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春晖 《收藏》2014,(10):137-139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号白石翁,居住在今天的江苏苏州。他一生未应科举,居家读书自娱,从事书画创作。他为明四家之首,其绘画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世人争相购求。沈周性格宽厚,有求必应,常常忙于书画应酬。由于存在着这种供需上的关系,当时就有许多沈周名款的假画或是代笔画出现,以牟取利益。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3,(6):154-155
仇氏“抗希斋”以藏瓷著称,但仇焱之先生,对古书画鉴赏也独具天禀。蒙仇氏家族嘱托,北京匡时于2013年春拍在古代书画部分推出“抗希斋遗珍”专题,其中沈周、文嘉、陆洽、项元汴、陈洪绶等17件名家扇画作品,可一窥“抗希斋”昔日之华丽胜景。仇焱之,斋号抗希斋。原籍江苏太仓,生于扬州,系仇英十四世孙。  相似文献   

3.
寻访过云楼     
韦力 《收藏》2012,(9):47-49
苏州过云楼暴得大名的原因不是因为藏书,而毫其藏书画。在晚清和民国初年,过云楼就有“江南第一家”的美称。过云楼的第一代楼主是顾文彬,他是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等职,擅长书法,收藏书画很丰富,在当时就是著名的收藏家,著有《过云楼书画录》。  相似文献   

4.
《收藏》2020,(6)
正黎雄才(1910~2001年)是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精山水画,作品气势雄浑,被称为"黎家山水"。黎雄才的父亲是一名裱画师,兼善金石书画。耳濡目染之下,黎雄才从小就喜欢画画,父亲发现了他的天赋,便挑选出一些家藏册页供他临摹。最初临上官周和沈周,家藏临完后,就挑选客人拿来装裱的作品临摹。1923年,黎雄才进入肇庆中学,师从居廉的学生陈鉴(为高剑父的同窗),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人画,笔墨基础日渐坚实。  相似文献   

5.
潘深亮 《收藏》2009,(1):88-89
清乾隆帝弘历能诗,会画,尤精书法,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存世墨迹仅故宫博物院就藏有2000多幅。而他在古代书画和当时的名家绘画中题跋题诗不下万段,为历代帝王之冠。  相似文献   

6.
古今画家之中,用心绘画者众。而但凡作画便常点缀以垂钓之景的,却较鲜见。明代沈周即其中之最者。在沈周的山水画作中,常以渔钓小景或几笔涂就的小钓舟,点缀于画中的山水之间,可见沈周写诗作画时,都凝结着钓鱼的心境。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州(今苏州)人。是吴派文人画的主流画家,为明朝四大家之一。流传至今的山水长卷《听泉图》是其代表作。从此长卷中截选的  相似文献   

7.
寻访过云楼     
韦力 《收藏》2012,(17):47-49
苏州过云楼暴得大名的原因不是因为藏书,而是其藏书画。在晚清和民国初年,过云楼就有"江南第一家"的美称。过云楼的第一代楼主是顾文彬,他是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等职,擅长书法,收藏书画很丰富,在当时就是著名的收藏家,著有《过云楼书画录》。他晚年购买了古春申君庙址、明代尚书吴宽复园旧址等建筑,将其彻底改建为住宅、花园、义庄和祠堂等。整个建筑占地7000多平方米,而过云楼是整个建筑中的一  相似文献   

8.
王文耀 《收藏》2013,(11):90-92
晚清出现了一个画坛怪杰,擅长书画、金石雕刻,同时他又受戒佛门,为一代禅师,他就是竹禅和尚。竹禅(1824~1900年),俗称王氏,号熹公,清代梁山县仁贤镇(今重庆市梁平县)人。14  相似文献   

9.
王文耀 《收藏》2013,(6):90-92
晚清出现了一个画坛怪杰,擅长书画、金石雕刻,同时他又受戒佛门,为一代禅师,他就是竹禅和尚。竹禅(1824~1900年),俗称王氏,号熹公,清代梁山县仁贤镇(今重庆市梁平县)人。  相似文献   

10.
马起来 《收藏界》2012,(8):79-84
沈周《桐荫乐志图》轴绢本设色纵137厘米横86厘米"钓竿不是功名具,入手都将万事轻。若使手闲心不及,五湖风月负虚名。"这是明代杰出山水画家沈周在他创作的《桐荫乐志图》上的自题诗。咏物抒怀,诗情画意,生动地表达了画家清居闲适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1.
万君超 《收藏》2014,(19):27-31
邓以蛰先生(1892~1973年,字叔存,号钝庵)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画鉴藏家。在他的古书画藏品中,除了高祖邓石如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家族传承外,其他的古书画均为平生节衣缩食购藏,而其中尤以元代书画居多。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鉴藏家,眼光独具,学识超群。已故著名国学大家朱季海先生曾在《朗润园读画记》一文中说过:至于以毕生之好聚于元画,讲求之精,收藏之富,就我平生所见,当推邓叔存为最。”邓先生的收藏品位和考鉴文章告知此道中人:  相似文献   

