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是我国历史上教育变革最快、教育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包括经世致用教育思想、维新教育思想、民主革命教育思想、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在内的不下几十种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都表现了强烈地爱国意识,"教育救国"是贯穿其中的主要脉络,对推动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是巨大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发展更是波澜壮阔。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框架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政策理念凸显“三性融合”和“理实一体”,政策举措注重“多主体协同”。政策演进逻辑呈现以下特点:教师培养从注重“规模”到“规模与质量”并举,任职资格从参照普通教育模式到更加鲜明的类型教育,评价考核从“单一主体”完善为“多元参与”,教师权利从注重“社会价值”走向“社会价值”与“个人权益”并重,执行主体从“自上而下”单一化到“上下结合”多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起源于英国,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沉默权的发展道路曲折,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至今已渐趋成熟。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尚未采用沉默权制度。随着诉讼理念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中国引进沉默权制度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沉默权应当引进,但应当有限制地引进,不能简单地拿来。在引进的过程中,必须采取辩证的、科学的态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其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4.
5.
毛泽东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并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其成就和特点。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坚持认为民生问题既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又是革命斗争的目标。这一时期的民生思想是以民生和革命关系为基点。新中国建立后,经济建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思考转向处理好建设与吃饭的关系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问题上,其民生思想是以建设与民生关系为基点。当然也必须看到这一时期在指导方针上出现了"左"的错误,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现问题后,积极调整纠正了这种失误,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而后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发展进程和民生问题实际,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理论体系,现今坚持不懈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也体现出了党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和归纳演绎法对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在阐明新中国成立前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和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趋势,认为体质和运动技能教育思想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占主导地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将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教育信息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以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按照发展历程,中国教育信息化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逐步成熟阶段等4个阶段,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演进逻辑来看,主要表现为:信息化主体从一元主体独行向多元主体共治演化,信息化研究领域从单一领域突进向宽广领域共进演化,信息化动力从建设驱动向应用驱动演化,信息化理念从工具应用向深度融合演化,信息化策略从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演化,信息化经验从国外借鉴向国际引领演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实践与发展,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凝结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概念的话语体系。演进发展中的内在逻辑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为哲学基础,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思政话语体系的发展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思政话语体系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精英知识分子文学价值观和艺术观的祛魅层面,而是在"祛"魅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赋"了魅,建构起了数字媒介语境下的文艺反映论,建立起了"栖居"网络的文学欣赏构式,实现了文学的平民化,达到了文学主体的自我化,形成了非经典、非中心、非教化式的艺术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1.
雷沛鸿教育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雷沛鸿教育思想在时空上的移动和性质上的变化,认为其思想的演进,大体上可划分为萌芽吸收、整理内化、实践创造和总结提高四个时期。这一演进过程,也就是雷沛鸿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并将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更是他从旧式教育家向新式教育家过渡的过程。从中可得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某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将从对人本身的关注作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人作为三位一体的整体对象来考察,全面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既坚持客观的历史尺度,又坚持人的尺度,以符合人性的发展要求;把人的问题当做最基本的、内在的、核心问题来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演进建构在人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把人的切身问题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体现改革为人,研究为人,创新为人,开发为人,发展为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早期是西方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西方历史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成为西方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有力推动者.近代早期,西方教育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的深刻影响,出现了古典学术的复兴和新旧教派的教育竞争;而且大学的发展令人瞩目,它突破了原来的规模和水平,在教学内容、学科设置、入学人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时期,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世俗化;与此同时,北美殖民地也出现了文化教育的复苏.近代早期西方教育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具有多样性,其演变遵循着渐进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孕育了教育民生思想,确立了教育功能的民生向度,形成了民族特色的教育民生思想体系,并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其中救国强国、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现实矛盾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依据,大教育观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中枢,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主线,精神生活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延展。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愈来愈凸显出重要的功能性地位。在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和作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理清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究当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功能并加以丰富和运用,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早期是西方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西方历史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处于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成为西方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有力推动者.近代早期,西方教育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的深刻影响,出现了古典学术的复兴和新旧教派的教育竞争;而且大学的发展令人瞩目,它突破了原来的规模和水平,在教学内容、学科设置、入学人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时期,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世俗化;与此同时,北美殖民地也出现了文化教育的复苏.近代早期西方教育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具有多样性,其演变遵循着渐进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不同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学徒制模式,到工业社会的"工厂——学校"模式,至信息社会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演进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发的、规律性的内在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多视角分析表明:服务社会的根本动力、适应各国国情的文化规则、职业与学术的价值取舍,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各国实践路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思想教育可以认为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思想教育必须遵守和应用逻辑,逻辑也为思想教育提供原则和方法。思想教育要遵守逻辑规律,讲究逻辑形式,采用逻辑方法。遵守和应用逻辑是有质量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在解题时,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若从正面直接求解则比较复杂、困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否定(反面)则比较容易解决,这个否定的否定(反面的反面)恰是原题的答案.这种  相似文献   

20.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进与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其历史逻辑呈现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四阶段进程。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是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源头,中世纪是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在徘徊中缓慢发展的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使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得到深化,现代教育的变迁推动了国外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发展。深度探讨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演进的历史逻辑,对于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