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是一套充满文化意义的意象系统.无论是微细的装饰、图样,或大型的构件与量体,都蕴含了丰富的意义.而素有"万福园"美称的北京恭王府,不仅是保存完善的传统王府建筑,更大量的运用象征福气与富贵的吉祥符码--蝙蝠,透显出独特的蝙蝠意象及其建筑美学.由意象学的角度切入,从天人关系归纳了恭王府蝙蝠意象的多样性,并指出了此祥瑞符号,在不断编码与译码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建筑意象美;而在府中运用相同或相似的蝙蝠造型,使之反复重现,亦能生发出回环美;此外更符合"多样的统一的美学原则,凸出和谐统一的美感效果.  相似文献   

2.
游恭王府     
在北京我们游览了许多景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恭王府。恭王府是和砷的私人府邸,他是清朝的一个大贪官。走进恭王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富丽堂皇的房屋,都是黑瓦红墙的建筑。每幢楼上都雕有神兽,你知道这些神兽都是些什么吗?告诉你吧,全都是蝙蝠!听导游说,整个恭王府一共有9999个蝙蝠,你看壮观吧?  相似文献   

3.
乌鸦是中西诗歌中重要的禽鸟意象。它身上负载的意义单纯而复杂,矛盾而统一;体现着阳刚美、荒残美、个性美等不同的审美特质。与乌鸦有关的民俗文化和乌鸦自身的生活习性,对其审美特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建筑之一,从亭建筑到文学意象是一种文学升华和文化趣味的依附过程。亭意象的历史形成与演变过程与亭建筑史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统一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趣味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的视野中,亭的建筑法式与亭文学意象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存在着互参、互证和互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建筑与意象的参照研究,窥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精髓。  相似文献   

7.
印度传统的“梵我同一”思想并不是《吉檀迦利》中“神”的内涵的全部。诗集中的“神”作为一种诗歌的意象,更倾向为一个象征或称谓,它的实质是美与创造,真理与理想,抑或观照世界的自由心灵。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为“三农”)不仅是当代的热点,早在中国的传统诗歌中也有大量“三农”之美的意象呈现。意象是诗歌表现美、传递美的重要载体,农业的意象之美主要指能引起审美情趣的农业产品,农村的意象之美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自然生态与村庄和田园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农民的意象之美主要指村容村貌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与个人品质。本文通过概念整合的三种网络模式,对李商隐诗歌中大量关于“三农”的意象进行详细的解读与探讨,挖掘关于意象中“三农”之美的产生路径,为读者解读李商隐诗歌特殊的意象之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裁判亮分     
这是三位中学生的习作,敏锐、追求哲理、思考人生的价值构成共同的特征。整体上来讲,具有一定力度的思索与抒情的结合,意象和引经据典的运用,与主题有机统一,语言运用娴熟而相当老道且颇有张力。彭晴同学以人们熟知的“飞蛾扑火”来阐发其结尾的壮烈与伟大,肖雅琴同学的引经据典和理性色彩,李红同学带有哲理的抒情文思,都值得读者称道。他们在文中表现出的只要我们选择了、追求了,任何一种结尾都是有意义的,显示了几位作者思维与知识的广度。略感不足的是,如果立意能独辟蹊径,写法更别出心裁,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如三篇文章写得更生活化或更…  相似文献   

10.
朱湘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整体匀称工整,想象绮丽;意象恬静绚丽,富有古典美;节与节之间跳跃性较大;词语凝练韵律和谐,调子平静而情感深邃,充分体现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思想和早期新月诗派提出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1.
诗人车延高在诗歌创作中对传统审美意象花进行了大量的选取和应用,这些花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色调系:一类是以桃花为代表的暖色调系列,一类是以荷花、雪花为代表的冷色调系列。车延高诗歌对花的意象的运用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温和敦厚之美的熏陶,同时可能也受到了西方诗学的影响。这些意象对当代诗歌审美意象的破坏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与美学传达。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意"是诗人主观的思想和情感,而"象"则是具体的物象或形象。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或形象都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本文拟从古诗中"桃花"的意象为例,来解读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3.
井是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超越了人工水源的本意,而被用来表达一种“居住”的意象,与建筑文化紧密结合。井的平面原型与文化意义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4.
诗人车延高在诗歌创作中对传统审美意象花进行了大量的选取和应用,这些花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主色调系:一类是以桃花为代表的暖色调系列,一类是以荷花、雪花为代表的冷色调系列。车延高诗歌对花的意象的运用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温和敦厚之美的熏陶,同时可能也受到了西方诗学的影响。这些意象对当代诗歌审美意象的破坏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与美学传达。  相似文献   

15.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徽州三雕与建筑紧密结合,彰显了徽州古文化之精髓,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非为美而美。它的产生与“生存”有着丰厚的文化背景;题材丰富,形成了简洁淡雅的艺术风格;雕刻技艺高超,是徽州人民艺术与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中的仿古或复古,不单是一种时尚,而应研究传统建筑装饰雕刻的精神与情韵。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形成的。就其审美特征来说,它具有主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承袭性,意象的审美意义具有多层次性。意象所蕴含的审美形态有含蓄美、朦胧美、自然美、新奇美等。  相似文献   

19.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以其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成为与闻一多并峙的新月派双峰。可以说是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主张的理念,而徐志摩则在部分地实践并超越了他。然而人们在谈论徐诗时发现,诗歌仅仅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形体感觉,即意象美。本文就围绕徐诗的意象做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审美概念上形成了“内隐”的传统,不寻求张扬的一面,而是用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方式表现美,传统建筑承载了丰富的意义和文化信息。因此,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外在形式的继承,更应该将视点转移到深层内涵的继承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