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还在。边城还在。石板街、吊脚楼、田家宗祠也还在……这些景致被大师的眼光定格成永恒。游客一天天多起来,他们寻觅着烧烤的小吃桌,寻觅着阁楼的夕照,金珮银饰中很少再有人问起渡口的翠翠和闯滩的傩送。更加热闹的氛围让我的心寂寞寒冷起来:世人开始淡漠花落的声音,也  相似文献   

2.
《边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分析人物形象,体味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2.鉴赏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学习侧重点体味人性美和人情美,鉴赏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解说: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20世纪30年代,小说以湘西偏远的小城为背景,讴歌自然化的人性美,语言风格清新淡远。学生对课文内容可能有隔膜,再加上节选部分篇幅较长,这些都给自读增添了难度。因此自读要求不宜过高。小说最主要的特色在于表现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爱,展示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应据此确定感知和…  相似文献   

3.
《边城》     
<正>推荐者语《边城》的结构异常完美。21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自成起讫,是一首一首圆满的散文长诗。这不是长卷,是21开连续性的册页。《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选自《又读<边城>》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边城》家喻户晓。文中的诗意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清丽,优美淡然.读来使人沉醉。  相似文献   

5.
亦安 《大学生》2014,(12):36-37
正偶遇一群"怪人"2013年寒假,陈一线从学校回到故乡长沙,打算去长沙火车站拍摄一组反映春运的写实照片,意外发现在火车站外有一群"怪人",他们约有三四十人,或坐或躺于火车站前,大有在此安家过年的势头。这么一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每个人的脚步都急匆匆地奔赴同一目的地——家乡,唯独这群人截然不同。陈一线十分好奇,径直走上前去同他们攀谈。原来这是一群流浪汉。"我本想在长沙找工作,走了3个小时从火车站去到河西,结果招工的一看我身份证是外地的就不要,没有工作  相似文献   

6.
《边城》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曾经说过他用两副笔墨写作,一副是用冷隽写实而又略带嘲讽的笔墨,描写都市社会绅士阶级生活的可卑可憎;一副是用抒情笔墨写他的湘西社会的乡土抒情诗。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大系列中,《边城》是后一系列的代表作;即使是放在沈从文整个小说创作中来考察,《边城》也最能代表沈从文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关于《边城》的思想和艺术,它所表现的湘西社会的朴素人情美,它的浓郁的抒情性和地方色彩,人们已经做过不少探讨。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它放在更宏观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视  相似文献   

7.
对于农人与兵士 ,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 ,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 ,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埋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 ,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 ,全列身军籍 ;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 ,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 ,来叙述他们的爱情与哀乐 ,即或这支笔如何笨拙 ,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 ,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 ,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 ,性格有些方面极其美丽 ,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 ,为了使其更有人性 ,更近人情 ,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我这…  相似文献   

8.
9.
《青少年日记》2013,(6):28-29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相似文献   

10.
李林燕 《学语文》2011,(3):14-14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丽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是沈从文的一段话,是对自己作品《边城》的评析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师:小说为什么定名为《边城》,有什么含义呢?生:我觉得《边城》具有一种几何美。因为“边”在几何中是一条直线,两条边就构成一个角,三条边就构成一个三角形。而且我发现作者沈从文在描述的时候,不谈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他希望这个小城能像这个边一样,有重建民族品格和民族灵魂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沈从文先生理想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的冲突的思考与隐忧。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文化女神,爷爷是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翠翠爱情的美满,既是翠翠个人的成人仪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课本中节选了沈从的名作《边城》,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笔以为应当引导学生解读《边城》命,唯其如此,才能领略这篇传世佳作无与伦比的美。重读沈从的《边城》,又一次被它的魅力所折服,一种全新的感觉漫上心头,用七个字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没有了那坚实的石板城楼,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更加频繁地沟通。或许早在打掉那面城墙时,已没有城里城外之分,更无城的概念。所以,我们对  相似文献   

15.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  相似文献   

16.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没有了那坚实的石板城楼,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更加频繁地沟通。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肩 ,金介甫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 ,仅次于鲁迅”(《沈从文论》) ,确是公允的评语。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被多家外国大学选入教材。他们的创作都以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 ,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 ) ,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旨趣。他们的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沈从文和鲁迅的小说创作值得一比。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同时选录了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18.
19.
沈从文的《边城》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镇茶峒的社会人生风貌,是一部很好读又很难懂的作品。沈从文用优美、蕴藉的文字,“山水画”般的笔致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湘西所独有的和谐、古朴、宁静的风俗画,揭示了边城人“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除此之外,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小说中隐藏着的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来读者和作者之间必然存在天然的隔膜.但是我们不能容忍误读甚至曲解。尤其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致力于靠近作者,聆听他真诚的心声,在历史和现实的万千聒噪中寻一丝清音,引导纯真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