12.
万君超 《收藏》2014,(10):27-31
邓以蛰先生(1892~1973年,字叔存,号钝庵)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画鉴藏家。在他的古书画藏品中,除了高祖邓石如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家族传承外,其他的古书画均为平生节衣缩食购藏,而其中尤以元代书画居多。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鉴藏家,眼光独具,学识超群。已故著名国学大家朱季海先生曾在《朗润园读画记》一文中说过:至于以毕生之好聚于元画,讲求之精,收藏之富,就我平生所见,当推邓叔存为最。"邓先生的收藏品位和考鉴文章告知此道中人:  相似文献   

13.
吕友者 《收藏》2012,(3):20-25
宋末天下大乱,御府所藏书画通过权臣和宦官之手纷纷流出宫外,如奸相贾似道便堪称"国盗",藏品之富令人咂舌。贾氏败落之后,他的藏品及一些宫廷绘画大量散失于民间,导致元代书画交易逐渐繁盛。加之元初诸帝在幼时就得到汉文化启蒙教育,即位后常乘兴挥毫赐臣。尤其是元仁宗酷爱书画,早在做太子时,他就"遣使四方旁求经籍,识以玉刻印章,命...  相似文献   

14.
吕友者 《收藏》2012,(5):20-25
宋末天下大乱,御府所藏书画通过权臣和宦官之手纷纷流出宫外,如奸相贾似道便堪称"国盗",藏品之富令人咂舌。贾氏败落之后,他的藏品及一些宫廷绘画大量散失于民间,导致元代书画交易逐渐繁盛。加之元初诸帝在幼时就得到汉文化启蒙教育,即位后常乘兴挥毫赐臣。尤其是元仁宗酷爱书画,早在做太子时,他就"遣使四方旁求经籍,识以玉刻印章,命近侍掌之"。  相似文献   

15.
国眼徐邦达     
吴志菲 《收藏》2012,(7):138-143
徐邦达,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7月生于上海。字孚尹,号李庵,别号心远生,晚号蠖叟,著名书画家、诗人、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有"华夏辩画第一人"与"徐半尺"之誉。历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系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员。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所藏珍品《高呼与可》《出师颂》等均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每次看到它们,徐邦达的心头总不能平静。正是他——这位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和收藏家参与鉴定,并极力促成,这两件宝贝才最终走进故宫博物院。而在他从事书画鉴定的80多年里,为国家鉴考、收购、征集传世名迹已不下数万件。2012年2月23日,101岁高龄的"国宝"徐邦达安然辞世。  相似文献   

16.
王永林 《收藏》2007,(11):34-35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近一年的股指迭创新高,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让书画市场跌入新的“调整”之中。书画市场在走过了“上帝要他灭亡,先让他疯狂”的亢奋期后,正回归平淡,趋于理性。书画市场下一个高峰前的“回暖”期会不会在2008年到来,是广大业内人士所关注的。就目前来看,似乎还不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17.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以科举入仕,官至礼部尚书。他学识渊博,一生中无论是书法、绘画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部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以至他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上享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9)
正周士心先生大部分时间都从事书画创作与教学。20世纪90年代后期,笔者曾在广州与其有一面之缘。其时,他与弟子司徒元杰等一行到广东省博物馆参观"岭南画派"画展。经时任香港艺术馆虚白斋书画馆馆长司徒元杰介绍,我和周先生认识并互换名片。当时见面的时间并不长,我只是陪同其观摩展品,一边交谈一边看展。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观展结束后,我们便  相似文献   

19.
赵榆 《收藏》2011,(9):30-37
我与光启先生是1975年相识的老友,36年的相知相识,结下深厚情谊。光启先生出生在古玩世家,他的族叔是我国泰斗级书画鉴定专家。由于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对于中国书画的耳濡目染,光启先生自幼就对书画鉴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单国强 《收藏》2012,(12):118-123
此本图集是从香港松园阁主人陆海天私家收藏的古今书画作品中挑选编成的,而施万逸即香港著名鉴藏家陆海天的别署,他号“松园阁”,又号“宝爰楼”,陆海天先生以施万逸署名主编的书画集还有《诗外篱藏张大干书画》《中国近代书画精品集》《近现代名家书画集》,均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其中,“诗外籍”即香港已故著名银行家、收藏家、张大干的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