周代的《易经》中:“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是指商汤王灭夏,周武王灭商的政治变动。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反右派斗争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它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大”的正确路线,成为建国后“左倾”错误形成与发展的起点,我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进程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反思这段历史,总结其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九大以后,国内形势趋于和缓,有些工作开始恢复正常。毛泽东曾表示,“化大“革命”该准备收尾了,并确定九大以后取消中央革小组。但是,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林彪集团正在急于攫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有两件事集中暴露了林彪及其集团的政治野心,一个是发布所谓“林副主席一号命令”,一个是关于设国家主席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