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直认为人情、人性是知识的属性,知识的每一个字符都诉说着人们的生活,沉淀着生命的意义,知识那丰富的“精神意义”能唤醒、启迪学生的心灵。也许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观点,在学科教学中,笔者总想让学生学会倾听知识的“言说”,体悟其丰富的“精神意义”,或尽量使知识穿越时空,抵达学生的心灵。然而在不少时候,还是发现要么有学生听不懂知识的“言说”,要么是知识敲不开学生的心门。笔者还能清晰地记起,那一次课堂的场景: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感慨,大学里的生活是迷茫的,不是一个人的迷茫,而是一群人的迷茫。迷茫好似雾又好似风,环绕在身边,伸出手去,却什么也摸不到。剩下的只是课堂上的手机流量,宿舍里的赖床,校园里的乱逛,自习中的茫然,抑或社团中的匆忙,考试上的抓狂。未来是什么,也许没有人能告诉他们,前途在何  相似文献   

3.
正凡是精神强大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充分吸取了生活环境中丰富的心理营养。随着学习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经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与提升,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相应的营养来滋养和补充。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诊疗一个个无穷无尽的疾病,而是首先致力于为心理补充必要的营养以增强它的免疫力。因此,我的班主任工作开始由遇见问题转向了预见问题,由开处方转向了做营养餐。怎样遇见问题呢?首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借助心理学知识开启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在心灵深处相遇。  相似文献   

4.
理性地表达认同“推优进入延安中学后的那个暑假,我抱着游玩的心态去延安观光。看到窑洞和枣园,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触。后来学校举行‘一二·九’主题活动,我走访了很多当年亲历抗战的老延安人,心中对传统的渴望油然而生,真后悔当初没仔细感受延安的一草一木。”高二(4)班的张雪梅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5.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处于理性的睡眠期”。儿童对形象的感受性则处于敏感期,他们对形象、对色彩、对声音都有着极大的敏感性。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们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成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儿童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象性、感受性。儿童对知识信息的接受,并不意味着理解,理解关涉的是一种处于慎思的行动中的知识。我们要引领儿童对文本内涵、科学概念、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深刻理解,就必须让儿童穿越文字符号与情境相遇。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知识"是相对于"客观知识"而提出的,强调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生与课程知识"相遇"的可能情境。客观知识是自在化的、相对静止的、冷冰冰的"知识块",是"死"的"知识筐";课程知识则是经过改造了的、"动姿化"的,是灵动的、热切的、表现出趋向性的,它是由人建构的,具有与人对话的姿态。课程不是知识的"载体"或学习内容的"运输线",而是人与知识"相遇"的场域。人与知识"相遇"并非二者面对面,而是两者精神的对话。好的课程给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一本教育专著上说:“教学,是教师这个人在学科中与学生的相遇。教师成长,是教师不断思辨、完善课堂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关注课堂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教学时,我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反思对象,  相似文献   

8.
“推优进入延安中学后的那个暑假,我抱着游玩的心态去延安观光。看到窑洞和枣园,我并没有特别的感触。后来学校举行‘一二.九’主题活动,我走访了很多当年亲历抗战的老延安人,心中对传统的渴望油然而生,真后悔当初没仔细感受延安的一草一木。”高二(4)班的张雪梅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AFS(美国战地服务队)与中国学生相遇。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都不会微笑。当各国学生们热情地彼此拥抱、拍肩膀时,他们大多愣愣地站在那里。美国学生见面第一句话总要找点儿  相似文献   

10.
话题,即谈话的主题。什么是阅读话题?从阅读角度看,是指围绕话题阅读,并在阅读中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与文本对话。有了话题,才能够对话,没有话题,对话则显得漫无目的;从学生角度看,阅读话题是调动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抓手。需要指出的是,话题不等同于问题,它不是教师简单的追问、习惯性的碎问。话题的作用在于引发学生对话前研读、分析、思考,对话时自由充分表达见解,表达不是只言片语,而是包含着理解、说明、感受等的一段话。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因为知识积累、生活积淀、阅读经验等客观因素,使得他们与文本存在着较大的落差。阅读话题,是对接文本与学生的阶梯,顺着这个梯子,学生就能渐渐地走近文本,理解文本。因此,阅读话题的质量影响对话的质量,同样也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一、缘起:阅读教学现状的呼唤(一)“问题化”教学反思 一位教师在执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设计了以下问题并以此展开教学。(1)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2)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是怎样送别肖邦的?(3)肖邦在法国是怎样工作的?(4)肖邦为什么39岁就去世了?(5)从肖邦的所做所言,可以看出肖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若干个小问题,是依据文本叙述的主要事情设计的,是由教学内容分解而成的。课堂上,教师按照几个问题的先后顺序逐个提问,学生按部就班地阅读文本,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人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依靠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在以“问题”串起来的教学中,学生的倾听权和言语权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呆板地寻找答案、猜测答案,并机械地表述机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话题,即谈话的主题。什么是阅读话题?从阅读角度看.是指围绕话题阅读,并在阅读中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与文本对话。有了话题,才能够对话,没有话题,对话则显得漫无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与温暖相遇     
肖玲玲 《初中生》2004,(36):14-16
初三开学不久,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得了一等奖.作为全市的代表,我将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然后去省城参加比赛.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也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继续为学校争光,而我却悲大于喜--参加培训需交50元培训费.  相似文献   

13.
与外教相遇     
“Hello!”杰姆老师朝我招手,面带微笑。刚来夏令营,我有些胆怯,于是低着头,轻轻地应了一声,便想赶快溜之大吉。没想到一只大手摸摸我的头,这使我有些惊讶。初次见面,她竟如此亲热,我不由转过头一看,是一个令人感觉温暖的笑容。杰姆与布朗登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两位老师,在今年的夏令营活动中,与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20多天生活。外教上课真有趣!他们经常把教室设在户外。上课时,要是有人“咬耳朵”或大声说话,杰姆对他们还以一笑,再伸出食指放在嘴上,表示不要讲话了。如果你改正了,认真听讲,杰姆的眼光会似阳光般拂过你的脸庞。布朗登是一位…  相似文献   

14.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高中生》2012,(34):58-59
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根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光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汽朝我袭来,我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听到鼓角之声。  相似文献   

15.
与你相遇     
《同学少年》2013,(6):48-49
每一个孩子似乎都曾有这样的梦想,不单要快一点长大,还要长成一个“大人物”——超人、奥特曼、哆啦A梦、爱因斯坦、擎天柱、贝多芬……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在图书馆几次与叶嘉莹的著作相遇,仅仅只是翻一遍就放下了。那时想读的是理论,觉得她的讲演稿太简单了。时隔四年,就在前不久,看到中华书局版和北大版的叶嘉莹,突然问就喜欢起来了。特别是看了叶嘉莹的生平及其在北大版写的序言,读完后不禁对其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7.
与诗歌相遇     
冬天的一个上午,天降大雪。我觉得那些雪下得格外让人心生怯畏,不光天气寒冷,而且还有迷乱、烦躁和痛苦的感觉一直折磨着我。我低着头,踏着汽车碾出冷硬花纹的雪路向乡中学走去。树木已经落光了叶子,粗裸的树干在积雪中寂静无声,  相似文献   

18.
与春天相遇     
是岁月曼妙的邀约 是无法抵挡的邂逅 与春天相遇 在四季的源头 在寒冬散去的月份  相似文献   

19.
与荒野相遇     
感觉什么东西在死去惨白地分解那冰冷的声线孤寂与沉凝的美在风雪中渐渐寥落  相似文献   

20.
与周瑜相遇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