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什么理念来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一直是中学历史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新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订,分析了日本帝国书院、清水书院、日本书籍新社2005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新史学应用上的亮点,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清末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当时政府官方和知识精英塑造国民、传播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媒介,全面渗透了塑造国民民族国家认同感、尚武精神和世界意识等方面的国民教育思想。清末政府和知识精英,冀图通过历史教科书中渗透的这些国民教育思想,将传统臣民塑造成为能够御强保种、救亡图存的具有国家观念、尚武精神,明了世界意识的新型国民,从而达到"史教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科书处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交汇点上,是历史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历史教育研究和相关学科交融的核心话题,对历史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科书研究的基础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历史知识及其表达方式,它既反映国家事权的要求、学术界对历史教科书的定位,也反映历史教育实践的需求.其中,历史知识的选取、表述,以及它所呈现的史实...  相似文献   

4.
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有效衔接,并非意味着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丝毫不能与初中的内容重复,事实上,基础知识的重复是难以避免的,要避免的是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叙述深广度大同小异的"简单重复"。同样的知识内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程度"要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6.
文章围绕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从内容、评价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从社会变革、史学研究的角度对这种变化的原因做了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8.
战后,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极力否认、推脱战争责任。从本质上看,这是日本政府首肯下为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的官方行为,究其根源,主要是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要有效解决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双方必须正视历史,聆听历史的启示,进而超越历史,谋求未来两国的共存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清末民初的98本近代中小学地理教科书汇编整理,编纂划分为地理学家主导的自编地理教科书、留学生编引的外文地理教科书以及新式出版机构组织的编印地理教科书三大流派。研究发现:清末民初地理教科书兼具启迪科学民主的先进性与囿于封建保守的桎梏性。其积极性体现在,建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理性思维与地理基础技能,普及世界科学进展与启蒙民主思想,激发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其弊病为受地理方志影响、学科界限不明,知识性错误频现,科学性仍然不足。将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置于百年前的宏观历史背景中,为当代地理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启示:以地理课程目标作为教科书的编写指向,彰显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组建多层次的编写团队,构建多样化的编写模式;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徐惠 《教育评论》2014,(2):152-154
历史教科书是中小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编纂思想反映特定社会、时代对历史教育的要求。民国学者基于各自观点对历史教科书编纂思想的阐论,有其时代性,更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民国出版物的考察,从编纂主旨的确定、编纂结构与编排设计、编纂内容的取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了解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真实现状。  相似文献   

11.
汉译历史教科书在晚清的出现,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学术现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其真正在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普及,是在晚清新式学堂纷纷使用汉译历史教科书作为教学蓝本开始。而这一阶段,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书院改制这三个教育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探明甲午战争后,壬寅癸卯学制出台前,新式学堂所编辑的蒙学课本的主要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此一阶段的蒙学课本具有传统蒙书和日本小学读本的双重身影,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其继承和借鉴了传统蒙书的编写特点,不仅在语体上使用浅显文言,而且在选材上广泛取材于传统蒙书。另一方面,其积极向日本小学读本取经,取材偏向于现实,编排上循序渐进,并引入了歌谣体。  相似文献   

13.
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与人类其他文明一样,通过积累和传播而得到发展.从19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教会学校以及洋务学堂的发展,大量的西式教科书被引进.这些全新的教学用书,拉开了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发展的帷幕,并呈现出那个年代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审定是晚清政府控制国民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清政府规定了教科书的审定范围,确定了教科书的审定程序,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清廷希望以此来规范意识形态,有效控制各种思想,强固思想文化秩序。晚清政府的教科书审定政策尽管遭到了不少非议,但客观上为当时的从教者和受教者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用书和知识课本,并促进了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规范发展和体制建设,在清末的新式教育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末清初数学史的研究有两大缺陷,一是研究不够均衡,二是缺乏整体把握。需要推进古数复原思想,让数术研究走进数学史研究的视野,探索古代数学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6.
李娟 《中学教育》2009,(7):55-57,54
清末新学制的颁布促进了中学教科书的编译,形成官、私分编教科书的局面。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机构编译的中学教科书,注重编写的科学性、体例的创新性、内容的进步性,成为新式中学教科书的范本,并受到清政府的审定。我国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教材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实行国家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和对中小学教材审定制,这与清末民间教科书的编译与审定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响与印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70年代,在外力刺激和内部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近代电报业顺势而生。从举步维艰到缓慢发展,电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它促进了通信的近代化,推动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20年来,中国商会史研究越来越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史、经济史、社会史、现代化史诸研究领域的进展。本文在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建构的相关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商会史研究在研究视角、历史解释、理论思维、范式突破诸方面对新史学建构的学术意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面向21世纪的新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乃是以新社会史为标志的“总体史”。  相似文献   

19.
"词史"意识的形成源于风雅精神和诗敎传统,与"史诗"创作遥相呼应。这种词脱离传统的"情爱"题材,用词体特有的格调意趣、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表现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精神,从而使词这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合流,尤其在晚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词史"创作的潮流。在梳理诗史与词史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从推尊词体的文学思潮、词学理论发展的内部规律、词史意识与实践的角度对晚清词史意识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探讨词史范畴的形成及对词论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开办新式学堂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借助清末兴学的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新式学堂发展成为自己宣传和组织革命的阵地,徐锡麟任教和兴办新式学堂的历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最终,新式学堂演变为培育革命力量的基地和清末革命浪潮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