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构造词语新义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新义的产生往往是人们以熟识的某一领域的经验为基础.去说明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形成了一个隐喻的概念系统,引申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方式,而思想隐喻在隐喻中抽象性更强,只有通过有效的映射才能更好地认识思想隐喻,这也正是认知隐喻学所要研究的内容。文章通过大量的例证对汉语思想隐喻的认知框架进行概括,并在认知框架内对思想隐喻的类型进行细致的划分,进而总结出思想隐喻的特点以及其间所体现的认知隐喻映射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比喻造词法充分地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特点。本文在探讨了比喻和比喻造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比喻造词和具象性思维、相似性思维的关系,从而指出具象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汉民族广泛利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结果的体现,所以造词理据一般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素。海口闽方言造词理据探析是在当地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基础上,说明事物自身特点、认知主体独特思维方式、特定地域风俗习惯、民族之间交往等都会成为方言词汇的产生理据。  相似文献   

6.
7.
刘薇 《鸡西大学学报》2008,8(6):132-133
在所有的隐喻语言使用中,歌词隐喻是最值得一提的。它不仅是口语隐喻的升华,也是文学隐喻的平民化,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又别具风格,堪称隐喻语言的一朵奇葩。具体分析歌词隐喻的语言特色及其与其他隐喻语言之不同之处,意在为歌词隐喻的理解和分析创造一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用法,总结归纳出饮食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基于"性质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基于"过程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和味觉的通感式隐喻。  相似文献   

9.
认知隐喻作为认知活动,从思维的角度强调了两类不同事体之间的映射,而修辞隐喻则是修辞格中的暗喻。二者都建立在相似联想的基础上,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功能不同。修辞隐喻的应用范围更具有文学倾向性,而认知隐喻的产生则填补了词语的空缺,扩大了人类认知的范围。对两类隐喻进行分析和比较,能丰富人们对隐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汉语广告中的隐喻能使经济领域里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具体、生动起来,突显广告产品非买不可的特征,从而达到对产品进行宣传的目的。由此可见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隐喻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和认知开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外部世界互动而产生的.人类通过自身的身体经验来感知现实,研究语言的概念结构和意义,探索语言结构以下深层次的认知方式,并对其作出合理的统一解释.数字除了在科学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外,通过数字的隐喻内涵,在认知语言领域也能起到抒情迭意、引起联想的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中英文中的数字隐喻现象,进而探讨人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人类表达、思维、认知的诗性方式,它是通过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象来婉转曲折地认识甲对象的,认知功能是其本质属性。比喻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各种各样的基础。对于比喻,可从——定义、构成、基础、逻辑分析、结构分类、显和潜、零度和偏离、功能、运用等多方解析,从修辞方式、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三个层面观照,方能识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名词谓语句、名词作状语具有鲜明的修辞学意义,是两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古汉语比喻句式。重新认识“相似关系”和“相关关系”是区分借喻和借代辞格的关键。其中,相似相关关系是借喻辞格的基础,借助想象思维。非相似相关关系是借代辞格的基础,借助联想活动。比喻引申义是比喻修辞逐渐固化充当词语义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借代和借喻是英汉语中两种重要的修辞格,由于二均涉及词义的转化,因此两种辞格容易混淆。本指出了借代和借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阐述了借代和借喻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本从两所构成的客观基础,两中本体和借体,喻体的关系,两的转换方法和表达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两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研究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人类认知经验从一个概念域在另一概念域的投射。隐喻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英汉中"眼"的隐喻分析,既反映了英汉语言人体隐喻化的共同点,也表现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的重要性,并力图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中英文中,植物词汇的隐喻比较多.通过将植物词汇进行分类来阐述中西方共有的隐喻文化及产生异同性的原因,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有利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空间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义或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但人们会使用相同的空间词汇来描述抽象概念。汉语中垂直性空间隐喻语言(上/下)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和英语有着非常一致的对应映射。汉语中的"上/下"是表达空间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对多义词,它们表达了时间、社会等级、主观优劣等隐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